国民革命军陸軍第三军前身为驻粤滇军,该军军、师、旅、团、营、连、排长等各级军事主官均系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且士兵几乎是清一色的云南子弟,因此,该军一直被军方及民间称为滇军。该军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先后参加了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法战争,以及孙中山发动的讨伐陈炯明叛乱诸役。1924年10月13日,广东重组军事系统,驻粤滇军朱培德部为建国第一军。
1925年7月1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4日,驻粤滇军朱培德所部建国军第一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朱培德,辖第七师(师长王均)、第八师(师长朱世贵)、第九师(师长朱培德兼),共产党员朱克清任党代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于广州南校场誓师北伐。8月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经由广东肇庆、广州向粤北韶关、湘南郴州挺进;9月会同第二军攻占湖南衡阳、株洲。 10月初由株洲醴陵东进,进袭军阀孙传芳部,先后在新喻、上饶等地大败敌主力。11月初攻占九江,后协同程潜所部第6军攻克南昌。第三军负责南昌警备。
1927年5月初,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及第九军,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朱培德任总指挥。第三军军长由第7师师长王均升任。
1927年5月,汪精卫、蒋介石曾下令王均对第三军进行"清党",王均未执行汪蒋"暴力分共"政策,王均按照朱培德的意思,一是暗中将共产党员礼送出境;二是将第三军主力部队全部调离南昌,客观上方便了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的老同学朱德名为整肃城市治安,实则为南昌起义扫除障碍。
王均与朱培德等当时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活动,从特定的历史角度来看,绝非偶然与巧合。客观地说,他们间接地成就了南昌起义,改写了中国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极性与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南昌起义爆发后。王均被任命为左右路总指挥,对红军进行"围剿",但在三年"围剿"期间,王均所部第三军始终都是能不打则不打,尽量避免与红军战斗,深得朱德、毛泽东的理解与信任,被朱、毛称赞为友军。
1928年8月,第三军缩编为第七师,原军长王均任师长。1929年3月,继续北伐,参加蒋桂战争,第7师与第12师合编为第三军,军长王均。
1929年10月,第三军北伐至江苏徐州,守备津浦路,王均任津浦路警备司令部司令官,阻止山东日军南下破坏国民政府北伐。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第三军被编入总预备军团。时老军长朱培德升任国民政府军委会代总参谋长、办公厅主任,着手秘密制定国防大纲。王均应朱培德邀请,协助朱培德秘密组织对日战备工作。
1935年第三军西调陕甘,绥靖西北,并防止苏联武力干涉中国内政,以及防备关东军、伪蒙进犯大西北。期间,毛泽东与朱德联名致信"剿匪"第一纵队司令官兼第三军军长王均,同窗好友,共赴国难。1936年10月第三军军长王均令吕继周率一个团迎击来犯之伪蒙骑步联军,大获全胜。1936年11月8日,王均乘军机视察边防,机毁殉职。1936年11月9日曾万钟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第三军编入"讨逆军"第九纵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第三军回调河南守备中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三军官兵请缨抗战,7月底该军两师分路从郑州、开封等地,沿平汉铁路开河北良乡、河涧等地,策应南口方面对日作战,隶属第二集团军。