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鉴于1940年2月23日(阴历正月十六)杨靖宇将军牺牲时,只有向敌人告密且当向导的赵廷喜和参与追杀的敌寇在场,并无第三方目击者,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和时过境迁,所以今天抗联史学界没有复原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过程原貌。我们通过研究、解析和整理伪“通化省警务厅关于枪杀杨靖宇经过情况的报告(1940年3月6日通省警特密1167号)”文件等史料,考察勘验了“杨靖宇将军临终前与敌寇浴血搏杀、直至壮烈殉国”战场遗址。
1940年3月6日通省警特密1167号文件记载:
······通化省警察队本部讨伐队“快速挺进队”,于康德七年(1940年)二月二十三日(阴历正月十六)十六时三十分,在濛江县(今靖宇县)城西南六公里的四九○高地附近的濛江河河岸,枪杀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
①、战斗时间:康德七年二月二十三日十六时左右至十六时三十分。 ②、战斗场所:濛江县城西南六公里处四九O高地附近的三道濛江河岸(靖宇县三道崴子)。 ③、敌寇追杀杨靖宇将军战斗部队:伪通化省警察队本部人员西谷(即西谷喜代人)警佐等二十一名。 ④、杨靖宇将军与敌寇交战状况:
伪通化省警察本部人员西谷警佐等二十一名,十五时十分从本部出发,在保安村南约一公里处下车后,由送来情报的保安村居民赵廷喜作向导,沿着三道濛江河,向着七四三高地以西的高地急速前进。
在前进约两公里的地点发现有山中小房(系农民为收庄稼而盖的)。据向导人讲,自己与那个人(杨靖宇)接触的地方在该地(山中小房)东南约一百米处。敌寇因此又从该地向东南前进约一百米的地点后,部队分成两部份,从左右两路分别包抄前进,两队并保持不断联系。
敌寇右翼部队在前进约一百米处的南坡地发现了有人最近还使用的山寨(洞穴)。
此时,敌寇一边查找脚印、一边前进着,很快发现人影(杨靖宇),于是敌寇部队立即进入可能攻击的位置上、并展开战斗······。
山上的人(杨靖宇)也发现敌寇讨伐队到来,遂利用密林(当地木材在数年前已被采伐,但直径五寸左右的小树繁密,五十米以外很难击中)一面巧妙地应战,一面撤退······。
其间,敌寇讨伐队曾数次从缓攻击,劝共投降,但杨靖宇将军无投降表现,两手拿着毛瑟一号手枪和考尔特式二号手枪(枪的种类和型号是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寇查明),进行顽强的抵抗射击······。
但是,占据有利地形敌寇讨伐队两队协力交战约二十多分钟,经敌寇左右两部队的夹击,在四九O高地将杨靖宇将军枪杀,杨靖宇将军牺牲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寇从像貌等来看,认为是杨靖宇,遂将尸体收藏起来,运回濛江县城······。
2019年10月16日下午,在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牺牲七十九之际,我们在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殉国战场遗址考察时,采集到一枚“1940年2月23日日寇雪地追杀杨靖宇将军过程中、向他开枪射击时遗留在战场的日制99步枪(黄铜)弹壳、7.7×58mm”。
这是首次发现日寇使用日制最先进枪械、来追杀杨靖宇的“唯一最新物证”!
也是东北抗联史学界对“杨靖宇将军殉国史实”研究的最新重大发现!
