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张亮(1899-1942),烈士,家谱名为张家锦,字叔明,又卬亮,安徽和县白桥镇张家湾村人。齐坚如(1900.10—1973.7),和县历阳镇人,二人在和县高小就读认识,结为好友。1942年2月,张亮为办好学校,因公赴善厚集,不幸被日军杀害。1947年,齐坚如调回安徽工作,闻知张亮遇害,深感悲痛,含泪写下张亮(叔明)传。
[关 键 词] 齐坚如 张亮 烈士 张家湾
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他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笔者在参加和县关工委组织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中,撰写一篇《和县一中三烈士》纪念文章,作为宣讲材料,宣传和县人的英雄事迹,宣讲校园中英烈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并被马鞍山市关工委评为红色文化宣讲论文二等奖。《和县一中三烈士》中介绍了和县一中烈士校长张亮。
张亮(1899-1942),烈士,家谱名为张家锦,字叔明,又卬亮,安徽和县白桥镇张家湾村人。张亮自幼勤奋好学,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1909年和县城内东西两初等小学堂合并为“官立高等小学堂”(附于和州中学堂内),张亮前往和县高小就读,认识比他小一岁的齐坚如,二人结为好友。中学阶段张亮在江苏一中(现南京宁海中学)就读,齐坚如在芜湖萃文中学读书。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考入山西大学,继后在北京大学就读,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张亮热爱教育,喜欢教书,善与师生结交,领导能力极强。1930年,任和县初级中学校长。任职后,他团结带领老师认真教书,真诚育人;他积极筹划扩建学校,多方落实经费,在老和县一中喜雨亭四周建造房屋7座,随后又建造大礼堂。学校则由1个班58人,扩增为5个班200余人,为和县学子提供较好的读书学习地方。和县学生踊跃上学,教学秩序日趋正规,在社会上获得较高评价。1934年,离开一中,另有他任。1939春,日军入侵和城,学校迁址戚桥,张亮再度出任校长。日军虽然侵占县城,学校虽在乡镇,但他仍然心系教育,一心提高民众素质,狠抓教育,扩大招生,增设高中部,提高和县学生学识水平。次年,在张亮校长带领下,学校迁址香泉,不因战事继续办学。由于战事紧张,张亮校长考虑师生安全,又带领全校师生将学校从香泉迁往高皇殿。1942年2月,张亮为办好学校,因公赴善厚集,不幸被日军杀害,消息传到学校,师生无不悲哀。张亮两度出任和中校长,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建树颇多,深受师生爱戴,他在和县整个教育界颇享声誉,解放后,被追认烈士。有诗赞曰张亮校长。
七律·赞张亮校长 踌躇满志办书堂,岁月峥嵘梦启航。 复校筹谋风雨日,闻公计策弟兄忙。 倾心教育忠魂落,尽力传思碧血扬。 四季如歌颂英烈,三生有幸识君郎。
齐坚如(1900.10—1973.7),和县历阳镇人,1915 年考入芜湖萃文中学,与张亮分开。后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入南京金陵大学深造。192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30年赴德国留学,1933年毕于德国明星大学,获慕尼黑明星大学林业研究森林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先后任西北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国民政府教育农业教育委员会常委、学术审议委员会专门委员,西北农专校长、安徽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安徽农学院院长并当选为安徽省民盟副主任委员、省政协委员会常委。他对国防用材核桃木,抗碱树种、抗旱树种、气象学、水土保持学等均有著作,曾先后发表过多篇论文和学术专著,如《国防用材核桃木的研究》、《制纸树种白椿》、《陕西省抗旱工作的研究及林业在其中的作用》、《治河树种白榆》《气候种》(德文本)、《国防用材核桃木》、《核桃代替木材之研究纲要》等等,在解决国防用材核桃木的研究与栽培方面均作出了一定贡献。
张亮遇害,齐坚如在陕西,并不知晓。1944年8月,调到重庆教育部任中华农业教育委员会常委。1945年春,又调任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后改为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教授、校长。1946年7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齐坚如回安徽,担任了安徽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接着任安徽大学教授、教务长。1947年农历六月初六(农村为宗族修谱、晒谱节日)前,西梁山张家湾张氏宗族修谱,得知张亮与齐坚如是同学,派人前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找到齐坚如,告知张亮遇害一事。齐坚如听后深感悲痛,为失挚友泪流满脸,于是含泪提笔为张亮写传,以示纪念。传记后被张氏族人带回故里,编入“历阳天门张氏宗谱”(卷一P34—35页)。
《和县教育志》(1900——1988)中也记载齐坚如为张亮写传,但无传记详文。为寻找齐坚如为张亮的传纪,笔者于2020年10月30日,在和县西梁山中心小学校长尹宗宝、工会主席王彰标、总务主任马强、四十年前学生张仁蓉陪同下,来到张亮六子张居勇家。从张亮亲人口中得知,张亮育有五子一女,均在世间,各家子孙兴旺,均已四世同堂。张居勇老人家安排其子张仁庭请出家谱,让我们拜读。从谱中看到长子居忠,现年92岁,次子居孝过继胞弟张家治为嗣,三子居智89岁,四子居仁84岁,五女居霞81岁,六子居勇82岁。敬读《历阳天门张氏宗谱》卷一,看到林学博士齐坚如为张亮写的传。
附齐坚如含泪书写的张亮传(和县一中特级教师薛从军断文):
先生姓张氏,讳亮,字叔明,安徽和县张家湾人也。童年就业于县立高小(宣统元年,1909年和县城内东西两初等小学堂合并为“官立高等小学堂,附于`和州中学堂内),每遇夜阑人静之际,辄见其孳孳不已。卒业后,求学于江苏省立一中(现南京宁海中学),学大进,品益敦,师友称之,嗣游学于晋冀。先后入山西及北京大学,专攻哲教,旁及政治经济。国府成立后,乃致力于党政,备极辛勤。旋因地方教育亟待推进,遂长县立初中。今日吾和青年之佼佼者,莫不出其门下甚盛矣哉!
倭奴入寇,神州震惊。兽兵所至,闾里为虚;铁蹄所及,民命不保。先生不避艰险,毅然重长县中。弦歌赖以不绝,教育于焉复兴。民国三十年腊月间(1942年2月15日前),先生由县中所在地之香泉,至善厚集县府行署,洽领经费,适兽兵突袭,行署沦陷,先生遇敌于途,不屈,乃遇害焉。享年仅四十有三。呜呼,烈矣!
夫明耻复仇,古有明训。先生临难不苟,抉择于泰山鸿毛之际,从容就义,可谓明耻者矣。惟复仇者之举,端在后死者流。抗战胜利后,当局者狃于妇人之仁,竟将兽兵遣散回国。吾知先生死不瞑目,全国男女同胞亦将饮恨于泉下矣。抗战既胜,建国刻不容缓,休养生息,允宜及时与民更始。乃内战不息,烽烟四起。先生死有余痛矣。吾不禁以泪和墨为先生传。呜呼!
时 民国三十六年七月 同学弟齐敬鑫拜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