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和平区胜利南街2号的沈阳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火车站,自1899年至今,已走过了122年的历史。距今101年前,1920年10月19日傍晚,在长鸣的汽笛声中,一列自天津开来的京奉线列车驶入车站,车上走下来3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其中两位名叫俞颂华和李宗武,另一位来自江南水乡常州的儒雅青年,就是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党中央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选集》第3卷)瞿秋白。
瞿秋白,这个不朽的名字,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史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献身的万千烈士中,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任职最高的领导人,他是唯一与列宁合影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个把斯大林著作译为中文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唯一题词作序的先烈。这位“颇得到列宁的爱重”(南田:《瞿秋白先生略传》,《救国时报》,1936年6月20日)的第一个《国际歌》中文翻译者,把他36年短暂人生中的15个春秋,贡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950年12月31日,在新中国第二个元旦前夕,毛泽东亲笔写下了一段情真意切的文字。这是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次给烈士题词作序,其篇幅之长、评价之高、论述之全面,在毛泽东对人物的评价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与瞿秋白一起在1899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沈阳站,也是瞿秋白来到东北后最先落脚的地方,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白山黑水伴随瞿秋白走过了整个革命生涯,“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中,更不乏对东北革命的记述。
瞿秋白1920年的东北之行,是为取道赴苏俄考察而路过的,但就在旅途中,特别是滞留哈尔滨的50天里,瞿秋白对东北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并撰写了大量有关东北的文稿,他是“五四”以后第一个来东北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3年,瞿秋白再次取道东北,从苏联回到国内,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同年,瞿秋白撰写了《现在的满洲经济》一文,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东北社会现状。在以后的7年里,他历经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成长为中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围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奉系军阀卖国残民的革命斗争,撰写了一批涉及东北革命的著作。大革命失败前夕,他和毛泽东、任弼时等一起,领导了反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斗争,坚决支持毛泽东组织和领导农民革命运动的立场。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瞿秋白临危不惧,主持全党工作和召开八七会议,在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战略决策、开创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历史转折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年,瞿秋白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途经东北,前往莫斯科主持中共“六大”,这也是他和夫人杨之华、女儿瞿独伊仅有的一次全家来东北。在党的“六大”上,瞿秋白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做出了贡献,并对前一阶段的“左”倾错误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中共“六大”之后,瞿秋白又和苏兆征、周恩来一起参加了共产国际“六大”,见到了当时唯一健在的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原公社铸币局局长、法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卡梅利纳。并和苏兆征一起当选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委员,此后又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瞿秋白和周恩来一起回国,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在全党纠正了李立三“左”倾错误,推动了包括东北在内的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瞿秋白继续关注着东北革命,并留下了许多相关文献。
1931年9月18日,“北大营的炮火,证明了法西斯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是侵略世界的罪魁祸首”。(周恩来:《第十一年的“九一八”》,《新华日报》,1942年9月18日)这时的瞿秋白,正在和周恩来一起,经受着国民党反动派重金悬赏人头和王明“左”倾宗派“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双重煎熬,但他们仍以国家民族为重,秉持共产党人的使命初心,勇敢地站在了抗日斗争最前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先领导14年抗战的负责人。在周恩来负责军事斗争和派遣干部的同时,瞿秋白承担起了文化宣传工作的重任,就在“九一八”后10天,1931年9月28日,瞿秋白化名史铁儿,发表了长篇说唱《东洋人出兵(乱来腔)》,这是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抗战文艺作品。此后,在与鲁迅一起领导革命文化活动的斗争中,瞿秋白一直关注东北抗战,并撰写了多篇相关诗文。1934年2月抵达瑞金后,瞿秋白主持中央苏区的宣传文教工作,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的指示,在苏区厉行国难教育,激发苏区军民的抗日斗志,并在《红色中华》等报刊发表论文,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当局的卖国误国政策,高度评价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论证抗战胜利的必然性,其中以《中国能否抗日》一篇最为系统和著名。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不幸落入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在刽子手的屠刀下,瞿秋白始终心系抗日救国斗争和共产主义事业。面对国际国内的营救浪潮,蒋介石最终执行了日本法西斯的血腥意旨。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怀着抗日御侮、收复东北的未酬壮志,在震撼天地的国际悲歌声中,放射出了36年灿烂人生的最后光华。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距离瞿秋白来到东北,已过去了一个世纪。今天,烈士的遗志早已成为现实,新时代东北振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制高点上,回顾瞿秋白与东北的革命生涯,对于铭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于开拓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东北近现代史的研究领域,不是没有裨益的。
悼词
亲爱的大姐:
“磐石压余心,几番疑电错,再四问消息,哀音牢不破!”,陈老总悼念叶挺将军的诗句,正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本来,我们希望聚集在一起,庆祝大姐荣获七一勋章和百岁大寿“双喜临门”,谁能想到今天在这里,竟然是天人永隔的最后诀别!
大姐!面对您的英灵,我们又回忆起您的音容笑貌。作为党的同龄人,您遵循瞿秋白烈士和杨之华前辈的教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树立了为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初心使命奋斗终生的榜样。
我们不会忘记,在异国他乡的岁月,您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华,成为我们尊敬的大姐和学习的榜样。在苏联卫国战争最初的艰难岁月里,您积极投身莫斯科人民抗击希特勒匪徒的斗争。在军阀盛世才的屠刀下,您和相依为命的母亲,经受住了生死考验,坚守住了革命气节。最终重新回到党的怀抱。1949年10月1日,您亲眼见证了陈云、陈潭秋和吴玉章等前辈的誓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的胜利,是对于秋白同志和一切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士底最好纪念典礼!”
我们不会忘记,您在新中国走过的72个春秋。您是新中国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和人民友谊工作的最初实践者之一。为中苏(俄)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面对隐藏在革命伪装下的敌特内奸,您如同在新疆监狱一样,表现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晚年,您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依旧初心未改、丹心报国。用一生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习主席在建党百年之际授予您的七一勋章,就是您生命乐章最后的灿烂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