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旅游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旅游>>正文
特殊经历,朱佳木回忆红色往事(组图)
2021-11-30 15:06:05
来源:当代中国智库
作者:朱佳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是南通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理治的儿子,又分别做过陈云同志和胡乔木同志的秘书——

    口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 □记录者:本报记者宋捷

    “父亲的一生虽然充满曲折,但始终坚信自己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信念从未动摇。他的这种真诚和执着的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

    1907年7月25日,我父亲朱理治出生在当年南通县余西乡一个中医世家。他小学就读的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中学就读的江苏省立七中(现江苏省南通中学),都是张謇先生创办的。是南通的水土和人民养育了他,也是家乡的人文环境奠定了他的人生道路。

    父亲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勇于开拓的一生。他自幼酷爱读书,中学所有学期的考试都是全班第一,1926年刚刚读完高二就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力被学校推荐报考清华大学,并在4000人报考只录取80人的情况下,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系首批8名学员之一。

    父亲的一生也是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的一生。他自从进入了清华园,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希望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但看来看去依然茫无头绪,直到有一天,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员介绍他看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才感到豁然开朗,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是通过比较才选择共产主义的,所以此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磨难和挫折,始终没动摇过自己的信仰。

    1927年4月,父亲刚刚入党不久,就遇上了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面对白色恐怖,他没有丝毫犹豫,相反更加英勇地投入战斗,相继挑起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京西郊区委书记、北京市委临时工委书记等重担。在组织反复遭受破坏、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潜出清华园到上海找党未成,回到家乡南通,以余西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一面继续找党,一面秘密发展党员、领导农民运动。被捕入狱后,他仍不放弃斗争,秘密组织地下党支部和同难会。由于敌人没有找到他是党员的真凭实据,只好胡乱安了个罪名。服刑期满后,他拒绝了我祖父为他安排的前程,冒着重新被捕的危险,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从此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父亲担负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工作,经历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从事过白区地下工作,也主持过苏区、边区的全面工作;担任过陕甘晋、陕甘、河南、豫南等多个省委书记,以及中原局代理书记、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也担任过红28军政委和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委;他在西安事变前作为中共中央驻东北军特派员潜入西安城领导地下党组织贯彻党的“逼蒋抗日”的方针,也在东北解放的危急时刻担任过东北局驻北朝鲜全权代表执行特殊使命;他在国民党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时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也在东北解放区当过首任东北银行总经理。无论做什么工作,他总是能虚心学习、全力以赴,因而总是能出色完成任务。这不仅表现在他做出的功绩上,而且表现在他留存下来的近50万字的文稿中,其中特别有价值的是近10万字的金融论稿。

    父亲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成绩也有错误。他坐过敌人的牢,也遭受过自己人强加的冤屈。但他始终坚信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道路,始终对党忠贞不贰。从他的嘴里,我从来没有听过半句对党抱怨或后悔革命的话,相反倒是经常教育我要端正入党动机,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南通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1927年入党的朱理治是资历最深的一位。他的爱国情怀,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代。

    朱理治6岁读私塾,启蒙老师是张謇义子、南通师范首届毕业生王铣。他给少年朱理治灌输了不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爱国主义思想。朱理治在南通读书时曾取名“慕飞”,激励自己以岳飞为榜样,精忠报国,万死不辞。

    朱理治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几名共产党员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从清华园里走出来的职业革命家。想当年,他是人人称羡的清华大学高才生,已经拥有可以预见的通达美好人生境界的个人前途。但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他断然舍弃这一切,站到当年被诬称为“匪”的革命者行列,冒着被逮捕、受酷刑甚至坐牢杀头的危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舍命奋斗。

    1942年,35岁的朱理治因为7年前的西北肃反错误而遭受挫顿,跌入人生的低谷。但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坚忍负重,律己苛严,恪尽职守,展现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本色,也给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党内斗争的许多沉重思考。

    3年前,在朱理治诞辰110周年时,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曾推出4集电视传记片《信念——朱理治的革命一生》,主题分别是选择、奋斗、坚守、无悔,精准而生动地再现了朱理治多姿多彩的一生。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宋霖是《朱理治传》的作者之一,他认为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对象中,朱理治是一个有着典型意义的知识分子出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后投身革命实践的,心甘情愿地放弃薪水丰厚、生活安逸的坦途,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坎坷的人生之路。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亮点。

    “我从乔木同志那里受益最大的,是他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我1946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父亲给我取名佳木,1965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我的工作经历比较复杂,先后去过10个单位,可以说工农兵学都干过,而且三进社科院,其中受益最大的经历是曾先后给陈云和胡乔木两位领导同志做秘书。

    1975年初,邓小平接替病重的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为了打破“四人帮”对意识形态领域一手遮天的局面,他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政治研究室,以胡乔木为首,云集了吴冷西、熊复、胡绳、于光远、邓力群等一批著名的“笔杆子”。我就是那年年底从部队调入这个研究室理论组的,成为当时最后也是最年轻的一名成员。入室不久,便遭遇“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政研室自然在劫难逃,被“四人帮”定性为“邓记谣言公司”。这是我人生遇到的第一次党内高层政治斗争。

