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
巍巍大别山、淙淙灌河水,她们以自己的博爱与无私滋养了生生不息的豫南儿女,中原名县——商城就坐落在这山水相依的怀抱之中。山绕水依的商城是一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土地,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商南起义”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刘伯承等多位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八万多英雄儿女为革命捐躯。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也锻造了几十位商城。
籍开国将星(部分后划入安徽省金寨县),曹思明就是这众多将星中璀璨的一颗。
一
从商城县城向西大约30公里,这里有一个不大的山村,那里小山连绵,两山之间铺着肥沃的农田,勤劳的人民在这里世代劳作着,这片土地就是晋家湾,她是商城县观庙乡姚榜村很普通的一个村落,但一位声名显赫的将军就从这里走来。
曹思明故里晋家湾
1917年的晋家湾,冬天似乎来得早了些,贫寒的农民们正猫着冬呢!农历十月二十四(公历12月8日)——“大雪”过后的第二天,佃户曹继昌家传来的一阵婴儿啼哭声给这个小村带来了一时的欢乐。曹继昌的妻子刘氏为曹家生下了第三个儿子,家里虽很清贫,但孩子的可爱着实让家人高兴,家人按辈起名,给三子取名曹思明。父母节衣缩食、凭着自己的勤劳与坚韧养活着几个孩子,渐渐长大的曹思明聪明伶俐,深受父母和乡亲们的喜爱,大家都说这孩子若能上学,定能有出息。可曹家连生活温饱都不能保证,哪来的钱去上学呢!
曹思明8岁那年上学的机会终于来了,村里的地主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学习,自办了一所私塾,请了一位先生,得有一人照顾先生的生活,这时乡亲们想到了勤劳聪明的小思明,正渴望上学渴望知识的小思明哪里会放过这个用自己的劳动可以换得免费学习的机会。入学后,小思明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一边尽心尽力地照顾先生的生活起居,一边勤奋学习,课余还帮家里做农活,但成绩一直都十分优异,每次都超过了地主的孩子。可好景不长,两年后私塾改办成收学费的“洋学堂”,贫寒的家里哪来钱给他交学费啊!就这样曹思明在私塾学习两年后辍学了,不过这两年的学习却让他在日后的红军队伍里成了“文化人”,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以后从事我军政治工作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辍学后,曹思明帮父亲开荒犁耙耕种,艰苦的劳动练就了他的体魄与坚韧的性格。但辛勤的劳作却换不来温饱的生活,这也让曹思明深切感受到了世道的不公,从而萌发了朴素的阶级反抗意思。1930年冬,盼望已久的红军来到了曹思明的家乡,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先进行为让他高兴不已,他加入了村儿童团,为红军站岗放哨查路条,由于工作出色,1931年2月曹思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渐渐长大的曹思明经过革命的洗礼,已不满足站岗放哨查路条了,他要当红军,要为穷苦大众求翻身求太平。母亲很是舍不得这个聪明伶俐的儿子,父亲很开明,支持他的决定。征得父亲的同意后,曹思明就去央求在农会工作的二叔介绍其参加红军。1931年5月,二叔把曹思明领到附近的光山县双轮河区游击队驻地,找到游击队后,游击队的领导却嫌曹思明个子小瘦弱,说什么也不收留他。失望而归的曹思明并没有灰心,他意志坚定、愈挫愈勇。1931年7月的一天,二叔来找曹思明,二叔告诉曹思明,他认识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高敬亭,找高主席,兴许可以参加红军。兴高采烈的曹思明跟着二叔来到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新集镇,很巧合正碰上了高敬亭主席。二叔把曹思明参加红军的意愿、经历和决心一一汇报给高主席,高主席打量着这个质朴机灵的孩子,爽朗地笑了,转身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难得他小小年纪就有这份诚心,个子小不要紧,总会长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嘛!留在我这里当个传令兵吧!”
