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首!”——写在《上将洪学智》即将播放之际(组图)
2019-01-16 09:53:19
作者:李业坤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首!”一曲《再见了,大别山》经典歌曲,道出了很多大别山孕育的革命老前辈的浓浓的情结。他,一位中国革命军人曾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世人赞誉他是“六星上将”,这是国内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在世界上也未曾听说过。他,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都充满着挚爱。他始终忘不了和他一道离开大别山而又永远回不了大别山的长眠于祖国各地的老战友,始终忘不了与他一道出生入死而满身伤疤的老红军,始终忘不了太多苦难的中国民族的兄弟姐妹,始终忘不了史河、淠河及双河的父老乡亲!

    他,就是大别山人民的好儿子,中华民族的好将军,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金寨人民亲爱的洪学智将军。

    洪学智将军(1913-2006),是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人。1929年3月,16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2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32岁奉命奔赴东北参加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斗争,37岁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总司令。

    2006年11月,笔者在洪学智将军逝世时,代表县委县政府撰写了纪念文章,并以《永远怀念洪学智将军》为题在皖西日报第一、四版上刊载。最近,听说《上将洪学智》电视剧即将在央视八频道播放,本人与家乡父老乡亲一样,金寨人民既无限缅怀老将军叱咤风云的战功,感动于他那高风亮节的伟大精神,更被将军的眷眷家乡情、浓浓人民情和良好的家风家教的高尚情操所感动。

    大别山的好儿子

    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军县,被誉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作为从大别山金寨县走出来的农民儿子的杰出代表,洪学智将军眷眷情怀,七回金寨,十分关心、关注、关照、关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将星陨落,青山肃立,史河呜咽。2006年11月20日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开拓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原委员、副秘书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兼政治委员洪学智将军逝世的噩耗传到金寨县,家乡人民十分悲痛,纷纷悼念这位从大别山红土地上走出去的老将军。

    洪学智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建设与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是金寨68万儿女的骄傲,也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洪学智将军的逝世是国家的损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的损失!同时也是金寨人民的损失!建国后他多次回到家乡,给家乡发展指出宝贵的意见,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赤子情怀,他的桑梓亲情,他的高风亮节,让家乡干群深深缅怀,永远追忆。

    身经百战的洪学智将军虽远在北京,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老区人民,时刻惦念着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和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有吸引力。家乡建设的每一个举措、每一点进步、每一步发展,他都十分牵挂。这是一难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一种对故土的不解之缘。将军恋故土,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洪学智将军曾数次回故乡,参观县革命博物馆,缅怀当年的战友,视察工厂、农村、学校,关心老区人民的冷暖。

    脱贫致富,健康先行。看到家乡地方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两地病”患者较多,流行严重。洪学智将军十分揪心。他及时向中央军委反映,与相关部门协商研究良策。1985年6月,国家民政、财政、卫生和总后四部联合发出了《关于组织军队医疗队支援革命老区卫生建设的通知》。随后,带着对老区人民深厚感情的一批批军队医疗队来了。南京军区第二军医大学先后向金寨派出5批医疗队,走村串户,嘘寒问暖,治病防病。至1987年底,金寨县的“两地病”的治疗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这是萦绕在将军心头的大事。洪学智将军每一次回来,无不牵挂家乡经济发展。在洪学智将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长兼政委时,他主持总后起草了一个文件呈报军委,建议全军拿出2000辆退役汽车,支援100个老区县。1985年国庆节前后,金寨县得到25辆“解放牌”汽车,立即成立了“双扶”汽车公司,由县财政局管理。几年后,这些汽车虽然退役了,但却挣来了25辆新“解放”外加16个拖斗。

    一条条山区开发路、致富路讲述着洪学智将军的深情。1997年宁西铁路初步设计擦大别山而过。家乡人得知消息,大家请洪老出面,向有关部门争取宁西铁路能从六安经过。洪老听后,一拍大腿说:"好啊,孙中山早年就有在大别山修铁路的设想嘛,六安早就应该通铁路了!"当即表示同意写信,半个月后有关方面改变原有设计线路的批文就下来了,六安有史以来第一次通了铁路。也是在洪学智将军的关心和支持下,金寨县先后修通了双河至铁冲的公路和黄畈至长岭关的战备公路。2003年,正值洪学智将军90岁华诞,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前往东莞给他老人家祝寿。当谈到家乡人民期盼合肥至武汉告诉公路能够途经金寨时,老将军立即给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写信,表达了家乡人民期盼的急迫心情。如今,合武高速公路正在轰轰烈烈建设之中。

    金寨县板栗特色产业生产一年上一个台阶,洪学智将军更为此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他每次回家乡都要问到板栗生产。1990年10月30日,他在金寨题词:“发展板栗,大有作为。”1994年6月7日,将军在他的故乡双河镇职业中学,幽默地问校长余述清:“板栗生虫是在成果之前还是成果之后?”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他开怀大笑。在他的直接过问下,金寨板栗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八十年代初,金寨板栗零星、分散、粗放式经营,年产量仅75万公斤。目前已成为金寨县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年产板栗1.5万吨。金寨已成为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大县。“铁杆庄稼”成为老区增收的支柱产业。栗农们笑哈哈地盖起了“板栗楼”,购来了“板栗车”!

