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涌现出许多默默无闻的开国元勋,他们用伟大无私的革命精神为中国作出贡献。此要说的这位人物就是毛泽东的至亲贺敏学。
贺敏学是毛主席在1954年称为“三个第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三个第一即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山第一,横渡长江第一。贺敏学,江西永新县禾川镇人。贺敏学从小聪明伶俐,爱打抱不平。他7岁开始在南乡道南书院念书,16岁考取了禾川中学。
1926年初,贺敏学同一批永新籍青年学生转学吉安阳明中学读书,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贺敏学离家后,拜名师学武艺,练就了一身功夫。在后来艰难曲折、险象环生的革命生涯中,还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于1925年7月闯荡省城南昌,投考军官子弟学校,随后在北伐前夜加入国民党。1926年9月中旬,贺敏学引导北伐军由茶陵经莲花进入永新境内,赶走盘踞永新的军阀孙传芳所部。
1927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任永新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此时,大革命正处于低潮,白色恐怖蔓延全国,每个共产党员都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贺敏学在关键时刻毅然“转党”,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贺敏学与革命群80余人遭到逮捕。在狱中,贺敏学秘密组织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在贺敏学领导下坚持狱中斗争。
1927年7月26日,永新、宁冈、安福、莲花四县农军汇攻永新,营救出所有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四县农军负责人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部,贺敏学、袁文才、王佐为副总指挥。不久,国民党军来攻永新,贺敏学、贺子珍等带领永新农军1000多人,偕同中共永新县委领导人刘真、王怀、刘作述等,随袁文才、王佐进入山区,坚持革命斗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前期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改编后上井冈山。贺敏学进入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学习军事,结业后。毛泽东特意安排贺敏学在袁文才、王佐所部工作,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党委书记,协助党代表何长工对袁文才、王佐及其所部做好政治思想工作。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贺敏学担任永新县赤卫大队大队长。在龙源口战斗中,贺敏学率领的永新赤卫大队与袁文才率领的三十二团一部埋伏在老七溪岭的高山密林中。当敌人开始进攻红军阵地时,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敌前线指挥所,造成敌军全线崩溃,将敌军一个团全部歼灭。龙源口大捷,取得了第一次反“会剿”的胜利,湘赣边界斗争进入了全盛时期。
贺敏学后来当起了媒人,让自己的妹妹贺子珍和毛主席结合,成了毛主席的大舅子,当时,有人就认为贺敏学是一个特殊人物了,但他却说他妹妹与谁结婚,是她的缘分,他自己还是他自己,自己的身份不会随之而改变,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党员。1933年,贺敏学因为执行毛主席的正确决定,被共产国际代表撤销职务,毛、贺两家的亲人都遭到了打击,还被诬陷为反党罪行。毛主席在一次座谈会上曾对贺敏学说,因为他的原因,让贺敏学受了牵连,才被这些人故意整治。
贺家可谓满门忠烈。在整个革命斗争中,先后有10多位亲人为革命献身。贺敏学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县委书记,战争年代叱咤疆场,在长期斗争环境极端复杂的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不畏艰难,英勇顽强,多谋善断,屡立战功,赢得了下属的拥戴,同级的敬重,上级的信任。先后7次负伤,临终前还有两颗子弹在身上没有取出来。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先后在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和挺进纵队工作,后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参谋处长,联抗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团长,苏浙军区第3纵队7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师长,第3野战军27军副军长,指挥27军的渡江等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