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币的制作与过去古钱币制作不一样。古钱币制作是先做泥范,然后把熔化的铜水倒入泥范,待自然冷却后敲掉泥范取出,铜钱便制作完成了。机制币的制作是先雕刻印花钢模,制作铜胚,然后将铜胚加热,放进印花钢模,采用机械压力,把钢模上的花样碾压在铜胚上,待取出便完成制作过程。所以古钱币有些不规则图案存在不足为奇,因为当铜水倒入泥范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机制币却不一样,机制币的花纹依靠的是钢模花纹压制而成的,钢模花纹为阴刻,印制出来的币是凸起的阳纹。也就是说,钢模没有雕刻之处是一个平面。所以印制出来的币,与钢模的花纹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钢模是阴纹,币是阳纹而已。
苏区机制币的制作虽然半手工半机械完成,但就其币的性质而言完全属于机制币,即使用人工雕刻的钢模进行印花成型,只不过是改机器压制为人工手摇螺旋杆压制,仅此而已,并没有改变机制币的内在性质。
但在收藏实践中,我们看到过不少有钢模纹之外图案的币,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钢模花纹之外的各种图纹是从哪里来的?
2005年的一天,江西瑞金一位做文物买卖的人送来一个非常奇特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图1)。这个币是比较珍贵的无岛版,交易价格大概是普通五分铜币的5倍左右。五分铜币无岛版有两种版式,一种是20粒麦穗版,一种是21粒麦穗版。两种版式存世量旗鼓相当,不分你我,在6000个币版式分类统计中,20粒麦穗版86个,21粒麦穗版88个。
图1
这个币是20粒麦穗版,其背面五角星右上方莫名其妙多了个凸起的圆形图案。拿到这个币后,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星拌月版”,五角星寓意为星星,圆圈寓意为月亮。这个币要是送给新婚夫妇,应该是最好不过的礼物了——星拌月长相守!
这个凸起的圆圈并非是正常图案的花纹,完全是多余。我们知道,机制币凸起的阳纹图案,不可在印花完成之后形成,应该是印花时与正常花纹一起完成的。也就是说,在印花钢模上就有了这个圆圈图案,只有在钢模上有阴刻图案,印制出来的币才会有凸起的图案。钢模雕刻师是不会故意雕刻这么一个与正常花纹毫无联系圆圈的,完全可以排除人为因素。所以,这个凸起的圆圈图案让人难以理解,不知道是怎样产生的。
2020年10月8日,华夏古泉网站的机制币拍卖,上拍一个非常有趣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分铜币(图2)。头几天,我还光顾了网站,这个币已经进入了我的购买计划。可是那天跟朋友出去旅游了,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来,错过了拍卖时间,被人买走了,真的感到非常可惜。
图2
这个币引起我关注的是正面有一条大约3毫米宽的斜线,这么粗的斜线在我几十年玩币史上还是第一次看到过,也让我感到无法理解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这条斜线是条凹槽。我们知道,凹槽图案有可能是币在印制完成之后,因某种原因被撞击形成的。但认真观察,“维”字的右下方;“1”字的左上方;“国”字中间(图3),都深入在凹槽斜线之中。如果是印花完成之后被某种东西撞击而成,这3个字在斜线內的那部分,应该也是凹塌下去,而不是像现在,凸起在凹槽斜线之中。
图3
如果这条斜线是与印花一起形成的,原因应该在钢模问题上。币中的凹形图案,在钢模中就是凸起图案。难道雕刻师这么马虎,钢模凸起那么粗一条线没有磨平,就开始雕刻图案?如果两种情况都不是,这个币的图案就成了难解之谜。
还有图4这个币,币的正面上方是“二苏维埃共和国”字样,让人难以理解形成的原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8个字中6个字都好好的,“中华”这两个字为何会变成一个“二”字?苏区机制币因为币胚不够规范,币胚某个部分不够饱满,出现弱打现象不足为奇,比较常见。这个币的胚胎应该是正常的,看不出有凹陷之处。雕刻师也不可能故意雕刻这么个“二”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让人难以理解。
图4
在网上我还看到这样一个币,这个币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角银币(图5)。大家都知道,正常的苏维埃贰角银币,边沿都是有马齿的,即便个别币边沿也会出现一小段没有马齿现象,但不可能整个币的边沿像这个币的图案一样。这个币边沿是一个凸起的光边,没有一个马齿。为何会造成这种图案,是雕刻师所为,还是印花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我无法自圆其说,欢迎机制币研究同仁赐教!
图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