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之所以驰名中外,流芳百世,是因为延安的窑洞大学是革命熔炉,人才高地,她培育了千千万万的民族精英。毛泽东曾风趣地说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是神仙洞,大家在这里好好修炼吧!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革命之所以从延安时代走向最后胜利。究其秘密:一是出思想,二是出人才。延安是思想的工厂,人才的摇篮。坐落在杨家岭下,延河之滨的延安大学就是当年八所窑洞大学合并而成的超级联合大学。毛泽东亲自命名并在开学典礼上讲话,说延安大学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学。在多少有志青年的眼里,延安这座山城是她们魂牵梦绕,放飞理想的心中圣地。
我第一次来延安是毕业实习时,先去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吴起县,后进延安市区,当时住在延安大学旁杨家岭旧址门口的杨家岭中学,吃饭在延大礼堂的学生食堂。毕业实习写了篇《胜利的战斗—吴起的切尾巴战役》的稿子,毕业时发表在《陕西师大学报》上。这是我第一篇主笔写的党史方面的文章。没想到1978年8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大学政教系任教,当年我不满24周岁,血气方刚,雄心勃勃,到革命圣地,陕北唯一的高等学府当一名大学教师,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这次来延安,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哪一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在延安大学从教也三十年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时代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神话,改革开放三十年党和人民又演绎了春天的故事,创造了新时代的神话。在新时代的春风雨露下,我几十年如一日在条件艰苦的山沟里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读书做人,教书育人;成家立业,安身立命。献了青春献终身……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我已步入天命之年有四载,快耳顺了。回忆在延安大学的三十个春秋,教学和科研是我放飞理想之双翼。教师本意就是教书的老师,教书育人是其本义。1978年8月我到延大,政教系刚成立,我开始给78级上课,先后讲《形式逻辑》、《欧洲哲学史》课程,后来给政教专业开设并多次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哲学编)》、《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现代西方哲学讲座》等十多门课程。1987年破格评上哲学副教授,担任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延安地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延安精神研究会,我在学术研究上就开始转向这方面,后来担任副会长,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大约在1990年前后,陕西省教工委,教委等四部委在延大办了延安窑洞大学,给全国高校师生来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被聘为特约报告员。1990年编写出了全国第一本《时代的精神支柱—延安精神概论》的著作,开始给来延安人士讲授延安精神。1992年底评为哲学教授,记得上年10人申报晋升,无一评上,次年只报4人,没想到都评上了。我成为全校最年轻的教授,那本延安精神著作是代表作。1999年延大开始招首届硕士研究生,只有中共党史和基础数学两个专业。党史专业申报硕士点时,没有正教授,我虽是哲学教授,但搞的研究是延安十三年和延安精神。所以,成为申报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快十年了,我一直担任中共党史硕士点导师组组长。先后带两个方向(中国政党制度和民主政治,延安学和延安精神)的硕士生。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也批下来了,也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向的研究生。先后给研究生开设了《政治科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当代民主政治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延安学研究》、《延安精神讲座》等课程,2005年至2006年先后聘为陕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系博士生导师。参加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伦理学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简明教程》等多部教材。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还是延安精神的专题讲座。1995年《新时期延安精神教育的实践和探索》(系列教学成果)内容包括七、八部延安精神的教材、专著和面向全国近百所高校来延安接受传统教育的教学成果。主要是延大开辟第二课堂,以延安十三年史和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素质教育新探索。课题组有4人,我是教材的执行主编和主讲教师。这一课题凝结了我十年的科研和教学所付出的心血。这一成果获得陕西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名列榜首,记得西北大学著名教授何炼成《资本论》教学成果是其次一个特等奖。也许是延安精神教育有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国家教委组织评奖,但从当年提升到国家奖。当时毛泽东的诞辰日1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在京的中央领导江泽民等出席,温家宝颁奖,我代表课题组去北京领奖,这项一等奖是我省省属高校国家级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也是延大1958年重建50年来唯一的一项最高奖。