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卫立煌,安徽合肥市卫乡村人,出身行伍,是蒋介石中央军中最善于用兵的将领之一。15岁离开老宅,南征北战,功名显赫,被史迪威将军赞誉为“常胜将军卫立煌”。1943年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重创日军主力两个师,因在对日作战中打通中印公路,反日战略物资因而有了保障。由此确定了他“抗日名将”的地位而名扬中外。1955年由香港返回内地。1960年病逝,终年64岁。毛泽东曾赞其为“坚持华北抗战的领导者”。
毛泽东与卫立煌第一次见面是在国共合作局面形成以后的1938年。当时,卫立煌刚刚指挥完中条山对日作战行动,被阻隔于敌后,顺便取道延安见到毛泽东的。并夸他:“‘支那虎将’,可是名副其实呢”。在延安,这位被朱德称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受到了盛况空前的欢迎,使他感受到了延安人民和毛泽东的真诚,对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好感。
国共合作,国民党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卫立煌功不可没。当年朱德将分散在河南竹沟的伤兵员名单交到卫立煌手中,希望父亲帮助寻找。卫立煌竭尽所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找到了大约二百名八路军官兵。辽沈战役时期卫立煌尽一切可能按兵不动,使东北的高级将领们无所适从,使蒋介石的战略计划化为泡影,在中国革命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还拖死东北几十万主力不能撤回关内。“古今中外,除非作乱造反,否则,断未见有此种不受节制之将领”从而在中国革命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他不仅保护了东北重镇沈阳,还有效破坏了蒋介石要把东北几十万主力撤回关内,以便在华北、中原战场再与解放军一决雌雄的计划。
蒋介石兵败大陆后,卫立煌蛰居香港,拒绝去台。后来,终于在适当时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被毛泽东赞誉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1948年12月2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辽沈战役结束后,卫立煌逃回南京,被蒋介石下令扣押,软禁起来。1949年初,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逼下台以后,卫立煌逃出南京,开始隐居香港。
但卫立煌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国民党特务在香港的活动非常猖狂,不时暗杀与蒋介石心存异志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别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在大陆还有他85岁的老母亲及其家人。所以,尽管中共中央发表的头等战犯名单中,有卫立煌的名字,但卫立煌将军并未因此失去对我党统战政策的信任。1949年2月,他致信朱德:“弟自沈阳南旋,行动不克自由,谅早洞悉。唯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以保护,免受惊恐。
对于卫立煌这位在抗日期间曾与共产党合作较好的老朋友,毛泽东并未忘记,他于4月5日致电邓小平等人,转去卫立煌致朱德的信,并指示道:“望转合肥县政府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为盼。”
对此,卫立煌非常感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也不顾自己是新中国钦命的“战争要犯”,从香港向北京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收到卫立煌的电报,毛泽东很快回电,并表示感谢。电报全文如下:
张枫转卫立煌将军:
酉江电诵悉,极为感谢。谨此奉复。 毛泽东1949年10月15日。
接到毛泽东的复电,卫立煌非常高兴,联想到与毛泽东在延安见面的情景,如大型画册《毛泽东在延安》中《毛泽东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合影》以及与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人在一起合作抗日的日子……最有特色的一次是2012年6月5日《新华网》发布:卫立煌探病林彪,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和牛肉罐头一百八十箱。当时的国民党后勤部副部长卢佐认为数目太大,怕蒋介石不批准,提出应仔细考虑,后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后勤司令杲海澜也因数目庞大,不敢执行。他说,“我是前敌总指挥,对于抗日有功的军队,都要一视同仁。照单拨出,出了问题,我卫立煌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