1940年2月23日,伟大抗日民族英雄、优秀共产主义战土、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杰出将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濛江县(今靖宇县)三道崴子壮烈殉国,是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
1940年2月23日(阴历正月十六),在靖宇县三道崴子带队指挥敌寇枪
靖宇将军刽子手,伪通化省警务厅警察本部人员西谷喜代人警佐照片
建国以来,诸多部门和抗联史学家依据各方史料,对杨靖宇将军在靖宇县三道崴子牺牲过程深入考证研究,搞清楚了该重大事件基本情况。但是,始终没有找出1940年2月23日16时——16时30分,敌寇在靖宇县三道崴子与杨靖宇将军发生激烈枪战时的“遗留物证”。
鉴于杨靖宇将军牺牲时,只有向敌人告密且当向导的赵廷喜和参与剿杀的敌寇二十一人在场,并无第三方目击者,加之由于历史原因和时过境迁,至今无法复原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过程原貌。
伪满一九四O年四月出版的日文杂志《协和》第263期记载,伪通化省警察队讨伐本部,于一九四0年二月二十三日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围捕射杀杨靖宇将军后,一九四零年三月三十一日在吉林省柳河县三源浦警察署,召开了有《协和》杂志日本记者宫本等参加的座谈会,与会的主要刽子手详细表述了“最后围捕杀害杨靖宇将军过程”(本次座谈会也许由于“敌寇内部矛盾”,只字未提敌寇枪杀杨靖宇将军带队指挥官西谷喜代人警佐。但是,伪满《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第222号文件>”,记载了“当时,在濛江县三道崴子临阵追杀杨靖宇将军的快速挺进队第一梯队指挥官是‘西谷喜代人’”。西谷喜代人是伪通化省警察队讨伐本部警佐。在后续各梯队到达之前,杨靖宇将军已经牺牲):
1、益子理雄氏系通化省警务厅警尉补、大网系通化警务厅警尉,此二人都是在距离杨靖宇将军有二十米距离,紧追不舍,是最后的决战者。
2、座谈会记录者宫本系满洲国《协和》杂志社日本记者。 ······
益子(益子理雄氏)(说):(一九四0年二月)十八日(阴历正月十一),在濛江县城东六公里的大东沟部落附近,发现杨(靖宇)的两名部下在那里搞粮食,大东沟警防队和特搜班立即出动将他们打死。这样越发弄清楚杨只是一个人了。讨伐队这方面又向邻近这一带的村民发出了“入山打柴绝对不准携带午饭”的命令。
到了二月二十三日,保安村西方约五满里地点,有一个男子向四名在那里打柴农民 说:“给弄两袋白面和棉鞋,高价给他们钱。”并拿出一大叠钱让他们看着,还约定接受地点。
由于那个农民的那个报告,讨伐队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活动。
岸谷(指岸谷隆一郎)(说):但是那时,讨伐队几乎都到外地搜查去了,警察队本部为了应付万一,留下唐大队的一个中队,而在附近部落,仅有崔大队的一个小队,待机行事。而且,大卡车全部都派出去了,仅有一台预备车,这个情报必须一刻不能等就得去,在立即与各方面联络的同时,集合本部益子君、大网警卫补以下十九人,便乘大卡车奔赴现场而去!
益子(说):命令下达之后,我们立即带上武装,乘大卡车赶紧走。可是,大卡车中途就不能行驶了,没办法只好用来报告的农民做向导、向约定的地点走去。
可是走到那里一看,好像事先知道我们来似的,在约定的地点,连个人影都没有。
但我们却见到留下的大脚印子登上了山,在最先头的人没出声说话,而是用手比划山那边,意思是“有人影”。
登时就紧张起来,全体人员分成两班,一班从山顶上,另一半从山半腰偷偷地一齐往前靠,向山那边岩石缺口处的人影开枪射击,那边的人影,一边滚着,一边逃脱了。
我让四五个人做监视哨,留在山上,命令他们监视人影的去向,追上去。
这时,见到对方跑得已经把力量用尽了,再次靠山麓的地物做隐蔽,拼死疯狂地应战,双手都持枪乱射起来。
敌我相距五十米,我们再次催其他归顺:“你怎么抵抗也没用!归顺吧!”
但代替他回答的是手枪子弹。“干掉他!畜生!”
更进击到三十米,他被逼得进退维谷了。
这时我方又分成两伙,我带领一名满警到山上接受山上监视队指导,最后迫近二十米。
这时,我这一伙和别的队,从两面进行射击。
大约交战十分钟,不知是那一面所射的子弹命中了,敌人(指杨靖宇将军)啪嗒一声被击毙了。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击毙了!前进!”我用尽力气大声喊着,当跑上去一看,一个身中数弹的大汉仰面倒在地上。
从平常看熟了的人像图和这一比较,马上就认出:“这就是杨!”
这种预想完全猜中了。又经过杨的部下检验的结果,断明这个汉子并非别人,正是大头目杨靖宇。
在断定时,大家都围着尸体忽忽悠悠,转眼间,又像约定的一样,喊叫:“万岁!”