无巧不成书,当年去领奖在驻地见到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并合影留念,和高教司司长钟秉林交谈,钟司长说他在延安插过队,见到延安人很亲切。没想到2007年延大本科教学评估,教育部派往延大的评审专家组长就是时任北师大校长的钟秉林教授。江泽民曾给延大题词“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所以,延安精神教育是延大办学独特的优势、特色和亮点。应该说,这一成果对我校本科教学评估为优秀贡献是特殊的。 延安精神是我校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大学精神,这和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综合性大学是有内在联系的,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是延大人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建立延安学新兴学科是我教学和科研的主战场和主旋律,研究和传播延安精神是我生存的职业,生活的事业,生命的志业。
在延大的第一个十年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八十年代发表的学术论文大多是哲学方面的,此时也开始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我非常喜欢哲学反思和发散性思维。特别是在北大哲学系读硕士课程两年,哲学视野和学术修养有了新的提升。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运用古今中外法全方位多维度阐释延安十三年和延安精神。对延安精神研究冲破了“极左” 的政治说教框架,建构了从大文化广度和哲学高度的一种学术研究范式,提出了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的新观点,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提出延安精神发展史的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和再生形态。构建延安精神体系大厦的四根支柱,从理想信念、科学理性、道德价值、意志性格层面对延安精神作了新的概括。
九十年代初,我把延安精神的研究安放在延安时代和延安文化的根基上,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血脉里。1990年5月初我提出建立延安学学科,在海内外反响颇大。这一概念虽不是我首创,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我最早论证建构的。1992年4月省教委批准延大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延安学研究所,我担任所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从1999年至今,除教学科研外,我又做了4年教务处长,6年科技处长,沉重的双翼,竭力的飞翔。现在已建立了延安学研究院,延安学已列为省重点学科,并和中共党史学科建成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也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延安学研究》系列文丛已编好四辑。第一辑2004年底出版,今年和明年出版第二、三辑,每辑约50万余字。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延安十三年史纲》、《延安学导论》两部著作,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延安精神发展三部曲:《延安精神原生形态》、《延安精神次生形态》、《延安精神再生形态》三部著作,可望2011年出版。或许是因为我长期以来研究和传播延安精神,为延安学新兴学科作了一点力的能及的探索,各级领导和理论界、学术界同仁给予关怀、关心和关注。1998年我成为延大第一个入选省“三五工程“第二层次人才,后来荣幸成了中共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
在《延安学研究》第二辑出版之际,梦回延安三十年,写了这么一点零碎的记忆,算是和革命前辈的心灵对话。前一两年延大又成立了国际延安精神研究和传播中心,我担任主席,愿望能为延安精神走向世界做点事情。因此,从第二辑开始文集有了英文目录和论文英文提要。在编辑过程中我的学生郑兴刚硕士,作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已是南开大学的博士生了,在此表示祝贺!中共党史出版社副总编冯世平先生、韩冬梅编辑多年来很对这套丛书的厚爱和支持,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非是说沧海桑田,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罢了。中国改革开发三十年,中国共产党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和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迎着改革开放新时代春风,三十年前我踏上延安这块神圣的福地,在窑洞大学读书修炼三十年,讲经布道三十年,教书育人三十年……
回首往事,动力何来?支柱何在!梦里寻她千百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中国广大劳苦大众自食其力的生存哲学是一脉相承的,这是我几十年情系延安,倾心延安学研究的心理和文化根由。哲学是满怀乡愁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是延安文化的灵魂、是党魂、军魂、国魂、民魂,一句话是中华魂。延安精神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红色宝典,成功秘笈,“无字天书”。延安时代产生的延安文化是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中国新文化,延安学从实质上说,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软实力,她是一门特殊形态的中国学。
陕北黄土高原是我的根,延安精神是我的魂,延安永远是我心中不落的红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