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位普通产业工人,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历尽二十多年的心血,胸怀感恩思想和反哺社会的行动,靠勤劳致富,不惜耗资600多万收集红色藏品,创建了《红色收藏馆》和《中华文明史馆》,吸引了各界人士前来参馆访问和举办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组图1)
王建东馆长收藏的特大毛主席像章珍品
《红色收藏馆》大厅矗立着毛主席铜像
展厅里,习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文化的指示
收藏馆内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像和部分红色收藏品
待客厅里摆放着一尊尊微型毛主席坐像
志愿者刘恩辉为退役军人讲解《红色收藏馆》展览内容
馆长王建东亲自给演员们讲解英雄们的故事
退役军人在这里举行“迎七一,跟党走”庆祝活动
各界人士参观后,在毛主席像前合影留念
作者采访笔记:一位从产业大军中走出的红色收藏家
“红色收藏馆”馆长王建东参观毛主席故居
作者在《红色收藏馆》采访红色收藏家王建东(右)
王建东,48岁,出身于工人世家。他是唐山的一名产业工人,先后在开滦范各庄矿、唐山不锈钢厂工作. 1999年根据老矿区重工业的特点和生产的需要,他看到生产经营领域机电修配任务繁重,瞅准机会办了停薪留职;用多年积攒的劳动成果创建了一座机电修配厂,用自己勤奋的精神和聪明的头脑,通过艰苦创业、克服了磕磕绊绊众多困难,在坚强的毅力支持下,实现科学管理和运作,终于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资本产出率逐年升高而获勤劳致富。
2001年,他心怀致富不忘本的思想感情,走上了红色收藏路。开始在民间收藏伟人像章、毛主席语录书刊书画、各种各样的伟人塑像100多尊。多年来,在全国各地不惜重金收藏有价值的藏品,一副毛主席湘绣20万毫不犹豫揽入手中、特大号毛主席像章也纳入收藏。收集毛主席像章5万多枚,红色书籍2万余册,上个世纪民间红色物品数万件,累计耗资600多万元。
他不辞辛劳先后到韶山、遵义会议遗址、邯郸毛泽东铜像广场参观、学习、体验办好伟人展馆的经验….。王建东决心创建一座收藏馆,他对作者说:“收藏不是保藏起来,而是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益。”他这种热情,得到了具有爱党、爱国同心的民营企业家张国强董事长的支持,在燕山驾校无偿提供占地1500平米的两个场馆供他使用。他的收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和新闻、文史、政教、宣传志愿者们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被吸收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委员.
2018年《红色收藏馆》馆长王建东(左)、基地创办人张国强董事长(右)与毛小清合影
2018年,相关部门颁发的《红色收藏馆》牌匾
第一展馆《红色收藏馆》
走进《红色收藏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展厅正面矗立着一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铜像,展厅三面墙上挂满了伟人照片和英雄人物事迹图片,橱窗内摆放着不同时代的红色展品.大厅的中间,整洁有序的置放着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红色收藏馆分四个部分:领袖风采、党的宗旨、红色记忆、榜样的力量(中国英雄模范人物),每一部分都是一部好教材。采访时王馆长对我说:“这里的藏品,只是全部收藏的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在敬东轩那里展放。”
接着介绍:那天,毛小青兴致勃勃地参观、浏览了整个大厅。馆长陪伴着客人边走,边介绍,毛小青不住点头称赞。
《红色收藏馆》馆长王建东(右)副馆长王俊荣(左)陪毛小青女士参观浏览《红色收藏馆》
《红色收藏馆》《中华文明史馆》,2018年9月举行落成仪式。毛主席的侄女毛小青和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领导一行,参加揭牌仪式并颁发了《红色收藏馆》的牌匾,毛女士并发表了热情洋溢地讲话,对收藏馆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赏。从此,名副其实的正式向社会公开免费开放。
毛小青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第二展馆《中华文明史馆》
《中华文明史馆》兼演播大厅,厅内两侧挂满了从1848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反对官僚资产阶级的顽强奋斗的历史图片: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八七紧急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红军胜利到达延安;从建立西柏坡红色政权,到共和国成立;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艰苦卓绝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一在列。这里就是一座进行党史、军史、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史“四史”教育的大课堂。
这里有一座电子设备齐全的演播大厅,供文艺团体在重大节日,进行文艺汇演。热爱伟大领袖、热愛共产党、热爱人民解放军的诗词歌舞、模特走秀、京剧评剧,都在这里演出。
毛主席特型演员巴音在演播大厅里与观众看汇演
2018年《红色收藏馆》落成揭幕式,毛小青、中红会的负责人和特邀记者在观看演出
古冶区模特协会在演播大厅的舞台上表演《浏阳河》
《红色收藏馆》和《中华文明史馆》受到了各界朋友的欢迎和支持。
得到了业已退休的新闻、文史、政教工作者无私的支援,他们在炎夏之际查找资料编写从1840年以来不同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资料,供给志愿者讲解员宣讲、介绍。为参观展览打下了基础。
《中华文明史馆》文史编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