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著作以《汉晋春秋》在历史上传播最广、影响最大。习凿齿的远见卓识、家国情怀、文笔才情在这部书里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对中国史学史、文化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全书共五十四卷,起于汉光武帝,止于晋愍帝,时间跨度近三百年。可惜于五代时毁于兵火。近年来,文史学者柯美成先生运用校勘、注释、史补、笺注等手法,对仅存的一百九十多条约二万多字的《汉晋春秋》进行了通释,使我们能较为全面地看到了这本被历史风烟尘封的奇书。这本历史巨著首先突出了习凿齿“变三国之体统”,以季汉承后汉的正统史观。诚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对本书激赏的“定邪正之途,明顺逆之理”。所谓“变三国之体统”,就是以蜀汉为正统,与后汉一脉相承,不承认“三国鼎立”。再就是矫正了陈寿《三国志》的曲笔之失,据事直书,传信后世。而《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氏、司马氏集团多有回护,阿时媚主。习凿齿与陈寿同为晋朝臣子,却能对曹氏、司马氏集团的诸多劣行加以揭露批评。特别是他借曹髦之口说出“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这句犯上骇俗之语,让后人看到了一个波诡云谲、天下纷争时代的历史真相,褒贬善恶自在其中。以此足见他一身正气,坚持史之为务在于劝诫,全然不顾避祸逃罪,无愧为南史、董狐的后继者。这也是一千多年来,众多史学家对习凿齿推崇赞誉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本书以蜀汉为纲,以编年为体,更好地体现历史正统论的文法特征。以蜀汉为纲,魏吴附之,则“三国鼎立”就不复存在,三国史自然就成了“汉春秋”。
正因如此,习凿齿苦心孤诣写出的《汉晋春秋》就没得到晋王室的赏识,以至于散佚于历史风尘。但《汉晋春秋》的真知灼见,却以习凿齿的春秋之笔,在那个黑暗年代里洞幽烛微,深入人心。习凿齿的影响是巨大的,开启了中国史学史上的正统之争,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史学创作。《汉晋春秋》还直接影响了三国故事在民间的传播,成就了蜀汉在三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催生了《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汉晋春秋》,就没有《三国演义》。习凿齿正统史观和他对历史认知的正确性、前瞻性,以它光芒四射的思想力量,照亮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启迪着人们对历史兴替的镜鉴和感悟。
习家池水还是那么清亮、透明,但它却深藏着多少历史的波澜,让每一个到习家池的来客,都心生涟漪,难以释怀。
作者:原襄阳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隆中管委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