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带桥街中段,一条不长的小巷通往一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古朴小院儿,这里虽地处城区一环内,确是个闹中取静之地,大门上方用树根盘出的“古堰根书馆”几个大字浑然天成、古韵十足,仿佛告诉人们,这不是个普通的小院儿。 这里,是市妇联退休老党员李明的家。
把根留住 20年如一日与天同创展示根书艺术之美
李明老党员的院子里摆着不少木质老物件,他指着一个年代久远的犁头说:“我的祖父原来就是木匠且手艺很好,我从小对木制品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把犁头就是我年轻时候学着自己做的。”当记者问及老人家如何与根书结缘时,他说:“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看到了用树根做出的书法作品,作品非常漂亮也受人喜欢。由于从小对书法和木制工艺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当时就认定,通过学习我也可以做得出来。”
从那时起就深深爱上了根书创作。于是,回到都江堰后,李明为了找到适合表现根书的原材料,无数次走进青城山、赵公山、灵岩山,去森林深处寻找那些看似奇形怪状的天然树根。每当岷江洪水过后,他也经常下到河滩拾回一捆捆沿着岷江上游冲下来的枯木老根。在他看来,这些树根就是大自然留给他的宝贝,而且大自然已经为他创造好了一半,剩下的就是他如何“顺天然之意,合想象而为”的与天同创的过程。
李明家小楼的一层,过道上、客厅里、书房里全都摆满了20多年来创作出来的100余幅根书作品。作品中,既有“福、禄、寿、喜”、“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这样苍劲有力、意蕴深远的单字、小品,也有各种潇洒飘逸、气势雄浑的长诗大作。一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还曾荣获2019年成都市委老干局庆祝建国70周年“蓉城金秋”网络达人评选活动二等奖。
李明老人家平时深居简出,除了创作与外界也鲜有交流,作品几乎很少拿出去展出。张大千再传弟子、四川省美协会员、成都市美协会员、都江堰市书画院副院长李柏林作为李明多年的朋友,在看了这些根书作品之后说:“根书作为根艺和书法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展示平面笔墨书法无法表现的立体性、观赏性,具有特殊的艺术之美。目前从事和了解根书创作的人很少,李明老师作品很有代表性,应该经常拿出来向大众展览展示。”
李明说:“根书是我的业余爱好,退休后一直坚持创作,就是想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同时,他也认为,万物皆有根,每当自己完成一幅作品,就一种枯木逢春、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感觉,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创作,把根留住。
一心向党 10余幅红色主题作品献礼建党100周年
今年67岁的老党员李明,有着40多年的党龄,虽然退休在家已经有第七个年头,可他一直没有闲着,凭着自己对根书的热爱,硬是把家变成了一座“根书博物馆”。从他摆弄木头树根、运用工具的麻利劲儿,很难看出他已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但作品内容看,他确实是一位一心向党、深感党恩的老党员。
在李明这个小小根书馆的一面正墙上,一副根据毛泽东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所创作的根书作品格外醒目,整幅作品3米长、2米高,毛体风格传神,汪洋恣肆,气度恢弘。这首七律是1949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北平得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心情振奋,写下的诗。后来,毛主席又将其写成书法作品传世,广受书法爱好者推崇。
在李明的根书作品里,像这样的毛主席诗词占了很大的篇幅,可以说他是一个毛主席诗词作品的忠实粉丝。之所以如此,是他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母亲的影响,从骨子里就传承着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李明回忆,母亲是老党员,对党和毛主席有着特殊的感情,母亲曾担任原灌口镇工业书记,小时候家里总是贴满了“优秀党员”和“人大代表”的奖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明一直品学兼优,在灌县中学读书,也曾担任学生团委书记,工作第一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