    老区腾飞,教育先行。洪学智将军十分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每次回来,总是到家乡的学校看望广大师生,询问山区教育教学情况。梅山一小留下了老将军的脚印,双河职高校园回荡老将军爽朗的笑声……他先后为家乡教育事业牵线搭桥引进捐资达数百万元。1997年5月,洪学智将军看到家乡双河职高教学条件简陋,他双眉难以舒展。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敬德先生捐资50万元、省政府拨款20万元,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筹资35万元,给双河职高建起一个集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楼??敬德楼,洪学智将军亲自挥毫题写楼名,并参加了揭牌仪式。全军乡是洪学智老将军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红28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战场。到上世纪90年代,全乡中学和小学始终都是土墙瓦顶的危房。老将军看到眼里,急在心里。在他联系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天时公司董事长张勋贤先生慷慨捐助350万元,建起了全军勋贤中学和勋贤小学,使近千名师生在窗明几净的花园式校园里欢愉地探求知识。

    2002年5月2日上午,雨后的县城梅山格外清新亮丽。90岁高龄的洪学智将军携夫人张文和儿子洪虎、洪豹、洪小狮等,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是洪学智将军生前最后一次踏上故土,当时,洪学智将军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思维清晰,吐词清楚,声音洪亮。他无限深情地说,“人到老年,就对家乡特别思念,我这次回来沿途所见,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金寨这几年变化很大,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很高兴。”洪学智将军还特别叮嘱县里的领导,要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要解决好加工、贮存和销售问题,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我是回乡探亲嘛,你就不要再用北京的那些规矩来要求我了,要不然,乡亲们也不敢认我洪学智啦!”这是1954年8月,洪学智利用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之机,回到家乡,与家乡人民群众,话家常,说故事,哈哈谈笑风生。

    当时,洪学智第一次回到阔别20多年的故乡金寨县双河区省亲视察工作,轻车简从,只带了一名警卫员就回来了。他从县城出发步行30多里路,翻山越岭,赶到双河老家。区委领导提出:“家乡刚解放,社会治安情况还比较复杂,请将军在区委机关食宿。”洪学智风趣地说:“请假回来探亲的,如果食宿都不在家里,那还叫什么探亲呢?!”他谢绝了县区领导的安排,住到堂弟洪学成家。

    “洪学智回来了!”乡亲们听说老首长回来了,争先恐后地要上前和他拉拉手,亲切叙谈。陪同的地方干部和警卫从安全考虑,不让更多的群众靠近。洪学智忙说:“我离家这么多年,乡亲们想来看看我,这是人之常情嘛,你们不要再阻拦他们了!”接着,又热情地说:“来来来,大家靠近一些,我要和乡亲们合个影。”警卫员赶忙拿起相机,拍摄下洪学智和家乡人民骨肉情深的珍贵一幕。洪学智和乡亲们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在家乡无拘无束地探亲访友,吃粗茶淡饭。他鼓励乡亲们说:“国家刚解放不久,大家目前的生活肯定有些困难,但是你们一定要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爱党爱国爱军是将军的孜孜追求,爱人民爱家乡爱故土是将军的难割情怀。情殷殷,亲切切。斯人已去,乡音犹在。