接着又哦儿哦儿地哭起来。······。
杨靖宇将军牺牲地(今《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护碑亭》)原始地貌照片(左图是拧筋子树残留树楂子照片、右图是木碑照片)
最近两年,笔者在依据伪“满洲国通化省警务厅关于枪杀杨靖宇经过情况的报告(1940年3月6日·通省警特密第1167号)”文件等史料,以及我们十几年勘察抗联遗址遗迹的经验,与靖宇县杨靖宇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斌同志,多次到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身中致命枪弹地(今《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护碑亭》)和牺牲前一晚栖息地戗子之地实地勘察,发现许多重要可疑线索。
2017年11月22日,刘静祥在靖宇县三道崴子依据“通省警特密1167号文件”等史料实地考察照片(李立斌摄)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一致认为只要选择恰当季节,有可能在上述两地之间的沟谷丛林中,寻找到敌寇一路追杀杨靖宇将军时激烈枪战“遗留物”,并据此能从起伏山峦复杂地形中,找出双方一路枪战的“大致方向和路径”。
为此我们经过长期研究、依据《1940年3月6日·通省警特密第1167号》文件等史料记载的敌寇在“杨靖宇牺牲前一晚栖息地戗子”起步追踪、发现“雪地足迹”、往东南方向山坡兵分两翼搜索前进、发现“丛林中人影”、开枪射击、敌我枪战的“大致方向”,并根据前几次实地勘察现场地形,利用“靖宇县三道崴子卫星地图”,绘制了《1940年2月23日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与追踪敌寇激烈枪战路线(草图)》,确定了在靖宇县三道崴子“寻找杨靖宇将军殉国战场遗留物”具体勘察大致方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待秋末冬初,靖宇县三道崴子一带草枯叶落、林内视线清晰最佳时节。
2019年10月16日14时,吉林省东北抗联研究会会员刘静祥、靖宇县杨靖宇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斌和会员刘伟、靖宇县红色抗联文化培训中心经理宫兆廷、靖宇县三道崴子居民宋俊辉五人,携带“微型遥控无人机”和金属探测仪等设备,驱车来到靖宇县三道崴子“1940年2月22日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住过的地戗子”,在其东南方向百米远树林边缘,按照“满洲国通化省警务厅关于枪杀杨靖宇经过情况的报告(1940年3月6日·通省警特密第1167号)”文件等史料记载的“敌寇发现、追踪、射杀杨靖宇将军大致方向”仔细勘察。
2019年10月16日下午,笔者(左二)与刘伟(左三)、向导宋俊辉(左一)、李立斌、宫兆廷来到刚刚复建的“1940年2月22日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住过的地戗子”处,对照《1940年2月23日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与追踪敌寇激烈枪战路线(草图)》,研究确定勘察方向路径照片(李立斌摄)
宫兆廷操作“微型遥控无人机”,沿着“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地戗子至致命中弹牺牲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护碑亭》)”方向和线路,进行航空拍摄,为地面勘察人员提供了当地“地形地貌图像资料”。
2019年10月16日下午,宫兆廷操作“微型遥控无人机”航空拍摄,2019年秋天原位置复建的“1940年2月23日在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的地戗子”照片
2019年10月16日下午,宫兆廷操作“遥控无人机”,沿“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地戗子至遭受致命中弹牺牲地(《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护碑亭》)”方向和线路进行航空拍摄“地形地貌图像资料照片。红色箭头所示为发掘“日制T-99弹壳”位置;绿色箭头所示即敌寇围剿追踪杨靖宇将军、并发生枪战山谷;黑色箭头所示即“《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护碑亭》”方向;黄色箭头所示即“杨靖宇栖息地戗子”方向。
