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外景。(中红网徐敏峰摄)
航拍: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外景。(中红网徐敏峰摄)
纪念馆照片:新四军部分领导人合影(自左至右):陈毅、项英、袁国平、李一氓、朱克清、栗裕、叶挺。(中红网红色图库)
纪念馆绘画:陈毅三进泰安耐心地做中间派的工作。(中红网江山摄)
纪念馆绘画:陈毅(右)和曾任江苏省省长的民国元老韩国钧交谈。(中红网徐敏峰摄)
纪念馆场景复原:刘少奇(左二)和陈毅(左一)、栗裕(右二)、黄克诚(右一)与支持新四军的辛亥革命元老朱履先(右三)交谈。(中红网江山摄)
黄桥决战前,陈毅、管文尉(第一排站立者中间),与新四军指战员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黄桥决战前,新四军召开动员大会。(中红网红色图库)
新四军女兵合影:左一为陈毅夫人张茜,右一为栗裕夫人楚青。(中红网红色图库)
英勇的新四军指战员在黄桥决战中奋勇杀敌。(中红网徐敏峰摄)
英勇的新四军指战员在黄桥决战中奋勇杀敌。(中红网徐敏峰摄)
壮烈牺牲的新四军第二纵队第九团团长徐绪奎烈士,他是新四军在黄桥战役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团级干部。(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江苏泰州2019年7月1日电(江山、徐敏峰)
黄桥决战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光辉范例。在此次决战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色的“黄桥决战精神”,不仅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而且在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黄桥决战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黄桥决战精神”,对促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江苏泰州的泰兴市黄桥镇,寻访革命遗迹,感受黄桥决战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黄桥决战事迹在到处传颂,黄桥决战精神在深入弘扬。
一、永难磨灭的黄桥统战工作
“这是一场两军配合、三面行动、以苏北为突击方向、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位于该镇的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馆长周希洪,向笔者详细介绍了黄桥战役的来龙去脉。
全国抗战开始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战斗在大江南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经过一年多的英勇抗战,初步实现了在华中的战略展开,创建了包括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地区的华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会议在总结抗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战略方针,作出了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南方局的决定,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周恩来任南方局书记。
1939年,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相继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和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反共方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正面战场的进攻受挫,遂对国民党采取劝降诱降政策,重点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划导演下,蓄谋已久的国民党副总裁、亲日派首领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一场“和平反共建国”的闹剧粉墨登场,江苏成为日伪殖民统治的心脏地带。
1939年2月23日至3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亲临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并商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发展方针。
1939年9月1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从延安出发,再次南下华中。他一路调查研究,并实地考察了河南竹沟、豫皖苏边区的情况,12月上旬抵达皖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随后,刘少奇先后三次召开中原局会议,研究和部署加快发展华中的大政方针:挺进苏北、东进黄桥。
