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里,一直珍藏着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是我爷爷与彭雪枫将军唯一的一张合影照。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1年。那时我爷爷刚刚18岁,跟着彭雪枫师长打鬼子已经4年了。
爷爷一直把这张照片锁在他的抽屉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直到1986年8月他去世的那一天。那天,他小心捧起这张照片,摸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一回又一回,眼里噙满了泪水。他紧紧拉着父亲的手,反复叮嘱:“这可是咱老刘家的传家之宝啊,你一定要好好保存这张照片,千万千万不能丢啊!”
爷爷最后看了一眼照片,慢慢闭上了眼睛:“彭师长,等等俺,小石头向您报到了……”
逃难遇救,投身革命
我爷爷于1923年3月出生在安徽涡阳县顺河乡后刘井村。爷爷名叫刘保修,因个头不高,身材壮实,性格憨厚,村里人称“小石头”。爷爷有两个哥哥,大哥是个残疾人,眼睛看不见;二哥先天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只有爷爷是个健全人,是家里唯一的寄托和希望。
爷爷15岁那年,国民党到处抓壮丁。曾祖父怕他被抓走,就叫曾祖母连夜带着他逃离了家乡,当时情况下母子俩四处逃荒要饭。在将要饿死在村头的时候,遇到了两名新四军的侦察员,在两名侦察员的带领下,爷爷和奶奶来到了新四军部队在竹沟的住处,见到了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的彭雪枫。从那时起,爷爷便留在了彭雪枫师长身边,做了彭师长的小号手。
打回老家去
1938年9月30日一大早,彭雪枫叫来我爷爷说:“小石头,这回咱们打回你老家涡阳去,让日本鬼子和反动派再也不敢欺压中国的老百姓,你愿不愿去啊”?听说能回老家,爷爷十分激动,他太想回家看看父母和两个大哥了。爷爷拉着彭雪枫的袖子不停地点头。随后,新四军部队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出发,爷爷跟随彭雪枫开始东征,经确山县的蚁蜂、驻马店的刘阁,在遂平县的界牌集越过平汉路,又经上蔡县的黄铺镇西洪桥,于当年10月8日到达河南西华县,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肖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在西华的杜岗胜利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拉开了挺进豫东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序幕。之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睢(县)、杞(县)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此后,父亲跟随彭雪枫和新四军部队,在日、伪、顽的夹击下征战南北,足迹踏遍豫皖苏边、苏皖边及整个淮北根据地。他先后参加了首战窦楼、回师睢(县)、杞(县)、太(康)、开辟永(城)、萧(县)、宿(县),东进皖东北等战斗;亲历了彭雪枫永城书案店卖马度春荒、新兴集挖渠排涝等爱民亲民事件;目睹了彭师长胸藏百万兵、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
苦练“革命功”
吹号、骑马是小号兵、通信员的看家本领,也是干好革命的基本功。为了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四军战士,我爷爷刘保修就把自己当成一块“小石头”,认真苦练“革命功”,不断摔打磨练自己。
当号兵就要会吹号。爷爷虽然在老家吹过唢呐有点基础,但与吹军号还有差别。首先要练拔音,类似歌谱1、2、3、4、5,五个音,每个音节拉得越长越好。他每天凌晨、中饭、晚饭后都要苦练,使出浑身解数,哪里风大就站在哪里练,直到练得口干舌燥。练好了拔音还要练号谱。爷爷不怕苦不怕累,终于锻炼成了一名优秀的小号兵。
通信员要传令还得练骑马,爷爷等个子长高一点,又开始练骑马。他不知深浅,凭着一股勇劲儿,备好鞍子就爬到马背上,结果还没骑走就被摔了下来,他不服气,再上去,又被摔下来,一连几次,最后,马一蹶一踢后腿,又重重地把他摔了下来,胳膊摔破了,腿摔肿了,回去后连饭也没吃,但他不气馁,常在晚上苦练骑术。经过一遍又一遍地苦练,爷爷很快就能驾驭战马完成警卫和通信任务了。
难忘的合影
我爷爷这辈子最难忘的时刻就是和彭雪枫师长合影。
1941年8月的一天,在安徽泗县半城镇(今属江苏泗洪县),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应邀照了几张像,这张照片便是其中的一张。画面的背景是一片树林,照片右边的中年男子身着军服,他高大威武,颇具将帅风采。在他的右侧,他的战马旁边,一位个头不高的小兵,一手牵着马,一手撑着长长的小军号,精神抖擞,这个拿小军号的小兵就是我的爷爷刘保修,而他左侧那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彭雪枫师长。当时,彭师长看到牵着马的刘保修站在一旁十分好奇,就喊他过来一起拍了这张合影照。这张照片,应是由擅长摄影的四师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任泊生拍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