    洪学智将军为人光明磊落,正直坦诚。2002年5月回家乡时,他参观金寨烈士陵园后,带着三个儿子一道到老家祭祖,并把南溪、双河镇的亲戚接到县城县委招待所。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生产情况,并要求亲属带头发家致富,不要重男轻女,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摆了几桌菜请亲属吃饭,坚决不让县里面安排,最后实在拗不过县里的热情,吃过饭后他让经办人员把发票交给他,他自己掏钱付了账。 “不要给县委、政府添麻烦”。洪学智将军的高风亮节,让在场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为之动容。1984年春节,家乡的同志专程赶往北京,拜访时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将军。他在家中热情接待了家乡客人。当聊起家乡的计划生育工作,其中涉及到一位违法政策的村民正是洪学智将军的亲戚时。洪学智将军严肃地说:“别人都把眼睛盯着,如果我们不严格遵照政策办事,那许多事情实在没法开展下去。就按政策办”。这一次会面给家乡的人民再一次感觉到老将军的正直与宽厚。1974年金寨旱灾严重,很多人家都断炊了。有位孕妇联合将军的亲戚们给洪老写信求助。洪老收到信后很着急,和有关部门商讨,从部队的军粮中调配了几卡车红薯干开到金寨,将这些红薯干分给全县的怀孕妇女以度荒年,并说部队也很紧张,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让县领导带他向老家人表示歉意。那年怀孕的妇女都知道是洪老救了她们,有的妇女还留一小包红薯干小心地用布包好,留给孩子长大后做纪念,为的是不忘洪老的救命之恩,也让人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洪学智将军对家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求严格,无论是家乡干部进京看望他,还是老将军回到家乡,他总是谆谆告诫,殷殷教诲。他常常一往深情地说,金寨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在老区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十分光荣,而且责任重大。他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发扬光荣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时刻把老区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与群众多交流、多交心,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他要求一定要搞好扶贫开发,帮助人民尽快富起来。要重视教育科技工作,努力培养人才,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板栗、茶叶、水果和水产养殖业,广开门路,拓宽思路,创新机制。他特别要求家乡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身体力行,艰苦奋斗,干什么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出发点,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各项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洪学智将军常说:“作为立夏节起义的参加者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中的一员,我为老区红军和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的一点贡献而自豪,并对老区人民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革命英烈充满着由衷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1991年,听说金寨县建起红军八角帽式的红军纪念堂,洪学智将军立即题写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获悉长岭乡长山冲红军烈士墓地得到很好保护时,洪学智将军饱含深情地题写了“红军烈士墓”寄回家乡。2004年,《金寨红军史》(送审稿)送到洪学智将军手中。他感到由衷高兴和无比欣慰,一方面含着热泪读完了这部鸿篇巨著,另一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十分严肃地说:要尊重历史,要写好红军队伍,要写好英雄的人民,不要用过多的笔墨写他。并欣然提笔,字斟句酌地认真为《金寨红军史》作序。此外,洪学智将军还为《金寨报》和《金寨县革命史》分别题写了报名和书名。在金寨板栗丝茶文化节开幕时,他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处处题词,封封来信,无不饱含着洪学智将军对家乡的浓浓深情。

    初心不改,扎根在人民中间

    在“文革”中,洪学智将军被作为“三反分子”和“吉林省最大的走资派”,遭到了造反派长时间的批斗和关押。1970年6月,吉林省革委会专案组又将他秘密下放到吉林省通辽金宝屯胜利农场(现内蒙古哲里木盟金宝屯胜利农场)劳动改造。专家组向他家属封锁消息,在洪学智被关押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妻子张文都不知道丈夫的具体去向,直到1970年底专案组才告诉她。

    1971年春节,他女儿洪炜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探亲假,刚回到长春,就从妈妈那里听说了父亲在农场的消息。当天晚上,洪炜和弟弟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登上了去金宝屯的火车,再到郑家屯转车,下了火车又搭上回农场拉煤的牛车。

    东北大地寒风刺骨,洪炜和弟弟裹着棉袄,躺在煤堆上,依然浑身透冷。走了老半天,吱吱呀呀的牛车才把他们拉到农场。

    洪学智从1968年6月被造反派关押后,已经有两年多没见到家人了。此时,他正在白菜窖里倒白菜,得知女儿和儿子来看他,从菜窖里踩着梯子爬上来。映入女儿眼帘的是又黑又瘦的父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考察“水口战役”红军烈士埋葬地(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考察“水口战役”红军烈士埋葬地(组图)
·特稿:在那起死回生的地方(组图)
·特稿:全国首家红色新闻史料馆在四川创立(图)
·特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党建工作开启“互联网+”新模式(组图)
·特稿:迎春纳福辞旧岁 齐聚安源贺新年——安源纪念馆诚邀海内外游客春节期间携家人前来
·特稿:海军诞生地纪念馆举办2019趣味职工运动会(组图)
·特稿: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一行到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祭拜先烈(组图)
·特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谊永恒——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举办2019“在京革命后代”新
·特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情谊永恒——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举办2019“在京革命后代”新
·特稿:小东岭高级将领会议: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军事会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业坤:“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首!”——写在《上
特稿:“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首!”——写在《上将
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考察“水口战役”红军烈士埋葬地
肖锋: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考察“水口战役”红军烈士
特稿: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考察“水口战役”红军烈士
洪荣昌:在那起死回生的地方(组图)
特稿:在那起死回生的地方(组图)
张百庆:全国首家红色新闻史料馆在四川创立(图)
特稿:全国首家红色新闻史料馆在四川创立(图)
周恩来故居保安队员寒冬腊月忙演练(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