1940年7月,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北渡长江挺进苏中,到达黄桥,即以黄桥为中心创建抗日根据地,在丁家花园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建立各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展“二五”减租改善群众生活,团结进步士绅共同抗日,攻打日伪据点,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黄桥蓬勃兴起。
苏北东濒黄海,南临长江,北接山东,西邻运河,与上海、南京隔江相望,盛产粮食、棉花和海盐,是沟通华北八路军和华中新四军的重要枢纽。1938年5月徐州会战后苏北沦陷,但是,日军并未全面占领苏北。在兴化、东台一带,驻扎着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在泰州一带,驻扎着苏北最大的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部;在曲塘一带,驻扎着税警总团陈泰运部。所以,在苏北的军事力量中,日军第一、韩德勤第二、两李第三、新四军是名副其实的“老四”。
最早在苏北沿江地区活动的中共组织有两个:一个是由中共江苏省委建立的江北特委,在南通地区开展活动;另一个是由中共苏皖区委建立中共苏北特委,在扬泰地区开展活动。
早在1939年春,陈毅就派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部控制了长江中的扬中岛,搭起跨越长江天险的“跳板”。同年10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从苏南东路地区撤到扬中岛。11月,叶、管两部合编,沿用新四军挺进纵队的番号,渡江向北发展。 与此同时,陶勇率领新四军第四团团部及第二营以苏皖支队的番号渡江北上,向运河以西的天长、仪征地区发展。
为了加强发展华中的力量,根据刘少奇的建议,中央军委紧急调派八路军主力12000人南下增援新四军,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派在苏北的力量对比。
1940年5月17日,驻扬州、泰兴日军及伪军约1000余人,对新四军挺进纵队在江北的“桥头堡”吴家桥地区发起大“扫荡”,新四军挺进纵队在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后,经两李同意,转移到郭村一带休整。
1940年6月28日,在韩德勤的唆使下,李长江纠集13个团、1万余兵力进攻郭村。新四军挺进纵队在苏皖支队的增援下,加上两李部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陈玉生、王澄、姚力率部起义,从而转守为攻,赢得了郭村保卫战的胜利。战后,陈毅坚持执行“击敌、联李、孤韩”的方针,与两李重修旧好,挫败了韩德勤联李反共的阴谋。
1940年7月,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第二团、新六团、江抗二团等部渡江北上,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汇合。7月下旬在江都塘头进行整编,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下辖3个纵队。
1940年7月25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两李协助下,东进黄桥,创建新的抗日阵地。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立即开始了创建黄桥大根据地的工作。首先成立中共苏北区委,实现了党的统一领导;同时成立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公开了抗日民主政权。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军医处是以女同志为主的部门。她们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救死扶伤,为黄桥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新四军的巾帼英雄。
新四军始终把斗争矛头对准日本侵略军。进驻黄桥不久,新四军主力部队就南下攻克了靖江东北的孤山、西来镇、老头庄等日伪军据点,并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报复性“扫荡”。
8月21日,韩德勤在东台主持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制定了一个“先南后北”的 “剿共”计划:首先集中主力南下消灭或驱逐新四军陈毅部,再移师北上歼灭八路军黄克诚部。营溪反击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姜堰是苏北重要的水陆码头、粮盐集散地。韩德勤在营溪战斗失败后,下令驻扎在姜堰的保九旅张少华部对新四军实行经济封锁,断绝粮源。为了解除军需民食之忧,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决定攻打姜堰。
在影视舞台和网络媒体上,“陈毅三进泰州城”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陈毅三进泰州城的真实历史。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陈毅是这样谈及“一进泰州”的:我第一次见李明扬,李不见。李长江出来见面,坐在内花厅里,谈得不合口味,不融洽,敷衍地谈了一套。外面副官进来说:“报告总指挥,新四军客人是什么阶衔,以什么资格招待?”我坐在那里,李长江说:“他是支队司令、是团长”,后来就叫副官“带陈支队长到馆子去吃餐饭,洗个澡”,根本什么也没有谈。本来我想去游说一番,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1939年9月中旬,两李写信给陈毅,请新四军协助将国民党第三战区拨给的一批弹药从宜兴山区运回泰州,陈毅爽快地答应下来,顺利地运回了弹药。11月,陈毅再次来到泰州。李明扬为了表示感谢,特意带着军乐队和军官出城迎接。他不仅盛宴招待,还召开了一个欢迎大会。会场上贴着一幅大标语,上面写道:“欢迎四将军!”原来,两李把新四军比作《三国演义》上能攻善守的赵子龙。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明扬在致欢迎词时说:“国民党现在已经坏透了,将来能救中国的只能是共产党新四军。下面,请陈司令给我们讲讲共产主义。”
