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别人为他唱赞歌
洪学智为人低调,他关心帮助家乡,真心诚意,只想把事情办好,让乡亲们日子能过得好一点,他从不希望别人为他唱赞歌,甚至在这方面实事求是的宣传都不行。
2002年,为了宣传金寨籍的老红军、老战士,激发金寨县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金寨县有关部门计划编写、出版一本《解放军金寨县将军传》。洪学智无疑是金寨县最具知名度的老将军,县里认真地组织人员为他撰写了“洪学智篇”。文章写好后,送给洪学智审阅,没想到老人家看过后竟然非常生气,他说:“这哪是在给我写传呢?这是在吹捧我啊!”第一稿没有通过,县里又组织人员写了第二稿,考虑到第一稿中很多实事求是的内容,都被洪老给删掉了,便在文章的末尾增加了他关心家乡经济建设发展的一段文字。这次洪老看了,虽没再发脾气,但却建议将这一段文字也给删掉。他说:“你们不要这样写行不行呢?你们这样一写,好像我洪大麻子(当年彭德怀元帅给洪学智起的‘绰号’)心里只想着自己的老家,不关心其他地方似的,我啊,还是得避避嫌哦。”因为当时洪学智已经患病,他便交代由秘书邢奇宝少将再作修改。后来,邢奇宝将这段原本详细的文字改得模糊了一些,并在洪学智本人没有签字认可的情况下,以“洪学智办公室”的名义,将定稿传回县里。由于洪学智较真的一审、二审,《解放军金寨县将军传》这本书因此被拖延,出版时间也不得不推迟。
洪学智将军对家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严格,无论是家乡干部进京看望他,还是老将军回到家乡,他总是谆谆告诫,殷殷教诲。他常常一往深情地说,金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在老区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十分光荣,而且责任重大。他特别要求家乡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艰苦奋斗,干什么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出发点,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各项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洪学智将军常说:“作为立夏节起义的参加者和红军中的一员,我为老区红军和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自豪,并对老区人民和牺牲的革命先烈充满着感激和怀念之情。”1991年,金寨县建起红军八角帽式的纪念堂时,洪学智将军题写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8个大字。获悉长岭乡长山冲红军烈士墓地得到很好保护时,洪学智将军饱含深情地题写了“红军烈士墓”寄回家乡。2004年,《金寨红军史》(送审稿)呈到洪学智手中,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亲自进行了认真的审稿。此外,金寨举办板栗丝茶文化节开幕时,他专门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这一切,无不饱含着洪学智将军对家乡的浓浓深情。
魂归故里显真情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将军逝世后,留下644件遗物,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有31件。洪学智将军夫人、老红军张文把这些“无价之宝”,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安徽金寨革命博物馆。当年,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中,洪学智和红军大部队走出了大别山;2008年,根据洪老生前遗愿,又是一个桂花盛开的季节,洪学智魂归故里。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大别山区金寨革命烈士陵园,缤纷的山花和挺拔的松柏簇拥在纪念碑周围。
纪念碑主碑采用印度红花岗石材质,庄重典雅,碑文是:“洪学智两膺上将,国之勋臣。出生于双河农家,从戎于商南起义,显赫于南征北战,扬威于抗美援朝,彪炳于现代后勤奠基,辉煌于改革开放创新。艰危屡善谋略,曲折愈显忠贞。勇武而见儒雅,刚直而怀柔肠。权重坚守本色,位高心在百姓。魂归故里,情系乡亲。桑梓立碑,永照后人。”展示了两膺上将的共和国领导人的光辉一生以及故里乡亲对洪老将军的深情怀恋。
洪学智,永远回到了大别山,回到了金寨,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为国为家,洪学智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简介:罗庆,男,硕士,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科研工作部讲师,主要从事鄂豫皖革命史、党史党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