曹思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就这样不满14岁的曹思明终于当上红军了,从此开始了他70多年的戎马征程。
双轮河(河两边分别是商城县晋家湾、光山县双轮河乡)
二
参加红军后,曹思明被留在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通信班,每天既当传令兵,又当勤杂兵,送信、传令、站岗放哨、操练,他样样不落,乐此不疲地工作学习,只想多学点本领。
一天,高主席告诉他要调他到光山县双轮河区游击队,曹思明高兴地要命,终于可以上战场了,终于可以消灭那些平日里欺压农民的地主老财了。1932年4月双轮河游击队被编入地方独立师,不久又编入重建的红二十五军。曹思明在营里先当通信员,后当通信班长。由于他读过书、转述命令机敏准确又口齿清楚、勤快麻利,很快被调到团里当通信员。1932年6、7月间,蒋介石疯狂发动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鄂豫皖苏区形式险恶,根据地一天天地在缩小,瘟疫流行。曹思明不幸也染上瘟疫,他全身浮肿、乏力,根据地缺医少药,瘦小的身躯被病魔折磨的奄奄一息。后来遇到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给他开了点草药,坚持服用,曹思明居然神奇地一天天好起来,他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参加了光山县砖桥镇战斗。1933年6月又参加了激战40多天的黄安七里坪战役。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约3000名精兵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下奉命从根据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17岁的曹思明随大部队一起开始了漫漫长征路。红二十五军近3000将士经过独树镇血战、庾家河战斗等千难万险终于在1935年初胜利到达陕南地区。到达陕南后,红二十五军便开始了创建新根据地的工作,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在陕南建立了人口近50万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发展到3700余人。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顺利北上,7月,红二十五军又奉命离开陕南继续西征。8月,部队到达甘肃陇东的泾川地区泾河边上的白水镇。8月21日天下大雨,红军冒雨渡河,部队刚过一半,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道路泥泞不堪。这时,突遭马鸿逵35师208团1000余人匪徒骑兵团的堵击,敌人企图把红二十五军后卫部队压在河边吃掉。形势险恶,情况危急,战斗惨烈。军政委吴焕先临危不惧,当机立断,亲率一部兵力直插敌人侧后,并高声呼喊:“同志们,决不能让敌人逼近河边,压住敌人就是胜利。”激战中,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胸部,顿时血流如注。他使劲按住胸口,忍着巨大的疼痛,继续指挥部队冲锋,抢占制高点,把敌侧后截成两段,在战斗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吴焕先停止了呼吸,牺牲时年仅28岁。吴焕先是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为了开辟苏区,建立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与红军干部战士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深得官兵的信赖与爱戴。曹思明和红二十五军的全体将士一样万分悲痛,吴政委的牺牲更坚定了他革命的意志、胸中复仇的烈火勃然而生。
过了泾河后的一天下午,曹思明所在的223团担任全军的前卫,途中遭遇敌人,战斗非常激烈,团长张绍东命令曹思明到指挥所向徐海东副军长报告军情,去指挥所要通过一段约300米的开阔地带,在火力的掩护下,他迅速向指挥所跑去,快到指挥所时,他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右腿,大腿骨折,鲜血直流,当即倒下,但他强忍剧痛,扑在地上向指挥所大喊有重要情况报告军长。指挥所听到后用火力压住了敌人,几位战友奋不顾身地跑过去把曹思明拖到了指挥所,他躺在地上向徐海东报告了军情。他的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徐海东的高度赞扬。徐海东立即指示医务人员给曹思明包扎救治,并指示一定要用担架把他抬到目的地。
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途经豫鄂陕甘四省,转战近万里,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红二十六军汇合。长征胜利结束后,因伤口内有碎骨,弹头又有毒,总化脓不止,曹思明被送到后方医院深入治疗。医院初步决定把他的右腿锯掉。曹思明听说后坚决不同意,右腿锯掉后还怎么生活啊!更不要说参加战斗了。医院也尊重了曹思明的态度,检出了碎骨后,不断地在伤口上涂药,很幸运,3个月后伤口基本痊愈。(新中国成立后,曹思明被评为二等乙级残疾。)这时,上级命令他担任后方医院管理员,一边养伤、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他珍惜这每一寸光阴,力争为党多做工作。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后,曹思明已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36年5月,他光荣地转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至11月,他先后参加了在陕西省山阳县和商南县歼灭唐词同、张汉民的战斗。
三
1936年12月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再次合作共同抗日。1937年2月曹思明调任前敌指挥部政治部文工团保管员。“七•七”事变后,曹思明入红一军团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管理员,后任区队长,1937年9月,他随改编后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后奉命带领随营学校一队进驻五台山地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充队伍,建立各种抗日组织,并为部队稠粮筹款。1938年12月任曹思明任随营学校一队政治指导员,随八路军一一五师(又称东进支队)东进山东。到鲁西地区后,任东进支队教导大队政治处干事、股长,进驻陆房地区整训。不久日军大扫荡,在陈光代师长的指挥下,八路军成功突围。