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历经三个发展规划纲要的培育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理念、和全域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增强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新动能,更好发挥红色旅游综合效益,南昌大学黄细嘉教授的学术研究团队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做了积极而有价值的新探索。
认真阅读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一书,感觉线条明晰、主题突出,比较系统、完整的阐述了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红色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红色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红色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评价、非门票经济下红色旅游盈利模式与综合效益拓展、红色旅游市场开发、红色旅游产业社区参与制度和红色旅游公共管理等八个问题。这八个问题,从红色旅游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从红色旅游产业到产业融合、从红色旅游的门票经济到非门票经济下的盈利模式、从红色旅游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红色旅游社区参与和公共管理等方面,论述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呈现的新业态。总结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常态,即旅游市场持续蓬勃增长的新常态,消费需求的跟风型、排浪式与专项化、分层化消费并行的新常态,旅游产品需求多样化、多元化的新常态,旅游业态创新、产业融合的新常态,旅游产业政府推进形成热点、企业跟进形成热潮、需求增长形成热流的新常态,利好政策助力、转型升级发力的新常态。每一个问题都是当下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纵观全书,最为感到惊喜的莫过于作者提出的“非门票经济”。在相关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的新形势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类和博物馆、纪念馆类红色旅游景点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长期依赖于门票收入维持运转和求得发展的红色旅游景区不得不要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红色旅游不但是一项经济工程,而且还是一项文化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因此作者认为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盈利不是其主要更不是唯一的目的,免费或低门票价格开放是其特性的体现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门票经济”之路被切断之后,作为准公共产品的红色旅游该何去何从呢?作者已经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即走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之路,拓展红色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一是转变经营模式,实现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逐渐向集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转变,减少景区门票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从整体角度增强景区综合盈利能力;二是增加“弹性消费”比例,将购物、餐饮、品尝、观赏等作为旅游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增加红色旅游景区的盈利点;三是通过产品体系构建和新型业态产品开发,使旅游产品逐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最终实现综合经济收入的增加。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游、古村名镇游、乡村度假游、温泉疗养游、节庆会展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旅游产品组合。以红色旅游作为吸引物,将游客引进来,用其他形式旅游产品将游客留下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拓展消费面,实现旅游综合收益。同时作者也指出,红色旅游景点和目的地的免费开放,无疑会带来游客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管理、维护成本的增加,由于门票收入减少,政府财政拨款不足等原因,造成景区发展动力消弭、活力有限、财力不足,出现诸如红色资源过渡使用乃至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职工收入减少导致管理激励难度加大,发展动力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红色旅游景区应当改变经营与服务方式,实施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模式等。同时,从融资渠道、实现路径、保障机制、发展对策等四个方面构建“非门票经济”下的经营机制。除了“非门票经济”发展理念及其实践外,本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业界和学界关注,诸如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红色旅游景区准公共产品与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市场与社区参与、红色旅游公共管理等重大实践问题的论述,对红色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