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卿、花顺涛、冯义发等红军下放干部,在远离红三军主力的情况下,在鄂川两省敌军的夹击下,以咸丰活龙坪、小村为中心,坚持游击战争长达一年之久,创立了鄂川边区独立团和10余支红军游击队,建立了鄂川边革命根据地,组织动员根据地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持红军游击战争,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了敌人,策应了红三军主力行动,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他们犹如革命的火种,燃遍了鄂川边区,他们的浴血奋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黔东特区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部队红六军团与湘鄂川黔边红三军会师创造了条件。“大村会议”后的1934年,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及红三军主力在向黔东进军途中成立由夏曦、关向应、贺龙、卢冬生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同年上半年,红三军进入黔东,开辟包括贵州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和四川酉阳(今属重庆市)在内的黔东特区根据地,根据地纵横100公里,人口达10余万人。8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决定红三军一方面巩固和发展黔东特区根据地,另一方面东出湘西,在湘鄂川边恢复老根据地,发展新根据地,以形成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大局面。
1934年夏季,湘赣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作战处于困难境地。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西征转移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并同湘鄂川黔边红三军取得联系。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组成的军政委员会,于8月7日率领红六军团9700余人开始战略转移。10月24日,与红三军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当晚转移到松桃县的石梁。26日,在四川省酉阳县南腰界(今属重庆)举行会师庆祝大会。两支部队会师后即进行整编,统一调配干部。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所属七师、九师改为四师和六师;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下辖十七师、十八师。为便于两个军团集中统一行动,成立了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关向应任副政委。两军会师,如虎添翼、如鱼得水,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突飞猛进,迅速发展壮大,反“围剿”斗争捷报频传。从湘西攻势打垮当地军阀陈渠珍3个旅俘敌2000余人到转战鄂西取得忠堡与板栗园大捷,战火的锤炼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红二、六军团愈战愈强,不断向铁军迈进,至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奉命离开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拥有兵力2万余人,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在辽阔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成建制整师整旅歼灭敌军,打破了敌人的堡垒主义,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了大量敌军,成功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行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纵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没有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的发展壮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没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块革命根据地,就哺育不出英勇顽强的红军部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哺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六军团,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则是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决定创建而成。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就没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咸丰大村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源地。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必然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