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发展地方武装,彭湃还提出了全民武装的思想。1927年10月底,在海丰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彭湃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刊物《红旗周报》上发表《土地革命》一文,进一步论述了建立工农武装、举行武装起义和进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无产阶级要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资产阶级的掠夺与压迫,解除全中国大多数人的痛苦,只有实行土地革命”,并提出“一切土地归农民”等口号。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彭湃还把“怎样去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怎样巩固自己的政权”的问题,提到了党和工农群众重要使命的高度来认识。他提出,只有“工农阶级武装起来,扩大有训练的军队,才能保障土地革命的胜利”。在彭湃等人努力下,海陆丰根据地采取了诸如实行义务兵役制、对工农武装队伍开展军事训练、解决枪支和给养问题、对革命战士家属实行优抚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叶镛、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武装斗争,拓展革命根据地,为巩固、捍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开辟了海陆惠紫和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游击战争。同年11月,彭湃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等职。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狱中,他坚定表示:“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推翻反动的统治,建立全国的苏维埃政权”。同年8月30日,彭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英勇就义。彭湃牺牲后,海陆丰农民运动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继续开展游击战争,并与闽西、赣南合建闽粤赣苏区;1933年5月以后,海陆丰根据地党组织转为地下活动;1937年8月,失散的党员同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接上联系,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又建立起革命军队与革命政权,同全国人民迎接新中国诞生。总之,彭湃革命军事活动与武装斗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二
彭湃军事思想与实践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展现了人民军队自信。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坚定人民军队文化自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把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先进事迹研究宣传好、精神风貌发扬传承好,对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抒写强国强军新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永葆人民军队本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
贯穿于彭湃的军事思想与实践的一条主线,那就是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抓武装斗争就是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无论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人民军队,还是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红色政权,都是为了人民。
从文化形态的视角看,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理想使命是先进军事文化的具体、生动的表现,以先进知识、理念、信仰和军事智慧塑造官兵心灵,树立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远大理想,练就无所畏惧、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培育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工作作风,锻造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品格等,是人民军队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开展强有力的军事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彭湃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他从培养农民干部、融入农民生活、针对农民认知水平、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等方面入手,开展特色鲜明的军事思想政治工作。其军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有着亲民性、务实性和问题性等特征,积淀了人民军队特有的精神气蕴,是人民军队的先进文化。
深厚的文化认同,对于人们的信仰、信念、信心发挥着强大支撑作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锻造的人民军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军魂意识作为革命军人文化自信的集中展示,传承了人民军队最重要的红色基因,积淀着广大官兵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成为革命军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这种文化自信,把官兵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把铸牢军魂与净化心灵结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统一起来,激发忠诚于党的政治情怀,坚定忠诚事业的价值追求。要在加强教育引导和实践锤炼的同时,深入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引导官兵从历史与现实的比对中加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文化渊源与历史必然,坚决抵制和批驳各种错误政治观点,注重以文塑魂、以文化人、以文强心、以文聚力,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文化根基,在任何情况下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三)推进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激发人民军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人民军队之所以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部队,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军队有一部代代依循的精神图谱和赓续传承的文化根系,有一份笃定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坚定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自信在推进红色文化基因传承焕发无限生机。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就高度重视军队文化建设,在干部、战士中开展文化和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在行军途中、在战斗间隙彭湃组织开展“识字教育”活动,提高干部和战士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要坚持人民军队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强军文化对官兵理想信念、砥砺品行的塑造力;聚焦打赢导向,教育引导官兵提升打赢本领,使强军文化成为提升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的强力引擎,激发军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强军兴军凝心聚力。
(四)在强军梦征程中展现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国梦
强军文化是新时代人民军队先进文化的鲜明标志。强军文化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它是最基本的、最持久的、最深沉的力量,也是能最终制胜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创造了军事斗争的无数奇迹,这些奇迹大多数是在力量对比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取得的。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没有前赴后继、一往无前的过硬作风,人民军队要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不可能的。的确,战争不只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较量。靠什么来培育精气神、靠什么来培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那就要靠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文化自信。这个气概表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军历来以敢打敢拼闻名于世,过去我们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更要硬。”钢气、骨气、硬气从何而来?就是要从先进文化中学习吸纳营养,培育浩然正气,夯实革命底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彭湃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精神动力。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遗忘先辈的足迹。“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在强军征程中,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