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源曾经是张若谷身边的工作人员,春节回家返机关后,张若谷主动向李思源询问其家乡的情况。从李思源的汇报中,得知农村春耕生产资金困难情况,即时跟政府通气,并亲自到银行做工作,要求其做好贷款的发放,解决了当时农村春耕生产资金的急需。为了更多的得到实际情况,张若谷还经常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听取最基层的情况。他还经常告诫身边工作的同志,要认真接待群众来访,指示这是送上门的工作。还关照对边远山区来的群众,到吃饭时间要安排吃饭,天黑回不去的安排招待所住宿。
由于有了这样深入、细致、扎实的工作,他们对全县的情况是熟悉的,是洞察的。张若谷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报告,一般不要办公室代写,往往是自已亲自动手写提纲、写讲稿。凡听过张若谷的讲话的干部,说他的讲话“不背书”,讲的是“方言”。人民群众称赞他的讲话是“说实话”,没诳语。
石川同志担任县委书记后,把县委办公室搬到了望城乡,在一线办公,靠前指挥。
白水田同志更是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长江抢险固堤时,他亲自挑土,群众叫他“民工县长”;在驻点队,他同群众一道挑大粪,被赞为“挑大粪县长”;在农村劳动,同群众一样,打赤脚、穿草鞋,被称为“草鞋县长”;他下乡总骑自行车,被誉为“自行车县长”。
(五)
张若谷、白水田、石川他们的心中只有事业,没有个人任何私利益。在名誉和地位面前,他们只有拼搏,奉献;在收入和利益面前,他们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责任。
一次,张若谷的女儿放学回迟,大灶饭已吃完,工作人员带她去中灶吃饭,张若谷发现后立即予以制止。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他拿出了津贴,并卖掉了皮大衣捐款。一九五一年他调离浠水时,一肩行李,一个小皮箱,两袖清风。白水田在浠水任县长,他的前任在党内的职务是副书记,而他仅仅只是个县委委员,他自觉服从县委的领导,做好本职工作。在张若谷提拔调到地委工作,上级任命石川为县委书记,他任第二书记。他自觉服务组织的安排决定,全力支持石川的工作,紧密围绕在县委的周围,工作做得磊磊落落。
张若谷、白水田、石川他们,以服务人民,改造社会为己任;心中只有党的责任,只有人民的事业,没有个人的任何利益;他们深入基层,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扎实、苦干,是广大干部的示范和表率,是全县人民心中的希望和力量。全县上下干起工作来有效率、有成效,屡战屡胜。
那时的浠水,成为了省委、地委农村工作的试点、重点。那时的浠水,出产量、出文化、出经验;出文章、出作品、出名篇;出人才、出专家、出干部。那时的浠水,就像一道风景线,是那样的炫目、靓丽;也像那永不消退的彩虹,七色齐耀,灿贯长空;秀美浠川的“一辕三驾大车”, 更像一座耸立的丰碑,是那样的挺韧、伟岸,在浠水前进的征程中,留下了深刻地、永恒地期盼和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