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江苏泰州2019年7月5日电(尹愚夫、陆进)黄桥决战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光辉范例。在此次决战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色的“黄桥决战精神”,不仅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而且在60年后的今天,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黄桥决战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黄桥决战精神”,对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黄桥决战精神”的形成及其丰富内涵
“黄桥决战精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范畴,是以陈毅为代表的苏北新四军把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与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苏北抗战中的继承和升华,是我全体军民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其形成于新四军挺进苏北之初,发展于以黄桥为基础的苏北根据地建设时期,成熟于黄桥决战胜利之际。陈毅是“黄桥决战精神”的奠基人。苏北新四军为“黄桥决战精神”全面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兴革命老区的人民亦为“黄桥决战精神”增添了重要内容、“黄桥决战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层面归纳起来大体有四个方面:
1.鲜明的政治坚定性。
1939年,国民党顾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顾祝同、韩德勤、李品仙等忠实票承蒋介石“限共、防共、溶共、反共”旨意,部署重兵,企图载断我华北、华中联系,分制包围乘歼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全国抗战形势十分严峻.在此关键时刻,陈毅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坚定性和远见卓识,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所作出的新四军“向南巩固、简东作战、向北发展”的重大决策,以“破坏统一战线由我负责”的非凡勇气,毅然决然派部濮江北上.新四军进入苏北后,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陈毅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模范执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原则,坚持“击敌、联季、孤韩”的方针,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坚持发展,坚决反摩擦:先后取得了保卫郭村、东进戴桥、营溪反击、攻打姜堰、黄桥决战的胜利,建立和发展了以黄桥为基础的苏北敌后根据地,配合全国克服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作出重大贡献。陈极鲜明的政治整燃性,是“黄桥决战精神”的政治灵魂。
2.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以陈毅为代表的苏北新四军开辟苏北、发展华中高昂的主旋律,也是激励全体将士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战、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
南京失守后,日伪加紧对苟安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诱降。韩德勤一面与日军、汪伪信使往来,狼狈为奸,一面茶毒人民,镇压爱国运动,摧溅抗日力量。能否从国民党顽固派手中夺取抗战领导权,成为解决苏北要不要抗战、能不能抗战、如何抗战,以及粉碎目伪实现所谓“苏北明朗化”企圈的关键。为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打开苏北抗日局面,陈先后三进奉州:会取了李明扬、李长江保持中立;在我军攻克姜堰后,针对韩德勤“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首先退出姜堰”的无理要求,公开揭露韩顽军不抗日,反共摩擦的恶劣行径。为了争取抗日友军、教育广大群众,他从抗日大局出发,耐心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命令部队主动撤出姜堰,表现了正义之师的光明磊落、忍让求全的爱国主义之举。当韩军大举进犯黄桥,企图聚歼坚持抗战的新四军时,陈毅、粟裕指挥部队奋勇反击,一举歼灭了国民党顽固派主力,扫除了苏北抗战的障碍,确定了我党在苏北抗战中的领导地位。新四军广大将士在爱国主义族帜召唤下,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仅在黄桥决战一仗中,就有1100多位新四军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桥人民同样也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热情,广大群众自发地扛着门板、家具帮助部队赶修工事,组织救护站、担梨队,救护伤员,60多家燃饼店家家磨面、烧火、烙饼,冒着枪林弹雨,车推挑担,送往前线,由此诞生了传唱千秋的《黄桥烧饼歌》。黄桥战役中所表现的军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示了“黄桥决战精的时代风貌”。
3.顽强的拼搏精神。
新四军进入苏北,面对的是日、伪、顽强大的军事力量,此外,“二李”等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政治上摇摆不定,中立立场时有反复。面对敌众我寡的险恶局面,新四军在战略上馥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英勇顽强,敢于拼搏。1940年6月,“二李”在韩德勤挑唆下,纠集13个团的兵方向郭村新四军突然发起进攻,葡对数倍于我的强敲,我军英勇奋战,轻伤员不下火线,重伤员助威呐喊,战地服务团的女同志也上阵地参战。新四掌将土以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概概,击退了季部多次进攻,把“二李”残部赶回了秦州城:10月,稀德勤自待兵多势众、装备精良,调集3万余兵力、向我黄桥根据地进犯,狂妄叫器要把新四军“赶到长江去喝水”.其时,新四军实际战斗人员不足5000人。陈毅激励全体将士勇往直前,“要以顽强坚决勇敢伟大的牺牲精神”,“打一个大的完全的胜利的歼灭战”号召“实行战斗比赛”。广大指战员面对强敌背水一战。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手榴弹用光了,用刺刀拼;刺刀拼弯了,用攀头。阵地上,新四军战士有的用沾满血迹的枪杆砸向敌人头颅,有的用弯曲的刺刀刺向敌人,有的赤手空挚抱住敌人扭打,在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下,取得了歼敌11000余人的辉煌胜利。谱写了人民战争史上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一页。新四军这种不畏强敌、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勇于争先的精神为“黄桥决战精神”注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新的内容。
4.高度的群众观点。
苏北新四军始终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克激制胜的法宝。在选择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向上,陈毅坚持把群众基础如何作为重要条件来考虑。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后,随即发布政治动员令,要求全体指战员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开展群众工作。东进黄桥后的8月2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军分会发出《购于创造黄桥大根据地的指示》,对开展群众运动,从思想上、组巢上、策略上,以及到正民众工作的缺点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指挥部还派出干部,协同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成立群众抗日团体,公布减租减息等改善人民生活与创建根据地的各项政策法令。在新四军的宜传、发动下,人民群众发挥了空前伟力。黄桥决战胜利后,陈毅高度评价了人民群众的作用:黄桥决战的胜利,不仪是新四军的胜利,而且是几十万军民的共同胜利。
二、“黄桥决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1.“黄桥决战精神”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首先,新四军渡江北上,建立以黄桥为基础的抗日根据地,即是忠实地贯彻了毛泽东、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其次,陈毂敢于实践,勇于开拓的精神,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实践第一的思想;再次,在军事斗争中把政治仗与军事仗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具体运用,且发挥我军政治工作优势,敢于与强敌较量更是毛泽东所倡导的战斗作风。“黄桥决战精神”最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2.“黄桥决战精神”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不畏强暴,反抗外族人侵,维护国家统一,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最基本的方面。“黄桥决战精神”融合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同时又注入了崭新的内容。“黄桥决战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抵制、反抗外族人侵的内容,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升华,把爱国与为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紧密联系起来,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联系越来。因此,“黄桥决战精神”的爱国主义有着全新的内容,具有更为强大的感召力,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和光大。在统战工作中,陈毅礼贤下士、谦逊待人,更显示了中华民族礼义之邦的泱泱风度。
3.“黄桥决战精神”保证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实现。
“黄桥决战精神”来自于苏北抗战的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对苏北抗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是保证了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在苏北的贯彻落实,使苏北抗战沿着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发展;二是凝聚了我全体军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空前的团结一致与同仇敌汽的大好局面;三是在军事力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与敌进行殊死斗争,歼灭国民党顽固派有生力量,提供了激励、鼓舞全军将士的巨大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