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胡建东:长得不一样的“红井”,你认为那个好看(组图)
2021-12-10 10:42:00
作者:胡建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句“吃水还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就会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马上联想到瑞金沙洲坝那口举世闻名的“红井”。如果她谦虚地说我是接待全世界客人第二多的一口井,肯定没有那口井敢说她是第一。

    “过去的‘红井’那是这个样呢?”“如今宽宽的青砖路面和用水泥糊好了的井沿,包括周边的景致,越来越难体会出当年的历史感了”。一位18年前来过瑞金,参观过“红井”的江苏人再次前往参观后,回来在餐桌上对一众在坐的朋友感慨地说。

    这位朋友的想法,涉及到如何对待“革命历史文物”的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及审美情趣问题?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评说。即便是大大小小的各路专家,也众口不一。来参观者,有人把她当历史看,还是喜欢老的泥土路或鹅卵石路,周边仍然是一片稻田,去寻找历史的踪迹与印象;有人把她当风景看,平整宽畅的路面,周边鲜花盛开,要的是现代的美,镜头下光影的美;有更多的人,会把她当成一种心灵的洗礼,希望激发出更多内心原本就存在的某种情愫......。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瑞金人,从小到大,不知去游玩、参观抑或是宣传过多少次,铭刻在脑海中的记忆确实会有些不一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能在“红井”处留下一张黑白照,就是很奢侈的了,哪像如今人人皆有手机,随时随刻都能留住当时的记忆与感受。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遥远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受那位江苏朋友的启发,笔者把流传广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时代的“红井”长相搜集出来,与看官一起品鉴品鉴赏,你心中最喜欢什么长相的“红井”?最能打动你心灵的“红井”长相是哪种?

    一、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年轻又最具历史感和沧桑感的“红井”

图片出自《在毛主席故乡》一书--收藏者钟学祥

    该图片出自1953年4月中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在毛主席故乡》一书,摄影者为赵彦章、李棫。此时的“红井”距毛主席离开瑞金不到二十年,因而应该是其最早留下的倩影。照片为一老者站在井沿处打水。过去客家人打水方法多是如此,而后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井沿四周用砖或石板砌成等高,用另一专用小水桶打水的方法。“红井”周边还是杂草丛生,背景是水塘和毛主席旧居地,周边多为土胚房和矮小的茅草房。可能最吸睛的还是井旁立的木牌,上书:“吃水不忘开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14个字,与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14字,有一字之差。

    一字之差何时改过来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的图片虽然像数低,但有可信度。原来一字之差早就从1951年12月份改过来了,即“开”字改成了“挖”字,显然用词更加准确贴切。井沿也作了一些修缮与改进。由此可见,赵彦章、李棫拍摄的照片还要早于这个时间。

    这二张照片最能勾起如今70岁以上老人的回忆与怀念。

    二、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穿上新衣后的“红井”

图片由当年“红井”景区讲解员杨女士之女谢春华提供

    该图片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时为景区讲解员的杨女士正在为15名列宁小学(毛主席旧居右前方百米处)的孩子们讲述“红井”的故事。此时的“红井”穿上了新装,井沿砌成了等高的圆弧状并用三合土封沿,地面铺上了三合土,周边砌上石墩,围上了木栏杆。每根竖立的木杆均为梭镖状,很具时代特色。

    图片的背景近处是已插秧苗和准备插秧苗的稻田和远处的土胚房及矮小的茅草房。从人物的着装和田间的春苗看,是是年的春天。谢春华说,这张照片还成了八十年代瑞金邮政部门发行的第一枚以“红井”为题材的的正面图案。

图片来自网络

    该图片应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所摄,木栏杆的梭镖状有了变化,背景为稻田和远处的甘蔗,可见这是金秋季节。片中小孩似乎也比先前长大了一些,穿着打扮也见好了一些。

    上面二张照片最能勾起五、六十岁以上小老人的回忆与怀念。看着手捧着军用水壶喝水和屁股上打了二块补丁的一众小孩,笔者的思绪一下子就往前推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的1967年夏秋之间。那天,笔者大概也就如照片小孩年龄一般,穿着打扮也是如此。学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后,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来到沙洲坝参观红井和毛主席旧居。那天,人山人海,红旗飘扬,都是比我们大几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手臂里戴着红袖套,非常虔诚和开心地轮流喝着红井水。多数人喝完后还要用随身携带的水壶等器具加满“红井”水。当我们看到有的人把从毛主席旧居里摘下的树叶夹到课本里时,我们一众小孩也随之效仿。那时,他们叫“红卫兵”,我们叫“红小兵”。那时的“红井”长相似七十年代的照片,周边景致仍然如赵彦章、李棫的照片一样。在笔者的印象中,这是上世纪“红井”日接待量的最鼎盛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

