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文化>>正文
特稿: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探析
2016-11-16 17:17:10
作者:刘建平、王昕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在长征过程中,先后有3支红军部队转战于三湘四水之间,足迹遍及湖南省48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地域之广,影响之大,在湖湘大地书写了一段段的载入史册的传奇故事,也为我省留下了大量极其宝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经过长期岁月的洗礼,如何妥善保护及合理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的不可忽视的现实性思考。面对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必须要统筹规划,科学发展,深度保护,合理利用。加强湖南省区域内外合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

    关键词: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

    红军长征历尽艰难险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在中国革命史、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堪称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湖南既是红六军团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二、六军团会师后长征的出发点,而“通道转兵”更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起死回生的重要转折点。[1]可以说湖南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经过的极其重要的地区,正是在广袤的湖湘大地上,红军开始逐渐克服“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一往直前的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渡过了生死存亡的危局。红二、六军团以及中央红军在湖南境内谱写了一曲曲英勇雄壮的英雄赞歌,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革命先烈们在湖南长征中走过的光辉足迹、众多相关的历史建筑、历史史迹等,它们既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特别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一、红军长征途经湖南的光辉足迹回顾

    红军长征在湖南经过的县份多、地域广、影响大。湖南既是红六军团西征的落脚点,又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出发点。从1934年7月23日至11月7日,任弼时、萧克等率红六军团奉命先遣西征途经湖南;1934年10月16日至12月18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六千余人长征进至湘南;1934年11月至1936年1月19日,任弼时、贺龙等率红二、六军团在湘西建立根据地,开展斗争,其后誓师长征,挺进湘中,由湘入黔,北上抗日。这三支长征的工农红军队伍在先后一年半的时间里,途经湖南现在的9个市州48个县市区的广大地区,谱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长征史诗。[2]

    1934年夏末,第五次F反“围剿”在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下,败局已定。中央苏区在蒋介石的重兵包围和猖狂进攻下,根据地不断丧失,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随时面临着被全部消灭的可能,中国革命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中共中央被迫决定开始实施战略转移,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就地开展游击战争。为配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经李德提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同意,决定以红六军团为西征先遣队提前奔赴湖南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向红六军团及湘赣军区下达《关于红六军团转移到湖南创造新根据地问题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经过短时间的准备,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等人的率领下,从江西遂川横石和新江口出发,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湖南中部地区进发,揭开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序幕。红六军团不畏艰险、日夜兼程,英勇奋战,先后突破几道敌人的封锁线,于8月11日抵达桂东县寨前圩。次日,又于该地召开了庆祝突围胜利誓师西征大会。会后,红六军团千里迂回大湘南,抢渡湘江,主动南下。经过蒋家岭战斗、城步莲花桥战斗、通道小水大坡界战斗、靖州新厂战斗等众多激烈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沿途设阻之敌。顺利进入黔东,并于10月24日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创建了湘鄂川苏区。英勇的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牵制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于10月上旬也纷纷做好了准备,分别集结,10月12日相继出发。10月21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后,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在获悉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消息后,遂决定去湘西与之会合。10月30日,中央红军前锋攻克湘南汝城。11月4日,突破敌第二道封锁线。11月15日,又占领临武,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然而由于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甬道式行军,行动迟缓,暴露了战略目标,使得红军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面对蒋介石在湘桂边境的重兵围堵,中央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英勇奋战,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12月1日强渡湘江,冲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损失惨重,此时中央红军已由最初的八万六千余人锐减了5万余人,仅剩余3万余人。这也引起了红军中各级将领和广大战士对“左”倾机会主义者的严重质疑和愤慨。12月10日,中央红军进入怀化通道县境内。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完全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至此,中央红军离开了湖南。

