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海清,安徽省金寨县人,1909年出生在金寨县一个偏远山村的佃农家庭。父亲勤劳忠实,靠租种地主富户的几亩土地维持全家9口人生活。由于家境贫寒,滕海清读了1年私塾,边辍学回家,8岁起便开始帮助父母下地耕田,15岁时便走出大山独立谋生,来到皖西霍山县的一个煤矿烧炭打零工。
1929年,在豫皖边界的六安、霍山地区,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并相继组建了红32师和红33师,开辟了豫东南和皖西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当时,滕海清的家乡南溪镇农民运动也红红火火,还建立了农民政权。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使滕海清深受鼓舞,毅然参加了霍山县游击队,在战斗中冲锋在前,勇猛杀敌,表现出色,得到了队长方晓武的表扬。
1930年春,在队长的动员下,滕海清回到了家乡,担任乡赤卫大队大队长。并于5月带领30余名赤卫队员告别乡亲,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红一军独立旅,在皖西地区转战,参加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1月,在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后,滕海清被编到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五连三班当战士。1月下旬,红四军在麻城县打了一场恶仗,在歼灭国民党军的同时自身伤亡也较大,连长在战评会上提出了个尖锐的问题: “你们班8个人,在昨天的战斗中牺牲了4个,你们害怕吗?”滕海清倏地站起来说“连长,打仗就是你死我活,要害怕,就不来当红军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引起了连长的关注。4月中旬,红四军攻打光山县大山寨,由于寨墙高固,地势险峻,两次强攻均未奏效。第五连奉命组成班、排长组成的敢死队,在滕海清的反复请求下,连长同意他参加了敢死队。战斗中,滕海清冒着枪林弹雨第一个接近寨墙,但不幸被推下的石头击中头部,顿时血流满面,昏倒在地,被战友抢救回来后,送到了老乡家养伤。醒来后,部队已经转移,由于急火攻心,持续高烧4天4夜,烧退后身上又起了许多水痘,未等水痘退去,滕海清便挣扎着爬起来,拄着木棍摇摇晃晃走了两天两夜,终于在光山县找到了部队。连长见到他后十分高兴,晚点名时宣布任命滕海清为第三班副班长。在伤病未痊愈的情况下,滕海清坚持参加战斗。由于作战勇敢,表现突出,班长夏元斌介绍滕海清在8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宣告成立,滕海清作为战斗骨干,被选送彭扬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滕海清在刻苦学习军事技术和政治理论的同时,抓紧切时间补习文化知识。学歌时,请人把歌词记在本子上,歌唱熟了,字也就认识了。上课时,请教员把授课内容写到本子上,课学完了,字也就记下了。
1932年1月,藤海清以优异成绩在彭扬军政干部学校结业,返回老部队后被破格任命为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八连副连长,于1月中旬随部队参加商(城)潢(川)战役。八连奉命担任突击队,在攻击中连长不幸负重伤,滕海清奉命接替指挥,他沉着应对,令第一、二排正面掩护佯攻,自己率第三排迁回国民党军侧后发起猛攻,乘敌不备歼敌一个排,夺取了前沿阵地,为大部队攻击扫清了障碍。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歼敌1.8万余人。战斗中,滕海清机智灵活,带领全连能攻善守,战绩突出,受到团领导表扬,战后升任第三十二团第五连连长。6月下旬,滕海清调任师通讯队第一排排长。第一排分3个班,50余人,都是在战斗中指挥不当的营连干部,调到师部重新学习集训。滕海清爽快地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而且十分珍惜在师领导身边工作的机会,不管师首长在分析敌情、研究作战方案,还是布置兵力,他都认真聆听,仔细思考体会,为日后作战指挥奠定了基础。7月上旬,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陷入被动,被迫转移,伤员越来越多。10月19日上午,在阻击国民党军的战斗中,滕海清多处负伤,双眼几乎失明,嘴唇被弹片崩裂,门牙被打掉两颗,右手也被炸伤,只能由师部医院的担架抬着行军。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师领导忍痛决定:连以下伤员每人发3块大洋,就地隐蔽疗伤。晚上,躺在滕海清身边的一位营长被担架担走了,部队在迅速撤离,他强忍剧痛爬起来,摸索到院门口,遇上了师部秘书长和几个通信员,秘书长解释说:“实在没办法,伤员太多,请你自己照顾好自己。”说完,硬塞给滕海清10个银元,匆匆离去。滕海清再也忍耐不住内心的悲伤,踉跄地哭喊到,“秘书长,我还要革命呀!……”一名通信员不忍心,又跑了回来说:“排长,抬你没希望了,你向西慢慢地走吧,多保重。”说完,又给了一条缴获的国民党军的旧军毯,便哭着走了。藤海清不甘心就此离开部队,他要向西追赶部队,就是死也要死在向西的路上!他用左手拄着竹竿,披着破军毯,眯着肿胀的双眼,跌跌撞撞地向西追赶远去的部队。饿了,撸把野菜充饥;渴了,捧口路沟里的积水。凭借顽强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了一个月的艰苦跋涉,终于于11月下旬在陕西子午镇找到了部队。大家见到他时,先是一愣,然后抱着他大哭。师医院院长也闻讯赶来,对他各处的化脓伤口进行了治疗。1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翻越大巴山。行军途中,第十一师师长倪志亮见到滕海清很感意外,见他穿着一身血衣,光脚站在雪地里,称赞道:“想不到你还能活着回来,真是好样的!”随后,倪师长命令后勤部连夜赶制了一套棉衣和一双鞋,交给滕海清,令他感动得热泪盈眶。部队进入川北后,滕海清奉命带着一名通讯员到清江渡东南一带去创建游击队,通过深入发动群众,很快便建立起了一支300 多人的游击队伍,通过智取反动民团,缴获了上百支枪械,滕海清任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建立了党支部,并在当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3年2月至6月,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反“三路围攻”的胜利,滕海清率游击大队配合红军主力英勇作战,并在战后编入第十一师,滕海清调任第三十一团团部特务连政治指导员。11月起,在反“六路围攻”的作战中,滕海清和连长多次率连队担任突击连,出色完成了任务。在一次激战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喉部射入,颈后穿出,严重损伤了气管和神经,左半个身子失常,经医院奋力抢救脱离了危险,再次与死神报肩而过。未等伤情痊愈,滕海清便强烈要求重返部队。领导考虑到他的伤情,安排他而任师政治部保卫队政治指导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