    该图片应为九十年代未期,木栏杆上的梭镖头没有了,周边的稻田改为了油菜田,远处的土胚房及矮小的茅草房少了很多,似乎先前的少年也一下长大成了人民武警。

    三、进入新世纪后,周边景致也为之发生大变化后的“红井”

    上图是200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以“红井”为题材的贺年有奖明信片的正面照。“红井”着装的其它要素基本未变。但对比鲜明的是照片背景和照片中的人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井旁周边增加了用青砖砌成的人行道,旁边的水塘整治了、绿化了;图片左上角的白墙青瓦平房即是当年的列宁小学,她一度成为景区的接待处,后恢复为列宁小学陈列馆;图片正上方和右上方原有的土胚房及矮小的茅草房变成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陈列馆了;照片里的6名少年换了一代人。

    此外,还有:

周围是稻田的“红井”

周围是荷花的“红井”

草坪和人行道再加宽后的“红井”

    以上图片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赣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瑞金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邹小光先生提供。

周围是盛开着向日葵花的“红井”--图片来自网络

    四、当下的“红井”及周围又有些许变化

    五、受众面最广、影响面最大、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还是小学课本里“红井”的长相及其“吃水不忘挖井人”百字左右的课文。

图片出自初级小学语文课本--收藏者钟学祥

    第37课:吃水不忘开井人。可惜,该藏书没有了封面和封底,看不出是哪年、哪个部门编制的课本,但显然该“红井”长相的插图是依照赵彦章、李棫摄影作品来进行艺术化的,是“红井”长相的最早课本。

图片出自初级小学语文课本--收藏者钟学祥

    第36课:吃水不忘开井人。该课本是1958年人教版,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七册。“红井”长相没变,但人物穿着有了变化,最显著的是穿上了长裤和布鞋。

    此书封面告知我们,这是当年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教材。

    时代变化太快,催人奋进。这是笔者孙女子一年级下学期读过,教育部审定的2016年版《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红井”插图不再是手绘,而是真实的照片了。当年的三年级课文,如今一年级就给学了。当年的儿童,如今仍然只会讲是本地普通话,现下的儿童说话你听不出是哪里人了。

    看完“红井”长相的变化,会给你带来哪些感受?你还收藏有更珍贵的“红井”照片吗?

    每个人和每代人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观,但不论“红井”长相如何,她仍然可以不断也接纳来自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政见者的参观和广泛的传播。因为,她内在的东西永远不会改变:一是掘井人为民着想的思想与行动。她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谱系之一,为官为政者必须不断接受教育,反复强化的必须之课。二是吃水人饮水思源的感恩与报德之心。她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延伸与发展,为人子女,必须常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受人滴水、定当涌泉相报的拳拳之心!为官为政者如是,为人处世者亦如是!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华军:不朽思想民族魂,亿万人民好领袖,百年春秋铸丰碑,永远怀念毛泽东(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长得不一样的“红井”,你认为那个好看(组图)
·红井的故事
·李盛堂、王利民:红井的故事
·特稿:红井的故事
·七绝 红井(组图)
·任和平:“红井”前的遐思
·特稿:“红井”前的遐思
·崔国玺:红井情愫
·特稿:红井情愫
·郑宇鑫:红井水孕育的革命摇篮——青春梦想实践队队员感悟红色教育(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胡建东:长得不一样的“红井”,你认为那个好看(组
特稿:长得不一样的“红井”,你认为那个好看(组图
华军:不朽思想民族魂,亿万人民好领袖,百年春秋铸
特稿:不朽思想民族魂,亿万人民好领袖,百年春秋铸
傅永曙:抗战时期曾经战斗在和含地区的王集成将军(
特稿:抗战时期曾经战斗在和含地区的王集成将军(组
中台酱酒助推民族品牌首届中台品鉴游学会在贵州茅台
礼赞太空授课
特稿:礼赞太空授课
毛泽东 无可替代的人民领袖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