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党的历史,通道会议开创了“四个开端”:通道会议是长征中党中央实现军事战略转向的开端,是长征中党中央恢复民主集中制的开端,是长征中党中央走上独立自主道路的开端,是长征中毛泽东走向红军和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开端。
关于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进占黎平县城。这是中央红军进入贵州省后攻占的第一座县城。陈云在《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强调:“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湖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召集的。”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湘黔桂交界的贵州省黎平县召开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在这个会上,第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被调回到中革军委恢复总参谋长职务。1934年12月18日,转战到贵州的红军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后,原《红星报》主编邓小平被调任中央秘书长。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提出放弃北上湘西与红六军团会合计划,西进贵州并在黔北建立新根据地的建议。经过激烈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做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黎平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重大战略转折的开始、开端、起点,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实现重大转折之遵义会议的基石。周恩来于1943年11月27日在《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黎平会议因“三个第一次”而在中共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是长征中第一次正式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二是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名义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三是第一次结束了长达3年时间内毛泽东在中央受排挤的地位,开始形成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转而赞成、支持、拥护其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两点:一是黎平会议将中央红军的新战略转移目的地由湘西改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二是黎平会议确定党在到达新战略转移目的地后,适时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陈云在1935年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中说:“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的。”长征史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认为:“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黎平会议就是这个转折点的奠基石。” 在黎平会议纪念馆的《前言》里指出:“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恢复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点,是中央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起点。” 胡锦涛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说:“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当时红军冲出国民党的重围,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及时召开黎平会议,彻底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主张,肯定并采纳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意见,确立了红军北上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行动方针。这就使中央红军开始从被动转为主动,为以后胜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因此,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红军长征过侗乡经过传承故事的重要事件研究
主要是通道转兵和黎平整编。
这段时期发生的大事有:
12月4日红军总部决定缩编各军团后方机关。
同日,总卫生部驻广南寨发生8个敌特放火,司令员贺诚下令救火,枪毙敌特,慰问灾民。红军吸收侗族100多人参加红军。龙胜平等乡太平村上舍下路溪山上的红军洞,龙坪寨朱德总司令抢救的红军楼、周恩来副主席、国家保卫局邓发局长主持审敌的审敌堂(飞山庙)等著名遗址、遗迹和遗物如今与湘江战役战场遗址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载体、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
12月10日,红军占领第一个县城通道。
12月11日,红军西进抵达湘黔边境。中央红军一军团根据中央电令,派遣一个团的兵力近日进驻靖州新厂岩鹰坡侦察入黔道路。
12月12日通道会议召开后,中央红军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兵分两路转入贵州:中央军委、三、五、八军团主力经通道播阳进入贵州黎平洪州(红五、八军团原计划由靖州进入黎平,中途改道由通道播阳进入黎平洪州);红一军团、九军团主力经靖县新厂、藕团、平茶分别进入黎平潭溪、邱团、中黄(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的行军队列是:前左路 三军团,后左路 八军团;前右路 一军团,后右路 九军团;中路 中央一、二纵队;后卫 五军团。到了12月12日通道会议以后通道、靖县转兵期间调整为:左路 三军团 ;右路 九军团、一军团;中路 中央一二纵队;后卫;五、八军团)。
12月12日,中央部分领导人在通道境内举行第一次紧急会议实施通道转兵。
军委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及进占黎平的部署电报:
(万万火急) 各军团、纵队首长(五、八军团互相抄送): A.湘敌与陶广一路军主力向通道进逼,其他各路仍继续向洪江、靖县前进,企图阻我北进,并准备入黔。桂敌有拟由林溪进至团头消息,但未证实。 B.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如下: (一)一军团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前进至新厂,崖鹰坡、溶洞地域,向靖县派出警戒,向马路口及黎平方向继续派出侦察部队。其第一师,如今日已抵洪州司,则应相机进战黎平;如尚在牙屯堡,则应进至洪州司,向黎平侦察、警戒,并须于12时前全部(离)开牙屯堡。其十五师应进至通道,向绥宁、靖县两方向派出游击部队加强侦察警戒。在十五师先头部队未到达接替任务前,九军团警戒部队不得先撤。 (二)三军团以迅速脱离桂敌之目的,明日应以主力进至牙屯堡、团头、头所地域,向林溪、古宜方向游击警戒。其先头团或师应进至播阳所、黄垢地域,侦察部队则前出至贵州境界之江口屯。三军团在长安堡、黄土塘地域应留下后卫部队,向陇城、林溪警戒,以保证主力通过。 (三)军委一、二纵队拟进至播阳所以北地域。 (四)五、八军团应赶进至土溪、元线地域,并应由双江口不经牙屯堡另找路线西进。 C.各军团依实际情况得变更其前进位置,但须严格遵守前进的主要路线及其分界线,以免障碍运动,并将部署电告。 军委 十二日十九时半
12月13日,成立中央军委纵队。
12月13日至18日,中央红军在由黎平县洪州经德顺、中潮到县城行军途中,进行大规模整编,史称黎平整编,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中的第一次整编。中革军委决定将红8军团与5军团合编为5军团,由董振堂任军团长,李卓然为政委,另将中央1、2纵队合并为1个纵队,由重任军委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兼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副司令员。