    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创建了湘鄂川苏区,在当地不断开展武装斗争,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有力的的支援了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1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边省委正式在大庸(今张家界)成立,后移至永顺塔卧。根据地建立后,先后粉碎了国民党80多个团的六路围攻,英勇歼灭敌军一万余人。出于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的形势需要,1934年11月25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深入湘中及湘西,协助中央红军歼灭沿途围堵之敌。12月5日,贺龙、肖克等人率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进发,先后攻打沅陵、桃源、常德等地,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冲破敌人的包围封锁。其后,红二、六军团继续坚持在湘西地区进行斗争,多次打败来犯之地,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英勇作战,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坚守根据地长达一年之久,并通过扩红发展到一万七千余人。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根据敌我形势的变化和党中央的命令撤离根据地,在桑植举行突围誓师大会,挺进湘中,转战南北,机智灵活的冲破了国民党的层层封锁,胜利实现了出湘入黔的战略目标。

    二、湖南省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在湖南经过的红军长征部队分别是红军第六军团,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第二、六军团。他们所途经的地方有九个地区的四十八个县(市)。分别是郴州地区的桂东县、汝城县、宜章县、桂阳县、临武县、资兴市、嘉禾县、郴州市;永州地区的新田县、宁远县、蓝山县、道县、江永县、江华县、祁阳县、双牌县、零陵县;邵阳地区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洞口县、隆回县、绥宁县;吉首地区的永顺县、龙山县、沪溪县;张家界地区的桑植县、永定区、慈利县;怀化地区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溆浦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沅陵县、新晃县、辰溪县、会同县;娄底地区的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益阳地区的安化县;常德地区的桃源县等。[3]在这片广袤的湖湘大地上,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又珍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如下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征:

    (一)分布广泛,种类齐全

    红军长征在湖南所经过的九个地区的四十八个县(市),保存下来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围绕红军长征途经的这些县城、乡镇成点状分布,根据相关文物保护名录统计约有150余处,但相对而言,怀化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永州市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相对集中,数量较多,集群优势比较明显。同时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种类齐全,按照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战争战斗遗址、著名战役、名人故里、会议遗址、红军故事等五种类型。如:工农红军活动纪念馆(增日乡增日村)、桂东县红军村、誓师西征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红军楼”、红军墓、红军标语、塔卧镇中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碑等战争战斗遗址;延寿阻击战、百丈岭战役、蒋家岭会战、血战湘江等战役;贺龙元帅故里、粟裕故居、萧克故居、廖汉生故居等名人故里;“红六军团誓师西征”座谈会、抢渡湘江战前会议、“小源会议”、通道会议等会议遗址;“半床棉被”、“瑶民大妇勇救红军战士”、“四爷爷帮助红军过桥”、“肖克让水给战士喝”等众多红军故事。同时,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很多与优美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遗址较多,保存较好

    湖南省作为红军长征中所途经的重要省份,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传奇故事和众多光辉事迹。他们战斗过、生活过、驻足过的广大地域至今仍可以寻找到他们当年的足迹和历史的身影。大量保存下来的会议遗址、战役战斗遗址、根据地机关遗址等历经八十年岁月的洗礼,在历史的沧桑巨变中矗立不倒,默默讲述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根据调查和统计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中的红军遗址数量多,约有100余处,在相关部门的精心维护和人民群众的自觉保护下普遍保存较好。如:湘南起义指挥部、梨山纪念亭、邓家祠堂红军标语、县总工会院内“红军墙”(湖南最大标语)、抢渡湘江战前会议会址、小源公祠、冷水镇红军纪念碑、钟水河渡口、祠市公社红军烈士墓、岸山红军烈士墓、道县茶园渡、潇水浮桥、何氏宗祠红军墙、洞口县花园红军桥、红军街、西中红军烈士纪念碑、肖氏宗祠红军标语墙、半边庵战壕、十字铺红军亭、鸡公坡红军纪念亭、湖南坡红军战场遗址、马颈坳渡口、金鞭溪红军路、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龙堰峪、红军长征便水战斗遗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纪念馆、通道小水战斗纪念碑、通道县红军标语、红军驻足地“吉新庆”南货铺、“新裕”锡矿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大水田红军长征纪念地等,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