曹思明率领所部陆房突围后,到鲁中莱芜费县及其以北的沂蒙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后来进入鲁南抱犊崮大炉地区(今苍山县)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秋,曹思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直工科科长,不久转入滨海地区的临沭、莒县、十字路、蛟龙汪一带活动。1941年11月后调任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1943年8月起任山东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反“扫荡”斗争和天宝山、临朐、莒县、十字路、蛟龙汪等战役战斗。曹思明是政工干部,但每遇战斗,他都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多次负伤,展现了一名指挥员的英雄战斗精神。在一次袭击滨海郊区日寇据点的战斗中,他带领八路军勇猛冲杀,日军的一颗子弹打在他小腹的皮肉里,无法拔出弹头,曹思明咬住牙关、忍住剧痛命令八路军战士拼命挤压他的腹部和伤口两侧肌肉,硬是把腹腔里的子弹挤了出来。几年的战斗锤炼,曹思明也成长为一名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基层指挥员。
抗日战争时期的曹思明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坚持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曹思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前往重庆。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背信弃义国民党却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曹思明又一次投身到为人民求解放求太平的伟大斗争中去。
1945年11月起,曹思明任滨海滨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他开创性地开展政治工作,他在机关、部队、民兵中开展“消灭还乡团,保卫胜利果实”、“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思想教育。并积极通过诉苦运动揭露了国民党还乡团的残暴行径,大大提高了官兵的阶级觉悟。1948年7月至1949年2月任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这期间,曹思明先后参与组织了解放高密、胶县、诸城和潍县的战斗,他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9年2月,曹思明入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四部直属大队学习,4月起在苏南军区政治部休息,6月起任苏南军区苏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思明任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东军区(后改为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9月曹思明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58年入南京军区速成中学学习。1960年6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政治委员,1963年9月任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第一政治委员兼舟山地委第一书记。他不辞艰辛,上海岛、下连队,访乡村、察民情,处处发扬老红军的优秀工作作风,为我国的海防建设和舟山地区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次,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实情,曹思明入住舟山一渔民家,细心的秘书准备为将军单备碗筷等生活用品,将军说:“单备碗筷怎能与渔民们建立融洽关系?!”秘书了解将军,就没有再坚持,秘书知道首长战争年代多次负伤身体不是太好,接着说:“首长!生活用品我就不给您单备了,但岛上水质不好,我总该为您准备一个保温杯吧!” 曹思明说:“什么也不带,我是去工作的,不是去当官老爷的!你说条件艰苦,再艰苦能超过长征时期吗?长征路上我们常常没饭吃、喝脏水不照样胜利挺过来了嘛!即使说不准哪天我得了病,这里离医院不远不要紧的!再说,渔民那里越是生活条件差越说明我们工作没做好,这时我们当干部的越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就这样曹思明带着秘书和舟山渔民同吃一锅饭、同饮一瓢水、同睡一间房达一年有余,很少回家。他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直到现在,在舟山一提到曹思明的名字,上了年纪的渔民还会打开了话匣子,啧啧称赞。
因为工作扎实勤奋、办事公道正派,1971年2月,曹思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新疆军区(当时是大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1972年5月,任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1973年6月,杨勇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曹思明仍为新疆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第三书记,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党委第三书记。他和赛福鼎•艾则孜、杨勇等人密切配合,勤奋工作。曹思明非常注重民族团结,他踏遍天山南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祖国西北地区的安全稳定、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4年曹思明在新疆军区师以上干部培训班上(左一司令员杨勇、左二第一政委赛福鼎•艾则孜)
1975年8月,曹思明调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党委副书记,参与领导总后勤部工作,1978年3月兼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总后勤部是“文革”重灾区,曹思明一到任,在总后党委领导下,他摒除派性,大胆开展工作,抓好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平反冤假错案。为我军后勤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77年8月曹思明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85年解放军后勤学院部分新老领导合影(右三政委曹思明、右五院长徐芳春,中李聚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