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开始在遵化市交通局工作,退休后有了较多的富裕时间,又拿起了笔来从事写作工作。2021年出版了文集《铭心往事》,交通局工会干部王向明看了我的作品,发出了感叹:可惜我的文字功底太薄弱,我如果行的话,能写写我父亲他老人家的事迹该有多好。他作为一名医生,曾经和冀东抗日烈士包森将军并肩战斗多年,为冀东的抗日斗争做出了贡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还真不了解王向明同志还是一位革命后代,她的父亲是遵化名医王克俭。我不禁对王向明同志肃然起敬:王大姐,过去不知道你红色家庭的背景,我要详细地采访一下,将你父亲和包森将军一起闹革命的事迹写出来,让红色记忆更久远地流传下去。
于是我和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散文专家徐小东同志一起,围绕名医王克俭的生平事迹,专门采访了王向明同志。
可敬的王大姐今年已是73岁了,但对父亲的记忆依然很清晰。父亲在世时,经常和她说起自己跟随抗日名将包森同志从事革命工作的艰难历程。从她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他的父亲是让人敬佩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老革命。参军入伍后,老人家尽心医治八路军伤病员,转业地方后,深深铭记着包森烈士的谆谆教诲,坚守着谦虚谨慎、清正廉洁的赤诚初心,投身地方卫生事业,为人民救死扶伤,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这样拥有红色经历的老英雄是值得我们永久怀念和宣传的,它会激励我们不忘怀初心、牢记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畏艰险、砥砺前行,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份闪光的答卷。
包森将军请王克俭帮助部队治病疗伤
王克俭又名王晋祥,化名王雅儒,1913年出生于遵化县兴旺寨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当时,我们的国家内忧外患日益加重,贫困的农村缺医少药,民不聊生。王克俭立志学医,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在年仅15岁时,他就步行200里到平泉县的叔叔家和别人合开的药铺去学医。临行时,慈爱的姑姑把亲戚送她的一包点心给了他。他把这包点心带在身上,用以在一路上充饥。渴了喝口水,饿了吃口点心,经过三天风尘仆仆的奔波,才顺利抵达平泉。
他叔叔的药店是三个人合股经营的。起初,叔叔让他住在药店,白天安排他到对面的修鞋店去学掌鞋,并没拿他这个小孩子当回事。过了一段时间,这三位老板看这孩子挺聪明机灵,就让他在药店打杂,跟随老师去山里采药。这样,他靠着潜心钻研,慢慢学会了中药采挖技巧,中药辨认技巧,中药药方的开据,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为学习当地医师的诊疗医术,他于1933年到遵化城西颐寿药铺工作,并有了一定的声望。1938年深秋,在长城沿线打游击的八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包森同志在两名警卫的陪同下来到他家里,请他帮助部队医治伤员。
王克俭同志愉快地接受了部队的请求。
包森将军的部队主要在遵化、迁西、兴隆一带的长城沿线开辟抗日根据地工作。这个支队有一半是伤病员。
王克俭同志在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到洒河川、驸马寨、刺梅花峪和遵化的舍身台等十几个村庄,为掩护在那里的伤病员治病疗伤。
就在这一年,包森同志得了严重的伤寒病,头昏目眩,身边的人都治不了。包森说:警卫员,速去找王克俭医生。
王克俭为包森诊了脉,开了两副药,病情很多快得到了控制和扭转。包森说:你把我从18层地狱拽到了地面,这可不简单啊。
王克俭跟着包森走上了革命道路
经过多次接触,包森了解了王克俭是一位不怕苦、不怕死,医术高明,且有正义感的好医生。一天,包森和王克俭商量:小伙子啊,想不想跟着我干啊?
王克俭说:您在冀东英勇抗日、威名远扬,老百姓交口称赞,我能跟您干革命可是求之不得的。
1939年底,王克俭正式参加了八路军,投入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在洒河川战斗中,许多同志负了伤。当时主要缺医少药,王克俭就带领战士到山上采药,回来给战士止痛消炎,许多伤员很快恢复健康,得以重新走上杀敌报国的战场。
日本鬼子和汉奸知道八路军伤员比较多,但见不到八路军兵员减少,就派人对八路军进行侦查。驻地的伪保长向鬼子汇报,八路军队伍里有一位神医,擅长用中草药疗伤,疗效特殊,伤员能迅速恢复健康,很快归队参加战斗。
日本鬼子决定除掉王克俭。一次,日伪据线人密报,获悉王克俭回遵化兴旺寨的消息,立即派了一个中队围剿兴旺寨。日寇挨门挨户地搜查,到王克俭家时,日寇搜查得特别仔细,翻箱倒柜,什么东西都折腾出来。王克俭的爱人杨建新拽着大儿子坐在炕上,屁股下边坐着一个小包袱,鬼子以为包袱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把他一把推开,打开包裹一看,发现里边就两件破衣裳,就转向杨建新:你地快说,你地男人哪里去了?
