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江西新余2018年3月7日电(张款)2月6日,为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红色精神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号召,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三名大学生张款、谢子辰和袁竟利用寒假返乡契机,前往家乡的罗坊会议纪念馆遗址,学习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及红色文化,并主动为游客当起了讲解员。
重温峥嵘岁月
位于新余之东、袁河之滨,北邻清萍公路的罗坊会议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是一组颇具民族风格的以四合院为主体的建筑群,内设有罗坊会议旧址、兴国调查陈列会和新余各地革命史陈列等八处革命历史纪念地。
隐藏在小径深处的罗坊会议纪念馆散发出一种典雅而又十分质朴的气息,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红军架桥曾经用过的民船,船上积累的灰尘像是在向游客述说着这段革命历史的厚重感和罗坊会议在我党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外有国民党的大规模“围剿”,内有李立三的主观主义估量,罗坊会议的召开是迫在眉睫且恰合时宜的。从当时来看,此次会议正确决定了击败敌人进攻的战略——“诱敌深入”作战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为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长远来看,罗坊会议对于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兴国调查陈列馆,便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罗坊结缘的印证。1930年十月下旬,毛泽东同志对由兴国县送来的农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并且于罗坊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兴国调查》一文,此文不仅为当时的土地革命找到了依据,其中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调查精神,在8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罗坊会议纪念馆只是新余各地革命史中的一小部分,但它所要向当代人传递的精神却是绵延不息的,革命的先辈为我们打下了这一片大好河山,如今的我们虽不再需要浴血奋战,却仍应激流勇进,时刻保持“不进则退”的警惕意识,继承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秀出中华儿女的本色!
小众,不该被遗忘
罗坊会议纪念馆的讲解员是一位六十多岁的爷爷,可能是由于爷爷的和蔼幽默和言语之中透露出的那一份沉着和干练,跟随他把纪念馆游览一遍过后,队员们一行三人跃跃欲试,都想尝试一下这份让爷爷嘴角上扬的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或是图新鲜,又或是玩性大发,队员竟像小孩一样争了起来,逗地一旁的爷爷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馆里的人越来越少了,老年人走不动,中年人走不开,年轻人走不来哟,你们啊,少了,少了哈哈哈”,爷爷说这话虽是带着玩笑的语气,但其中深意却也不言自明,我和队员们都没有说话,但是脸上多了一丝严肃、一丝自豪和一丝诚恳。
讲解的过程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从准确的背稿到流利的表达再到有感情的讲解,是讲解每一个小部分都必须要准备的基本功。经过无数次的卡壳、断节、重来,我们小组成功录制了十几个讲解视频,而讲解员爷爷则全程陪同。
负责拍摄的组员谢子辰感慨道:“真的,一个纪念馆可以没有游客,但绝对不能没有讲解员。”讲解员的重要不止于每天给游客传达他已经烂熟于心的讲解稿,而更多的是在告诉游客:“不管你们什么时候来,你一定不会孤单。”
也许对于现在年轻的一代人来说,革命已经有些距离,战争则仿佛是久远的神话故事,革命前辈则是故事中遥不可及的英雄。固然,我们不能也不想再经历那一段历史,但当我们走进纪念馆这个“时光隧道”,当历史中那些点滴就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那不是故事,是血淋淋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