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1931年10月,红一方面军将当时的红1军团和红3军团的随营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始时,由肖劲光、何长工、邓萍等同志负责组建工作。11月25日,正式任命肖劲光为校长,但未到职。随后,由叶剑英、刘伯承、何长工、周昆等先后接任校长。黄火青、周以粟、欧阳钦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邓萍任教育长。杨至诚任校务部长。校址在瑞金县城西门外的杨氏宗祠。开始时,学校开设了步兵科、政治科和特科(包括机枪、炮兵工兵等特种连队)。后来,随着革命战争的需要和学校规模的发展,又开办了政治营和军事营等训练班。学制一般为3至5个月。学校于1931年11月开始招收第一期学员,到1932年5月,第二期学员宣告毕业。在办第三期时,将校名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简称为“红军学校”或“红校”。
红军军医学校 1931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红军军医学校在瑞金朱坊村宣告成立,贺诚兼任校长。建校伊始,毛泽东就为学校确立了“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1932年3月,军医学校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从学校创办到长征前,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共培养军医班学员181名、调剂班学员75名、看护班学员300名、保健班学员123名、研究班学员7名,总计686名。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 1932年初,在兴国县茶岭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专门学校。1931年,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空前胜利,建立了巩固的中央苏区。为了培养红色的医护人员队伍,适应革命战争需要。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由兴国县茶岭迁至瑞金。卫生学校迁到瑞金后,住在洋岗下,由于接近中央和得到军委及总卫生部等更直接的关心、领导,就比较迅速地发展健全起来了。
中国工农红军通信学校 红军通信学校前身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中革军委无线电学校,1933年3月在瑞金坪山岗组建成立。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学校冲破国民党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坚持因陋就简、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短短几年时间,培养了2100余名政治坚定、听党指挥、英勇善战的通信工作骨干,对建立红军各方面军和各根据地的通信联络,保障中革军委首长对全军的战略指挥,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红军第一步兵学校 1933年10月17日成立“红军第一步兵学校”,陈赓任校长,刘希平任政治委员。主要负责培训和提高中、初级红军指挥员。校址设在瑞金县九堡村花门兜。为纪念彭湃和杨殷,将该校命名为“工农红军彭杨步兵学校”。
红军第二步兵学校 公略步兵学校,亦称“红军第二步兵学校”。为纪念三次反“围剿”中牺牲的红军第3军军长黄公略而得名。1933年10月17日,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七期改编而成。校址在江西雩都(今于都)。主要训练红军连排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