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堂烈士(1919-1948),河南省确山县人。1938年在确山县竹沟参加革命,投身民族抗战事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第五师先后担任战士、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其间两次身负重伤。1946年中原突围前夕,他被转移到晋冀鲁豫解放区,担任河北省广平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1947年6月,任南下地方干部“天池部队”第二中队队长,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参加了解放金家寨战斗。金寨县(原立煌县)解放后,他担任两畈区(前后畈)区长,发动两畈区人民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创建新解放区。1948年5月19日,在两畈区胡家山与国民党第四十六师和黄英民团的战斗中,李华堂不幸被俘,7月惨遭杀害。
随刘邓大军南下重回大别山区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南下前,鉴于中原部队突围后,大别山即成为国统区,只有为数不多的我党地下组织和游击武装坚持斗争,要建立新解放区,干部力量明显不足,因此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从太行、冀南老解放区抽调了一批富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干部随军南下,为迅速重建大别山解放区准备干部条件。第一批抽调南下的干部共1858人,这些干部在经过短期集训,进行挺进大别山创建新区的动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之后,即组成代号为“天池部队”的干部大队,随军行动。他们在野战军的掩护和帮助下,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在原坚持大别山斗争的党组织和游击武装的配合下,先后组成各级党政军组织领导机构,成为这些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
李华堂就是“天池部队”中的一员。1938年,他19岁时在老家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参军抗战,同年入党。从豫南抗日游击武装到新四军第五师,从战士到营教导员,期间两次身负重伤。中原突围前他被转移到晋冀鲁豫解放区,重伤未愈便要求工作,后被分配到河北省广平县(属冀南三分区管辖)担任县武装部政工部部长。刘邓大军南下时,他坚决要求随军南下,重回大别山区开创新解放区。经过简单的集中培训,统一了思想后,冀南三地委120多名地方干部编为“天池部队”第二中队,李华堂任中队长,1947年6月下旬,随刘邓大军开始南下。
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47年9月1日,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示强调:“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军事行动和政权建设同步进行。主力部队每解放一地,地方干部也随之“安摊子”,组成各级党的组织。9月2日,二野三纵八旅解放了金寨县(原立煌县)。4日,李华堂一行南下干部到达金寨。金寨县民主政权(属鄂豫一分区管辖)建立后,县委班子开会决定:建立各区党委领导机构,每区设工作队30到40人,人人配备长短枪,既是工作队,又是战斗队;既能做群众工作,又能打击敌人。李华堂任两畈(前后畈)区区长。7日,在二野二纵教导团十中队两个分队的掩护下,他带领十几名地方干部,共计百余人,开进金寨县两畈区,开展新区工作。
这个区位于金寨县南部,和湖北省罗田县交界,有大别山的主峰,有天堂寨、三省坳、月亮崖、复连寨等大山,山高林密,山多地少,群众生活十分贫困。这里还是反动武装黄英“老八团”的驻地,土匪、恶霸活动十分猖獗,“老八团”曾是红军的死对头,匪首黄英凶狠毒辣。这里的斗争十分激烈、艰苦,开展工作也十分艰难。李华堂带着南下的地方干部不顾人生地不熟,生活不习惯,不怕困难,每天三五个人一起,到各村庄进行宣传。对贫苦群众说:“我们是为贫苦群众翻身来的,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对上层人士说:“我们是反攻过来的,蒋介石必败,我军必胜。不要与人民为敌,要将功赎罪,既往不咎。”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2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就发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造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要求把“发动群众进行土改看成是自己的头等任务”。李华堂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宣传政策,组织贫农团和农民协会。但在打土豪分浮财、分田地的运动中,只有少数人敢分敢要,多数群众不敢分,不敢要。有的只敢分弱小地主、富农的土地,而不敢要有势力的地主、富农的土地。有的假分,等部队一走,就把分得的土地和浮财还给地主,或改成租佃关系;有的白天分,夜晚就送还,还向地主赔礼道歉。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群众对我军能否在大别山站住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怀疑态度。诚然,大别山是革命老根据地,但是,由于我军主力四次撤出大别山区,备受国民党军队和反动统治阶级报复的大别山人民,一直心有余悸,不敢轻易起来,这就给群众工作和土改运动带来了困难,也是群众不敢分田、搞假分田的直接原因。李华堂根据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动群众批判、斗争不法地主和劣绅,揭露他们反动宣传的罪恶,对个别民愤大的劣绅,实行了镇压,并组织区武装基干队侦察顽匪行踪,组织民兵和基干队联合剿匪,加强社会治安,解除了群众顾虑,大大提高了群众觉悟和革命积极性。
设法解决过冬棉衣、吃饭问题
1947年12月,天寒凛冽,已下过雪,干部战士还穿着单衣难以御寒,有的战士白天披着被子暖身体。如何解决过冬的棉军衣成为急迫的问题。李华堂决定自己动手做棉衣。他拿着从北方带来的3块银元,再加上本地所收税钱,带着几个同志在集市上购买了土布和棉花,领导大家动手用稻草灰染色,请当地民间裁缝能手帮忙裁剪。大家动手拿针拿线做起棉军衣和军帽。有的同志风趣地说:“咱们自己动手做衣服,都成了裁缝师啦!”这样自力更生,针线活也没有难住战士们,大家很快穿上过冬棉衣。
人总是要吃饭的,但是在大别山主峰地区,山高林密,村庄小,人口少,村民穷困,缺少粮食,地主富农早已把粮食都藏了起来,又在敌人“清剿”的恶劣环境下,部队吃饭是极不容易的事。1948年2月,鄂豫一分区地委书记刘毅、军分区司令员雷绍康带领部队一千余人来到两畈区前畈两冲驻下。李华堂向他们汇报两畈区情况后,他们指示:“敌人开始‘清剿’,你们坚持两畈区斗争,应提高警惕!”并提出要解决军分区部队吃粮问题,李华堂他们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可是,到哪里去搞粮食呢?他们就只能带着干部战士到两冲山头一个小村庄,挨家挨户访问宣传做思想工作。恰巧一户贫农告诉他们,两冲山坡大树旁有一个藏粮洞,终于他们在那里挖出了大量稻谷,解决了大问题,不仅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解决部队吃粮的任务,而且还“开仓济贫”,把粮食分配给贫农。
誓与大别山人民群众共存亡
1948年2月中旬,刘邓大军主力奉中央指示转出大别山,向两淮地区出击,从此大别山区军民进入了反“清剿”斗争的困难阶段。5月,两畈区遭到敌人“清剿”,李华堂带领6名战士突围时,弹尽粮绝,又被土匪老八团百余人围困,最终7人全部被捕。土匪手段极其残忍凶狠,对他们采用酷刑,但李华堂拒绝交待县长姓名、共产党员名单和活动地点,最后7位同志全部被残忍杀害。李华堂牺牲前被割去左耳,甚至还被开膛挖心,开颅挖脑。刘邓大军南下时,军队首长就向全军提出“誓与大别山人民群众共存亡”的口号,李华堂实现了他的承诺,而两畈区人民却痛失一位好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