12月14日中午,红一军团二师在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的率领下,在平茶所(1934年属贵州锦屏县,1955年划归靖州)与黔军四旅七团一营激战,成功击溃敌军,确保了二师迅速攻占黎平县城,为中央领导人顺利进驻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打下重要基础。14日下午,红一军团十五师在政委肖华(年仅18岁)的率领下,在新厂和平村五里冲、何家坪一带,与来自尾随而来的湘军陈光中师一部发生激战,击溃敌军,从右翼有效掩护了中央纵队由通道播阳顺利进入黎平洪州等地,为其他各部顺利实施毛泽东提出的“转兵西进”战略主张扫清了障碍。
12月15日,占领贵州第一座县城黎平。
12月17日,军委纵队进至黎平县城。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红军总部举行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同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问题的决定》发出。
12月20日,张闻天主张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
12月21日,按照黎平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转兵向黔北进军,军委纵队行至黎平县大稼乡八里到锦屏县河口乡瑶光。
综合考证史料及专家研究成果,黎平整编内容主要有以下十四个方面:
(1)组建军委纵队。决定取消军委第二野战纵队,将其与军委第一野战纵 队合编为一个纵队,从1934年12月15日起以“军委纵队”名义直接指挥各部。军委纵队下辖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辖军委总司令部五局及其直属部队(缺炮兵营)、总政治部没委会、中局队、中央队、国家保卫局及一医务所。第二梯队辖总卫生部及一个医院(五个所)。第三梯队辖总供给部及通信队。” (2)大多党政群干部担任军职。 (3)调整军委五个局的隶属关系。 (4)取消红军总兵站。 (5)撤销军委教导师。 (6)成立“总卫生部第二休养连” 。 (7)将干部团、保卫团编成军委纵队直辖部队。 (8)撤销红八军团。 (9)红五军团撤师直辖团。 (10)军委纵队不设立没委(没收委员会)。 (11)缩编第15大队。 (12)加强卫生医疗工作。 (13)最终撤并红九军团第22师。 (14)缩编运输队伍。 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有5个军团12个师36个团,黎平整编后余4个军团7个 师23个团;军委的纵队原有8个梯队,整编后辖3个梯队。 组织序列为: 军委纵队辖3个梯队、干部团、政治保卫团; 红一军团辖第1师(含第1、2、3团)、第2师(含第4、5、6团)、第15师(含第43、44、45团); 红三军团辖第4师(含第10、11、12团)、第5师(含第13、14、15团)、第6师(含第16、17团); 红五军团辖第37、38、39团; 红九军团辖第3师(含第7、8、9团)。
综上所述,黎平整编减少了指挥层次,提高了连队战斗力,精简了装备,增强了灵活性和战斗力,使部队更适应运动战。人民军队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精简整编,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进程,使之最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中共中央审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指出:“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决议,放弃到湘西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此前,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转兵问题。”“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会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区转进途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二O二O年九月十八日在湖南考察时发表的讲话《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选自习近平著、中央文献出版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2021年2月版第285页)强调通道转兵属于重大历史事件:“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湖南三大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湖南文家市镇转兵上井冈山开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湖南通道境内外寨村转兵到贵州黎平遵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点,没有通道转兵这根定海神针,根本就不会有黎平会议带来的黎民平安,也不会有翁安猴场会议带来的红军安全,更不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写下浓厚一笔的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晶一一毛泽东的崛起、毛泽东军事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遵义遵义遵从一个马克思主义,遵从毛泽东思想。没有通道转兵的量变,就没有遵义会议的质变。中国革命终于找到了胜利的通道,通道是长征的一处棋眼,通道是大地安泰母亲的一次洗礼,通道是中共组织和军队的再生福地。离开了毛主席指挥,红军就会打败仗。千军呼唤毛主席,人民拥护毛主席。没有通道会议,中央红军三万多人的命运同过湘江一样只有灭亡。无论如何高度评价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都不为过。中国共产党所有党员干部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同志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阅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原著,不忘长征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倾听群众呼声,重视实事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功成不必在我,有错必纠善莫不焉,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
长征是历史出卷人,中国共产党是长征答卷人,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阅卷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建议实事求是恢复通道会议真实会址,把三省区的中央红军路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湖南段、贵州段无缝对接连接起来,这样才对得住三省坡侗乡人民,这样才赢得长征经过的重要地带侗乡苗寨老百姓的民心,这样才对得住中央红军牺牲的五万将士,这样才对得住伟大的长征在通道产生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领导长征胜利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参考文献:红军亲历者回忆录、学者撰写的长征文章和美篇亚高原中通道会议真实会址百证系列文章。
作者简介:吴跃军,网名亚高原,1967年3月出生在湖南新晃,侗族,红色文化学者、编辑、作家,《中国侗族军事史》、《粟裕学概论》、《侗族文学多声部》编写组组长,《粟裕学研究》执行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会员。现在长沙市一事业单位工作。小传及事迹收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小传》,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史馆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收藏其著作。
已出版散文集《粟裕之谜》、纪实文学《苍松劲草》、传记文学《最美湘西人——柯原与沈从文》和评论集《众山集——水光文艺评论选》,参加学术专著编著有《粟裕大将——侗族人民的好儿子》、《侗族通史》、《侗族文坛纪事》、《侗学论著序言选》、《侗族通览新编》、《远口吴盛后裔人物》、《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黎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侗族文明70年》、《枫木集——粟裕学研究札记(中红网)》、《红军后勤之父——杨至成研究(年谱)(中红网)》、《沧海一粟——粟裕研究实录(1984-200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