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西安2020年5月12日电(安吴青训班后代联谊会)
安吴青训班是上世纪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央青年部)为适应抗战需要和海内外广大爱国青年抗日救国的要求,由中国共产党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发起,在国民党统治区陕西三原县斗口(后迁至泾阳县),创办的一所战时青年干部学校。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几个月后东北大地全部沦陷,三千万父老乡亲沦为亡国奴。气焰嚣张的日本侵略者将魔爪又伸向华北、上海等地,不断蚕食中华国土,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1935年夏,已经浴血奋战在长征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一主张立即得到广大爱国人士的热烈响应。1935年末,北京和全国各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12月,东北军、西北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发动“西安兵谏”,一举抓获蒋介石,逼蒋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南京政府却派出重兵闯进潼关,准备大举“讨伐”,全国内战一触即发。党中央、毛主席作出重大决定:摒弃前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共产党人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努力协调下,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日统一战线打下了基础。
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迎来了全国抗日高潮,中国共产党的威望空前提高。一时之间,陕甘宁和延安成为当时全国爱国青年和进步学生们心中向往的神圣殿堂。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积极奔赴西安,前往延安,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一些国际友人也纷纷来到延安,著名的美国传记作家海伦·斯诺在宋庆龄先生的介绍下进入陕北,采访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人,以及许多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
1937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青年部长、西北青救会主任冯文彬受中央派遣来到陕西省三原县云阳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与冯文彬同志商定,拟对西安事变前后涌现出来的大批爱国青年进行战时军事、政治知识的训练。10月11日,在国民党爱国人士于右任先生的三原斗口农场,正式成立了战时“青年训练班”第一期,大约有一百五十余人。开学典礼是在三原斗口村附近的一个乡村小学举行的,青训班唯一的两名工作人员冯文彬和乐少华做了关于统一战线和战时青训班成立意义的报告。第二期于11月中旬开学,迁至云阳镇,胡乔木同志担任青训班副主任,学员增加二百余人。1937年底,青训班从训练陕西进步青年转向全国爱国广大青年,党中央又派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理论水平的红军干部,加强青训班的力量。刘瑞龙、黄华、张浩、张琴秋等老一代革命家来到安吴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亲自编写大量的讲义、提纲,系统地为受训学员讲授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们设计实施了以野营训练,下乡宣传,组织发动民众抗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受训青年在这里学习到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经过甄别,才为以后投身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安吴青训班扬名国内外,它向全国人民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国民党蒋介石残杀千百万革命群众的血海深仇,从而使全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和组织者,要抗战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
从1937年到1940年5月,安吴青训班共创办两年多,培养了一万两千余名青年,分别输送到延安、抗日前线、敌后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为中国青年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起到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