8月奉令向高碑店、紫荊关转进,拒止板垣第五师团一部、土肥原第14师团及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南侵,在平汉铁路沿线之高碑店、紫荊关及保定等地毙敌1500余人,重挫日军锋芒,击破了日军大本营一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7年9月底,蒋介石为确保山西,决定由第一战区抽调曾万钟第三军、孙连仲第26路军、冯钦哉第27路军等由石家庄沿正太路西进,于井阱及娘子关扼守,拒止敌西进会攻太原。10月上旬日军第20师团、108师团、109师团等部先后从石家庄直指娘子关,第三军先后在固关、新关等地三次发动大规模围攻战,毙敌甚众。10月26日,日军援军步、骑、炮联军共三千余人顺利通过八路军129师386旅石门关守备队即771团,绕过第三军正面,从侧背偷袭,致第三军腹背受敌。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娘子关战役总指挥黄绍竑下令孙连仲、冯钦哉等部向太原转移。因第三军未获撤退令,孤军与数倍日军作战,肉搏血战突围。娘子关战役,第三军毙敌大队长两名、中队长四名及以下官兵4000余人。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第三军奉令沿白晋公路沿线向太行山区转进,开展游击作战。
1937年12月23日,第二战区长官部,为袭击敌后并牵制敌军,即按山西省原有之七个行政区城,划分游击区,部署兵力,发动游击战。第3行政区(晋东南,辖榆社、武乡、沁县、沁源、襄垣、黎城等县)为第3游击区,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中旬,第3军及第169师在该区发动游击战,并负责破坏子洪镇~沁县、祁县~平遥之间的道路。
1938年2月初,第三军战至沁县,划归东路军第18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2月上旬,第3军奉令由沁县、沁源分两路向榆次、寿阳出击,然到达榆社时,敌军108师团主力向东阳关进攻。第3军奉令南返,经武乡向襄阳出击,驰援、配合李家钰第47围攻敌军。1938年2月21~23日,第3军以一部守备沁县警戒,一部守备襄垣,主力向南挺进与长治敌108师团主力决战,后向屯留、长子两县转进,阻敌西侵。东阳关战役,第3军毙敌800余人。
1938年3月,第三军在长治一带进行游击作战。
1938年4月上旬,敌以主力进攻襄垣我第3军,我第3军奋起反击,与敌激战三日,襄垣不守,乃向武乡转进。至四月中旬,敌续沿白晋公路两侧北进,进攻武乡、沁县我第3军,我军为诱敌深入,主动放弃武乡、沁县,待敌军进入城区后,随即合围,毙敌甚众,阻绝交通,使放进退维谷。
1938年4月下旬,我东路军乘敌疲于应付之际,复以主力第3军围攻黎城、潞城、长治等处。敌孤守城池,被困日久,被迫分两路突围,:一路东窜涉县;一路南窜高平。
至4月底第三军先后参加了太行山反敌六路、 反敌九路围攻之作战,协同友军收复了武乡、和顺、安泽、沁源、壶关、沁县、屯留、长子、高平、榆社、辽县、晋城、阳城、沁水、黎城、潞城、襄垣、长治等十八座县城,歼敌2000余人。第三军是东路军主力部队,是国共两党联手创建和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主力军,是华北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1938年5月上旬,第3军与第17师续向高平、晋城袭击,敌受困挠过甚。5月底,敌军直经博爱向东退窜。至此,晋东南一隅,遂无敌踪。我第3军军奉令向同蒲路东侧之侯马、曲沃、新绛转进,转隶于南路军卫立煌指挥,围攻盘据侯马、曲沃之敌。三战侯马,毙敌甚众。
1938年六.六战役中。第三军于夏县麻儿山重挫日军。
1938年7月15日,南进之敌第108师团、20师团及翁源兵团,协力进犯猗氏,一部于16日进陷夏县,经第三军奋勇攻击,夏县失而复得。
1938年8月3日同蒲路正面之敌续向晋南三角地带进攻,企图迫近黄河沿岸,第三军奋力进攻来犯之敌。
1938年8月7日,第3军、第47军、第17师等部协力击退向平陆进犯之敌。
1938年9月12日,敌军第20师团主力由安邑、运城、张店等地,向中条山各隘口进犯,与我第3军、第47军在中条山北麓激战,敌军不断增援,战至15日,我军将顽敌击退。
1938年9月19日,豫北济源之敌第104师团东进,与晋之敌第20师团及第108师团主力会攻垣曲,第三军主力集结夏县以东歼敌。
1938年10月初,敌军先后占领垣曲及同善镇各据点,我军不断在敌后袭击,使敌疲困,直至9日,我各路兵团向敌出击。16日,敌军大部向徐家山西窜,复被我第三军截留于毛家湾附近,竟日激战。22日,第三军击溃张社村、堰掌镇之敌,占领闻喜以东各隘口,续向同蒲路扰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