    “四人帮”被粉碎后,政研室被决定撤销,因为小平同志重新工作才被收回成命,胡乔木也因此恢复了工作。我正是在那种情况下被组织派去给乔木同志当秘书的,并在1977年11月随他一起去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到1980年6月我调回政研室(那时改称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

    胡乔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文辞优美,是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科学家,被誉为党内“第一支笔”。从1941年起,他就给毛泽东同志做秘书,直到“文革”爆发。自从再次恢复工作后,他又全力辅佐小平同志。可以说,从那时起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党中央和小平同志的所有重要讲话、报告、决议,几乎都出自他的手。

    在乔木同志那里工作的3年,我受益最大的是目睹他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他主持修改的。他先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讲述总体意见,然后对起草的同志谈了两次具体意见。此后,他又亲自动笔改了6次。第一次,他从下午两点一口气改到晚上8点钟。由于改动多,字又小,我整整抄了两个小时。

“要找一些人,多带一些徒弟,组织一个写作班子。”这是1975年初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对胡乔木的嘱托。胡乔木按照这个指示,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写作班子,和“四人帮”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朱佳木亲历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前后后的全过程,见证了共和国那段难忘的历史。因为名字中都带一个“木”字,“佳木”给“乔木”当秘书,成为当年研究室的一段佳话。

    不到30岁就给党内公认的“第一支笔”当秘书,对朱佳木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胡乔木学贯中西,在和社科院各个研究所负责人谈话时,对每门学科都能即席发表出一篇既独到、深刻又完整、系统的意见,这给朱佳木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正因为有这个独特的经历,朱佳木后来无论到中央书记处简报组工作,还是担任陈云同志秘书、天津港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他都非常重视文字工作,总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他时常想起乔木同志对他说过的话:“写文章就像缝衣服,要把每块布缝好,衔接处不留痕迹。”若干年后,朱佳木在领衔为共和国修史的工作中,传承了乔木同志学术思想和严谨作风,既注意把握历史的整体面貌、基本脉络,又讲究逻辑的严密性和语法修辞的规范,受到学界的好评。

    “近距离观察和学习陈云同志分析、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我一生受益最多的时光。”

    【口述实录】

    我是1981年6月开始担任陈云同志秘书的。当时他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新设立的中纪委第一书记。此前他那里已有3位秘书,分别是行政秘书、机要秘书和主持办公室工作的秘书,俗称“大秘书”,还需要找一个文字秘书,任务之一是每天从浩如烟海的各种文件中挑出最有价值的送他。有关部门向他推荐了三个人,他圈定了我。

    上任不到半年,主持办公室工作的那位老同志调走,陈云同志决定让我接替。当时我还不到36岁,感到资历、经验和水平都难以胜任。陈云同志看出我的顾虑,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成千上万地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是我提出来的,我自己要带个头。就这样,我担负起了这个重任,还兼任了陈云办公室党支部书记。那4年是我一生中工作最忙、压力最大的时光,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凌晨两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但同时又是我一生中受益最多的时光,受益最大的就是能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陈云同志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我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的那几年,正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趋于完备、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期,也是陈云同志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我亲眼看见了他对党、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运筹帷幄,亲耳聆听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真知灼见,亲身感受了他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他的高风亮节。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遇事总是非常冷静,分析问题总是很全面很辩证,考虑问题总是很深远很缜密。

    陈云同志出身贫寒,学历只是高小毕业,但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展示出超凡的才华和能力,被公认为领导全国财经工作的行家里手。个中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他毕生勤于和善于学习,特别是善于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而且能够在任何情况下坚持。他不仅自己热爱学习,而且要求周围的人也要学习。

    【采访手记】

    给陈云同志当秘书的日子,是朱佳木一生中工作最紧张也是最有意义最值得记忆的日子。在那段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决策过程,生活充实而饱满。但让他最为难忘的,还是陈云同志在思想方法上对他的言传身教。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精神长存万年尊——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朱德铜像落成揭幕30周年
·下一篇:无
·特稿:精神长存万年尊——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朱德铜像落成揭幕30周年
·特稿:建党百年写春秋,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人民闹革命,建立伟大新中国(组图)
·特稿:瞿独依大姐参加东北抗联教导旅成立70周年纪念会(组图)
·瞿独伊:回忆我的父亲瞿秋白的两三件事(组图)
·特稿:瞿秋白与东北
·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逝世,曾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进行转播(组图)
·特稿:观看爱国影片《长津湖》战争场景 赏析程宸收藏《抗美援朝》宣传画(组图)
·特稿:观看爱国影片《长津湖》战争场景 赏析程宸收藏《抗美援朝》宣传画(组图)
·特稿: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中国毛泽东研究院)办事处揭牌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以红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抓手,抢抓百年机遇上下合力构建桂湘黔三省坡民族文化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特殊经历,朱佳木回忆红色往事(组图)
精神长存万年尊——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朱德铜
精神长存万年尊——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朱德铜
林品强:精神长存万年尊——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
特稿:精神长存万年尊——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
华军:建党百年写春秋,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人民闹
特稿:建党百年写春秋,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人民闹
抗联后代白山黑水宣传组:瞿独依大姐参加东北抗联教
特稿:瞿独依大姐参加东北抗联教导旅成立70周年纪念
瞿独伊:回忆我的父亲瞿秋白的两三件事(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