刘静祥、李立斌、刘伟与向导宋俊辉四人按照《1940年2月23日靖宇县三道崴子杨靖宇将军与追踪敌寇激烈枪战路线(草图)》所标定的方向,才从“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地戗子”所在地出发,向东南方向行进一百米,然后也“模拟当时敌寇追踪杨靖宇将军方式”分为“左、右”两翼、分别向坡度约30°山坡一路仔细勘察。
2019年10月16日14时,刘静祥(左一)、刘伟(左二)、宋俊辉(左三)从靖宇县三道崴子“1940年2月22日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住过的地戗子”出发,在其东南方向百米树林边缘,进入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战场勘察照片(李立斌摄)。黄色箭头所示为勘察方向
右翼一组刘静祥和李立斌沿半山腰、以搜寻伪“通省警特密1167号”文件记载的“发现匪贼最近还使用的山寨(洞穴)”为主要目标。左翼一组向导宋俊辉和刘伟沿东南方向沿山坡迂回前进、一路仔细搜寻到山脊线。但是,由于该山坡79年以前原有树木经几度采伐已绝迹、现有树木树龄只有二三十年左右,加之风雨侵蚀,当年“杨靖宇将军与敌寇激烈枪战痕迹”荡然无存。右翼小组刘静祥和李立斌观察到“地戗子南偏东”山坡上有两条陈年雨水冲刷出的沟趟子直通山脊,估计即使沟趟子里原有“很浅洞穴”、经过79年风雨侵蚀已是早已坍塌······。
我们四人来到山脊线,再次依据“伪通省警特密1167号”文件记载“杨靖宇将军与敌寇激烈枪战过程”,在现场反复揣摩、研究后,决定四个人沿此地半山腰“由东向南、呈扇形、使用金属探测仪一路探测搜寻‘当年杨靖宇将军与敌寇激烈枪战遗时,可能遗留在朽烂残存大树楂子里子弹头和沉积在腐殖土里的子弹壳’”······。
我们四人沿半山腰曾“扇形”由东向南探测过程中,很快有了效果,在前进了二三百米来到“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的地戗子”的东偏南山坡大沟趟子边缘处时,探测到两枚“牛马蹄铁掌”,估计是数十年前采伐木材时的“遗留物”。
我们下到大沟趟子底部、向南攀登上陡峭山坡,来到“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的地戗子”正南方向约200米的山坡上,刘静祥在“一巴山嘴子南坡”的两株伴生、胸径约五十公分红松树东侧探测时,探测仪器出现“发现金属物报警蜂鸣声”,刘伟和宋俊辉二人上前用手拨开地面“草皮子”、在深约五公分黑色腐殖土层里,发现一枚沉积多年的“黄色子弹壳”。
2019年10月16日14:50,在靖宇县三道崴子“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的地戗子”正南方向约220米山坡上两株伴生、胸径约五十公分红松树东侧,采集到一枚击发黄铜子弹壳现场照片
指挥大家用手机现场拍照、录像、记录了“挖掘子弹壳”过程,并用手机测定了该枚黄铜子弹壳采集位置的地理坐标······。
大家看到“一枚淡米黄色黄铜子弹壳”,渐渐从黑色腐殖土渐渐露出,都异常兴奋!对东北抗战时期枪械颇有研究的刘伟同志,小心翼翼把刚出土的“子弹壳”放在手心里,也许是激动心情影响了判断力,也许是过去多次在抗战遗址挖掘的都是日制“三八”式步枪子弹壳,也许是对少见的日制“九九”步枪弹壳不熟悉,刘伟同志仔细端详查看后说“这是一枚沉积埋在这里数十年的日制‘三八’式步枪击发子弹壳,用文物界‘行话’来说,从这枚子弹壳呈现‘吃土很重’成色,它掩埋在这里至少有六七十年时间······”。
采集位置现场手机卫星定位数据和笔者手拿“黄铜子弹壳”照片
2019-10-16,刘伟(右一)、宋俊辉(右二)在靖宇县三道崴子“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的地戗子”正南方向约220米“一巴山嘴子”,采集击发黄铜子弹壳现场、以及木桩标记照片。黄色箭头指示铁锹方向、即距此北侧约220米是“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牺牲前一晚栖息地戗子”。
蓝色箭头所示为“两株伴生、胸径约五十公分红松树”地标树。黑色箭头所示插入地表铁锹
在七十九年前杨靖宇将军殉国战场,采集到数十年沉积掩埋在腐殖土里“黄铜子弹壳”,给大家带来继续勘察的信心和力量,但在采集子弹处扩大搜索范围,竟然一无所获。然后按着此地至西南“《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护碑亭》”大致方向,我们顺山坡而下到达三道蒙江河南岸边较大“卧牛石群”,一路持续探测,还是没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