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苏区创建人,红军儒将吴焕先。 矢志不渝跟党走,英烈悲壮信仰党。
吴焕先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与发展起来的,陕南革命老区苏维埃红色革命政权基础党组织最多的地区。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由徐海东为军长,程子华为副军长,吴焕先为军政委的队伍进入陕西旬阳,到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离开了陕南商洛市北上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在陕甘宁边区与刘志丹为军长,谢子长为副军长,习仲勋为军政委在陕北革命老区根据地胜利会师。1935年8月后,陕南特委会成立,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组建,到1937年4月红七十四师在陕南安康地区,旬阳,湖北省郧西县,竹溪县,陕西省平利县,商洛市商南县等革命老区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陕南开展游击战争,并在这里成立了红色苏维埃人民政府,扩大了陕南苏区,鄂陕川革命苏区,开创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川陕红色革命根据地。前一部分是1934年由中共鄂豫陕省委领导的,1937年后一部分是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红色革命组织两个特委合并成为一个党组织就是中共陕南特委(鄂豫陕省委)领导的红色革命政权。陕西省旬阳市红军镇红军村,在红叶花梨木树的映衬下,红色氛围更显浓郁。映红了秦岭,巴山,汉水,中国唯一以红军命名乡镇在旬阳革命老区诞生了,从大别山到大巴山,大秦岭寻找红色足迹“陕南旬阳红军镇小延安”的印记,到巴山汉水创业红色革命红军纪念馆传承永不褪色的“奋斗史”……近年来,坐拥丰富红色资源的陕西省旬阳市,通过深挖红色文化,丰富红色内涵,令红色阵地再一次“红火”,不仅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本地教材,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党员干部前来“打卡”,还是“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级重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旬阳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秀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红军精神,长征精神,老区精神传承等方面,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历史意义。
“红色陕南小延安”,历史丰碑代代传。
中国唯一“红军镇“红色血脉
陕西省旬阳市红军镇丰积村,位于陕鄂两省两县交界处,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师二二三团二二四团手枪连侦查连(特务连)组织一块蕴藏红色基因、是红军长征时期建立陕南红色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大后方,这里镌刻抗战记忆的土地。在烽火硝烟的抗战时期,红军村是陕南特委主要革命活动地,办公所在地,当地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支前,掩护革命干部,养育军烈子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民鱼水深情,赢得了“陕南旬阳小延安,红军老祖”的美誉。
革命英烈吴焕先,旧仇未报添新仇。 一家六口被杀害,革命意志不动摇。
曾经,革命先烈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吴焕先同志在这里开展苏区工作,他在鄂豫陕边区创建了鄂豫陕红色革命苏区。2009年9月10日,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中国革命100位先烈之一,成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英雄模范。吴焕先,男,汉族,(1907年8月---1935年8月21日)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192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新县农民武装起义斗争,他是鄂豫陕苏维埃人民政府政权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杰出的指挥员,党的基层党组织工作领导人,人民群众的领头人,1927年他领导当地农民武装斗争,并参加了著名“黄麻起义”同年10月他任中共黄安县组织部部长。他在光山革命老区武装斗争中战功卓著,1929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徐向前来到了鄂豫皖边区根据地,柴山保这个地方,担任红三十一师领导工作,吴焕先配合主力红军,率领农民赤卫队和农民武装力量,配合红军作战,在徐向前元帅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1932年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重建红二十五军他任军长,在陕西省旬阳城红军镇一带积极组织参加了国民党五次反围剿斗争,在旬阳潘家河(红军镇)战役中,取得胜利。
1934年4月,他担任红二十五军政委,11月跟随程子华军长,徐海东副军长,进入战略大转移,进入陕南旬阳境内,担任鄂豫陕省委副书记,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在陕西省南部旬阳老区得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了鄂豫陕红色苏区和红二十五军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1935年8月21日,在陕甘宁边区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战役中,英勇顽强,英勇牺牲,年仅28岁。一代红军儒将家庭命运悲惨,为了新中国解放事业,付出了惨痛代价。1927年3月18日(汉口民国日报)“吴焕先全家,大小六口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没有畏惧,仍然坚定党的信仰,从事革命信念不动摇。革命战争时期,他只顾忙于指挥红军打仗,他的通讯员只有半口袋干粮,留给妻子让她赶快回家。妻子曹干先非常理解丈夫吴焕先难处,她只好默默地离开了红军队伍,谁能想象她在回家路上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遭遇和饥饿折磨。他妻子曹干先活活死在逃难的旅途中,死在了荒郊野外。得知妻子离开,他撕心裂肺嚎嚎大哭,让在现场的红军官兵看到这种悲惨情景,情不自禁,触景生情。大家都悄然泪流满面。万分悲痛中,他又想起了与他生死与共,生死之交,宁死不屈,英勇顽强,英勇牺牲,生死未卜的红军战士们,擦干眼泪亲自为妻子挖墓掩埋妻子尸体。又踏上了革命新征程,对于妻子的死,化悲痛为力量,在他人生命运中,除了增添了永不磨灭对革命夫妻的记忆外,还为他自己人生信念,对共产党信仰,对革命胜利充满希望,竖起了一块革命爱妻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和坚定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前进方向的悲壮路灯。见证了红军吴焕先一家人英烈们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