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9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签发命令(军勋字第5号命令),授予俞金辉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成为莆田市荣膺殊荣的少有的一位老红军!2009年9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发文[闽委干(2009)310号]通知:余金辉同志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俞金辉(原名:苏瑶),1920年9月,他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8岁左右进“东渡私塾”学习(即东泉列宁小学)。
东泉村,是闽中地区最早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早从1928年开始,这里的农民运动就已经如火如荼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莆田党组织创建的第一所红色学校—东泉(东渡)列宁小学、红军“飞白诊所”、第一批中共农村党支部、第一个中共农村区委、第一支农民武装、向反动武装打响第一仗等,都发生在这里。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打破了山村的寂静,成了中共莆田县委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10-12月,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巡视员邓子恢同志巡视闽中时 ,也住在这山村里领导闽中的土地革命运动。
据俞老回忆,小时候,他家贫如洗、无一厘农田。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苦孩子。不到10岁就当了放牛娃,十来岁就当了挑夫。来往在家与西天尾集市的山路上。三餐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的,野菜米糠糊充饥已是很好的享受了,日子过的相当苦!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战略转移,闽中党组织一时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从而先后在莆田罗汉里、常太、永泰山区开辟了“莆永”根据地并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3月,由于俞金辉在列宁小学里接受过革命的教育,年仅15岁的他毅然参加了游击队,被编入福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二支队,从一名通讯员开始,逐渐成长为游击队员。在莆田一带先后参加了拔除民团岗楼、袭击长岭据点、攻打黄石区行署、河村桥截车擒敌等战斗!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战方针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二支队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18岁的他加入了抗战队列。1937年12月,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泉州事变”,包围了独立大队驻地并缴了战士枪械。后经新四军与国民党交涉,全体指战员才幸免于难。1938年4月,奉中共中央东南局、闽粤赣省委命令北上抗日。在杨采衡、雷光熙同志的带领下,经过一个月多的艰难行军,于1938年5月队伍顺利到达皖南(安徽太平),受到了叶挺将军、张云逸参谋长的接见。在新四军期间,他先后在新四军军部特务营警卫连、江北指挥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新四军第二师六旅、五旅15团等部队。参加了著名的安徽清江战斗、江苏淮安战斗,后转战在安徽、江苏、山东等抗日战场,直至日本宣布投降。
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变,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2月20日—2月23日,他参加了由陈毅、粟裕指挥的著名的莱芜战役,短短数天,粉碎了国民党军南北夹击,逼迫华东野战军在不利条件下与其决战的阴谋。这一战役歼敌速度之快、俘敌数量(5.6万人)之多,都创造了解放战争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他参加了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组织指挥的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此战役虽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为复杂。但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1949年4月21日—1949年6月2日,他参加了由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粟裕、张震、张爱萍组成的总前委组织指挥的渡江战役,一举渡过长江、攻克下南京。马不停蹄,又参加了上海战役,攻克了大都市上海。
1949年夏,随着隆隆的炮声,他随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第25军回到阔别11年之久的福建老家,参加了解放邵武、南平、福州、厦门等地的战斗。
解放后,他在福建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三野战医院、第十七野战医院、宁德海防支队等单位任职。由于他在战争中过多的负伤造成身体的伤害,1961年8月,经福建军区政治部批准,俞老回莆田疗养。1983年5月正式离休!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建立新中国,他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党的伟大事业!他一生军旅生活、南征北战,一次次地从死神的魔爪中挣脱出来,又一次次地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去!他自己也说不清受伤多少次,死里逃生多少次,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伤残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