杨建新回答:去城里赶集去了。
日寇不信:你男人地,八路地干活,你把他交出来。
杨建新回答:他不是八路,是老百姓。
凶恶日本鬼子把刺刀架在杨建新的脖子上说:不交出来,就死啦死啦地……
正在生死关头,“啪啪啪”外面一阵枪响,鬼子们吃了一惊。紧接着,又马上传来了冲锋号声,和“八路来了,快抓八路……”的喊声,鬼子就㤺㤺忙忙地跑了。原来包森同志得知这一危急情况后,立即命令战士们前来支援。为引开敌人,掩护老乡们,在村北打了一阵枪,吹了一阵冲锋号,就迅速撤走了。王克俭当时在自家的炕洞里,便就此机会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日本鬼子抓不到王克俭,就气极败坏地把他的医疗所和药铺放火烧毁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城里穷凶极恶的蒋匪帮经常出来四处作恶。有一次,在家养伤的两名伤员来不及转移,杨建新就掀开炕席,搬开紧靠窗户台的炕坯,把两名伤员藏进炕洞里。敌人什么也抓不到,就到院里把扣在筐里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抓走了。
王克俭舍生忘死地从事革命工作,王克俭的爱人杨建新一点也不落后,并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赢得了乡亲们的由衷佩服。
包森将军精神永远鼓舞王克俭
革命战争年代疾风暴雨式的斗争结束后,他被转业到兴隆县政府工作,历任县卫生科长,县医药合作社经理、县医院院长。在数不尽的困难面前,他用包森精神指导工作,做到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在“三反”运动中,因为战争年代那段特殊经历,他受到了无端的诬陷,被送到围场劳改队进行劳动改造。
在困难的时候,他想起包森老司令员的谆谆教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对党的信赖,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后经甄别,他终于得到了平反。
领导安排他到围场工作,他提出了回遵化工作的要求,但没有被批准。
他辞职后,又回到了遵化家乡。1956年公私合营时,他开了联合诊所。1958年组建了堡子店保健院,并任副院长,在乡镇建医院在全国是第一家。
河北卫生厅段副厅长亲自到保健院蹲点调查,总结保健院政治挂帅,勤俭办院的经验,并推举他出席省卫生系统群英会。河北卫生厅还奖励给他们一批外科手术医用器材。
堡子店保健院后发展成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年门诊近万人的基层医院。国家卫生部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文革中王克俭受到迫害,1978年得到平反。
包森是冀东人民所熟知的抗日英雄,是鬼子汉奸提起来就咬牙切齿的名将。王克俭经常和包森接触,对包森印象颇深,将军英勇善战、一心为民的事迹一直鼓舞着他。包森,关心着王克俭,并亲自做了王克俭的入党介绍人。
在堡子店保健院行医期间,经常遇到贫苦的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群众买不起药,看不起病时,他就用土办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亲自带领群众上山采药,少花钱,或不花钱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抗日名将包森同志对日寇汉奸有着刻骨的仇恨,对党和人民胸怀无限的忠诚。他多次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王克俭有深刻的印象。他在工作中以包森为榜样,处处想着人民。一次他出门看到出殡的人群,棺材底流着血,他感到很奇怪,死人怎么会流血?他立即让出殡的人群停下来,详细询问殖民因,并开棺查看。原来是一名孕妇因失血过多出现了假死。他提出,人还有救,不能下葬。经过他的及时抢救,病人死而复生。人们夸他是神医。实际上,他不是什么神医,他就像包森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
石人沟铁矿在勘探时,有一位队长他到哪里就把媳妇带到哪里,原因是媳妇瘫痪不起,生活不能够自理。这位队长找到王克俭,经过对病人望、闻、问、切,王克俭对那位队长说:我给你开药,病人的病有很大的希望能治好,争取最多用50副药,彻底消除顽症。当吃到48副药的时候,病人奇迹一般地行动自如了。这位队长跪在地表示由衷的感谢。
包森将军热爱人民,丝毫不损害群众的利益。王克俭是八路军战士,作为包森将军的部下,也始终以包森将军为榜样,严于律己,同时也严格管教自己的亲属。他的孙子放暑假来看望他时,看田里的苞米很好,就掰了两穗拿回家,想烧着吃。王克俭发现后立即追问:苞米哪来的?并立即带孩子去玉米地,把苞米放了回去。
他说:地里的东西属于集体所有,那不是我们个人的东西,怎么可以私自利用呢?这是偷窃行为。我跟包司令干的时候,如发现这样的问题,要被枪毙的。
知道这件事的人们都夸他是包森培养的好军人、好医生,脱了军装,仍牢记包森将军的教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向王克俭学习。当兵是勇士,转业不转色,永远把人民记在心中,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