1940年春,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洪泽湖西收缴了两李部属第十三纵队盛子瑾部2000多人枪,引起两李强烈不满,韩德勤趁机挑拨。陈毅即派代表携亲笔信赶赴泰州,劝告两李不要受韩挑拨。随后,陈毅三进泰州,化解误会,使两李明辨是非,信守诺言。这样,当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韩德勤大举进攻皖东新四军时,新四军挺进纵队主力才能驰援皖东,而新四军在苏北的“桥头堡”也安然无恙。
黄桥决战胜利后,毛泽东向全军转发了陈毅关于统战工作给党中央的报告。毛泽东写道:“中央及军委完全同意陈毅同志的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为使各部队团以上干部深切研究统战策略,破除其狭隘而不开展,顾小利而忘大利,逞英雄而少办法的观点,特将陈毅报告转告你们,作具体教育材料。”
让我们来看看,陈毅是怎样以真诚谦恭的态度做好韩国钧和朱履先等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民国元老韩国钧曾两任江苏省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开明士绅。1940年春,陈毅得知韩国钧的情况后,主动写信问候、联络。韩国钧接信后,回赠了一副对联作为应酬:
“著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
陈毅随即回赠了一联:
“杖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此后,两人虽未谋面,而信函往来却不断。当韩国钧得知韩德勤决意攻打黄桥后,立即派人向陈毅报信,并手书一联相赠:
“天心已厌玄黄血,世事难评黑白棋。”
表达自己对调停失败的无奈心情。
可是,仅仅10天之后,陈毅就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移驻海安,两位诗友终于相见了。韩国钧拿出早已书就的条幅相赠:
“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刚峰镇巨浪,砥柱中流。”
表达对新四军的祝贺和期许。
而陈毅也随即回赠七绝一首:
“山河破碎思前事,抗日合作看精诚, 丈夫一怒安天下,横马越刀取东瀛。”
韩国钧对陈毅的儒将风度和才学赞许有加,逢人便说:“陈将军有管仲乐毅之才,共产党如有十个八个陈将军,何愁不得天下!”
朱履先号称“黄桥镇第一名流”,早年留学日本。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多次拉拢他参加“和运工作”,朱履先怒斥来人道:“亡国在即,岂可为虎作伥!”
陈毅得知后十分赞许,一到黄桥镇就亲自登门拜访,并再三交代同行的管文蔚等人“一定要谦恭,执晚辈之礼!”陈毅还让管文蔚给朱履先送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终于有一天,朱履先对管文蔚吐露了心声:“我看清楚了,将来得天下者,必共产党也!为了抗日,百死不辞。只要贵党用得着老朽,我一定竭尽全力而为之!”
在他的带动下,黄桥镇工商界人士一次就向新四军捐款6万元大洋。朱履先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三泰地区的中上层人士,他们由怀疑观望转变为赞同拥护共产党和新四军。
在陈毅手下,还有两位身穿国民党军将官服的统战人士,他们便是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设计委员黄逸峰和少将指导员季方。作为革命者,他们曾流亡海外。抗战爆发后,他们回到苏北老家投身抗日。面对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他们主动寻求共产党和新四军的领导,在苏北统战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起“黄埔生”,谁人不知晓!他们是国民党军的骨干力量。陈泰运的税警总团也不例外,连以上干部都是黄埔生。当年,在共产党内流行着一个“原则”,即:凡国民党军中的黄埔生均为顽固派,只能斗争,不能团结。而陈毅却敢于破除陈规。当他了解到陈泰运虽是黄埔一期生,但与韩德勤矛盾很深,还被韩德勤软禁过,后来在黄逸峰的帮助下才逃出虎口。同时,税警总团班长以上都有家眷,不愿打仗。于是,陈毅把团结争取陈泰运的任务交给了黄逸峰。黄逸峰不辱使命,及时化解了税警总团与新四军之间的矛盾。大战在即,黄逸峰乘坐摩托车赶到曲塘前线,向陈泰运转交了陈毅的亲笔信,使这支以黄埔生为骨干的部队在黄桥决战中保持了中立。
1938年5月,从海外归来的季方在上海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后因人事变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40年春,季方先后担任了两李的参谋长和韩德勤的总参议。姜堰战斗后,韩德勤以黄逸峰“通共”为名,要逮捕他,黄逸峰只得避走泰州。季方经韩国钧的举荐,成为国共双方的调停人。他来往于兴化、海安、泰州和姜堰之间,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停息内争、团结抗日而奔波。姜堰军民代表会议期间,季方毛遂自荐地找到陈毅,把韩德勤的“剿共”计划和部署如实相告,并介绍了自己在上海秘密入党的情况。陈毅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太好了,有了季将军,团结抗日又多了一座桥梁!”