    (三)底蕴浓厚,特色鲜明

    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底蕴浓厚,人文资源突出,具有鲜明的特色。红军长征在湖南经过的地方就是很多红军湘籍将领的故里,主要有贺龙元帅故里、粟裕故居、萧克故居、廖汉生故居等;另有有不少湘籍将领长征再次途经湖南家乡,如:毛泽东、左权、李志民、彭绍辉、宋时轮、谭家述、王震、谭政、肖克、唐延杰、耿飚、宋任穷、杨得志、邓华、唐亮、廖汉生、方强、苏振华、杨勇等,不可不谓名人众多,而这些湘籍将帅的故居、纪念馆、英雄事迹,无疑更加丰富了我省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特殊的集群效应——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与红军长征在湖南。这些湘籍革命家在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时期的表现,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流传下来的有形的、无形的史迹,都是极其珍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同时,湖南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9个,为数众多的伟人故居、革命纪念碑、纪念塔、革命遗址、旧迹、活动场所以及与革命有关的文献、图片等,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不少就是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交相辉映,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了湖南作为红色资源大省的地位。

    三、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价值

    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决定了其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中蕴含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革命道德情操,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个革命先烈的故事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以及爱国主义的光芒。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对于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价值

    红军长征在湖南时期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段,面临着“左”倾错误的军事指挥和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可谓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但也正是红军长征在湖南的这段艰险经历,使得广大战士和指战员认识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开始认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特别是通道会议,挽救了危机中的中央红军,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群众基础,准备了思想、组织条件[4]。同时红军长征过湖南,宣传了革命思想,撒播了红色火种,书写了英雄事迹,湖南党组织和湖南人民踊跃支援红军,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而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沿途众多的光辉足迹、历史事迹、建筑旧址等也成为宝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成为留给湖南人民和中华儿女的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是红军长征在湖南的真实见证,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时代记叙,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

    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以及中央红军在湖南境内谱写了一曲曲英勇雄壮的英雄赞歌,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革命先烈们的光辉足迹、众多相关的历史建筑、历史史迹等,它们既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特别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感知革命先烈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勇于牺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质,从而强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理解,更加自觉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而把这些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5]同时,对我们确立正确导向,树立鲜明旗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三)旅游价值

    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特殊的旅游价值,它是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红色旅游极其珍贵的特色旅游吸引物。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据统计显示,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湖南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4亿人次,实现红色旅游收入突破1600亿元人民币。目前湖南共有2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个红色旅游等级景区,成功打造了多个红色旅游品牌。如怀化通道举办了“红色通道美丽侗寨”纪念通道转兵80周年暨2014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同时,其中不少红色旅游景点正是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桑植)、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新化)、恭城书院(通道)等。进入2016年,湖南省红色旅游迎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湖南红色旅游发展必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好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价值,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传承红色文化 决胜脱贫攻坚——金寨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无
·陕西三秦红色文化传播中心:传承红色记忆 弘扬长征精神——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走进
·张铮: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革命传统——全国首部地方民藏红色文献精品图集出版
·特稿: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革命传统——全国首部地方民藏红色文献精品图集出版
·红色文化进校园 革命精神润童心——“铁血长征——福建儿女长征史迹展”巡展走进龙岩市
·王昕伟: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湘潭大学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艺术作品展
·特稿: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湘潭大学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艺术作品展”
·特稿:传承红色文化 决胜脱贫攻坚——金寨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赵瑾、谢菊莲、胡遵远:传承红色文化 决胜脱贫攻坚——金寨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调查与
·特稿:传承红色文化 决胜脱贫攻坚——金寨县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湖南长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探析
七绝 望远镜.罗盘(图)
王欢、朱璧君: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捐赠中国工农红军
特稿: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捐赠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
邢卫锋:《孙中山邓演达文献与研究》出版(组图)
特稿:《孙中山邓演达文献与研究》出版(组图)
特稿:青天河精神纪念馆(组图)
特稿:湖南汝城县档案馆展示红军长征时期文物史料(
特稿:湖南汝城发现国民党对红军的反面宣传单(组图
邓小燕:大爱无疆,永远相伴(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