1940年9月27日,苏北军民代表会议在姜堰召开。面对绅商代表担心新四军不肯让步的顾虑,陈毅当场宣布,为顾全大局,团结抗日,新四军同意让出姜堰。而韩德勤却得寸进尺,来电要挟:“新四军应即退出姜堰,经黄桥开回江南。”消息传来,社会各界齐声谴责韩德勤不守信义,为新四军鸣不平。3天之后,新四军履行诺言,撤出姜堰,交由两李部队接防。新四军虽然让出了姜堰,却赢得了民心。
二、永载史册的黄桥决战
但是,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一心要消灭或驱逐新四军,当年9月调集兵力3万余人进攻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决心打一场自卫战争。
韩德勤把新四军主动撤出姜堰视为软弱可欺,亲自指挥26个团共3万余兵力,南下黄桥与新四军决战。是时,新四军仅7000余人,其中战斗人员5000余人。陈毅、粟裕以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八路军南下部队的战略配合下,独立部署自卫反击。他们精心制订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断其后路,在运动中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支前参战,继续做好两李和陈泰运等人的统战工作。最终,黄桥战役呈现出“一个战场、四种力量、两方对阵、两方观战”的战争奇观。
大战即将来临,坐镇严徐庄掌握全局的陈毅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陈毅是个爱书如命的儒将,又是个写诗作赋的高手,从井冈山到茅山,他收集了不少书籍,创作了许多诗稿,平时装在一副公文箱挑子里,人到哪里挑子到哪里,从来不分离。这一次,陈毅却把公文箱“打埋伏”到驻地严博士家的古书堆里。战斗的结局谁能预料!他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黄桥保卫战失利,就去打游击!
10月3日,顽军兵分几路向黄桥扑来。新四军第二纵队在营溪、古溪、加力一线打响前哨战。4日清晨,顽军第三十三师向黄桥东门发起猛烈进攻,新四军第三纵队机动部署,实行重点防御,战至下午2时,连续击退顽军7次冲锋。正当黄桥东门鏖战之际,翁达的独立第六旅从高桥出动,以一字长蛇阵向黄桥北门推进。当该旅完全进入新四军的伏击圈后,新四军第一纵队适时出击,将其拦腰截成几段,先歼指挥机关,再用“黄鼠狼吃蛇”的办法,将其各个围歼。
10月4日下午,李守维率第三四九旅在野屋基村构筑防守工事。新四军第二纵队连夜穿插到分界,截断顽军归路,与第一纵队配合将顽军第三四九旅和第三十三师分割包围,歼第三十三师主力于小二房庄。新四军第三纵队一部也从黄桥出击,配合第二纵队聚歼第三十三师,活捉该师师长。
10月5日,新四军三个纵队合力发起总攻。经一夜激战,至6日清晨,歼灭顽军第八十九军军部。顽军第三四九旅拼死顽抗,经过多次白刃格斗,大部被歼,残部纷纷缴械投降。军长李守维在骑马逃跑时失足落水,淹死在挖尺沟中。
10月4日,当黄桥决战打响后,八路军第五纵队遵照中原局的电令,奋力东进南下,迅速突破顽军设在盐河、废黄河的防线,连克佃湖、东沟、益林、阜宁、东坎、湖垛等城镇,直下盐城,从战略上造成对顽军南北夹击之势。韩德勤见大势已去,慌忙收拢残部,向兴化撤退。各保安旅团也向海安方向撤逃。新四军各部不怕疲劳,奋勇追击,席卷海安、东台。10月10日,北上的新四军第二纵队与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在大丰境内的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共同完成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