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历史往往会演出一幕幕相似的喜剧:1966年春,《中国青年》杂志曾要求毛泽东为拦惊马舍身救儿童的刘英俊题词。
然而,收到的却是毛泽东专为《中国青年》写下的刊名。
领袖自有领袖的考虑。
没想到20年后,台湾一家电影公司到大陆拍摄祖国壮丽山河风光片,片名为《中国》。那时台海局势还没有多少缓和迹象,影片摄制完成后,编导者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法片名,从古到今,从台湾到大陆,最后选定了两个飘逸的行草字体。影片在台湾播映后,舆论大哗。此时方知片名为“毛体”,选自《中国青年》刊名中的“中国”二字。
但当时台湾执政者蒋经国,并没有像他的父亲蒋正中在当年重庆和谈时,对毛泽东的佳词《沁园春•雪》那样忌恨有加,以致召集文人墨客试图超越。蒋经国没有自己想重写片名之意,因为谁都知道,毛泽东不仅诗词造诣,而且书法艺术,都已是当代无法超越的里程碑……
(附:作者邢华琪大校简历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军休干部 邢华琪)编者按:
邢华琪 历任北京军区组织处长,总政治部秘书局副局长、编研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党建工作和政治工作,曾参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党内和军内重要文献和规章的起草与修订工作,是知名的国旗文化和雷锋精神研究方面专家。编撰出版了《论雷锋精神》《雷锋之谜》《雷锋的真实人生》《雷锋全集》《雷锋日记中的故事》,六集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雷锋》等20余种雷锋书籍和电视纪录片,2000年10月随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向西点军校赠送个人撰写的《雷锋之谜》《永恒星座》等雷锋书籍;2016年3月以个人学者身份,应邀赴美国大中学校和军事院校(美方出资)讲授国旗文化和中国雷锋现象,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编撰出版了大型纪实图集《五星红旗》《国旗护卫队》及同名文献纪录片等,2005年、2007年分别在北京和武汉分举办大型“我爱你,五星红旗”摄影与书法艺术展。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10多项全国性图书奖。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惊涛拍岸,飞掠过多少岁月;
时代的画卷,色彩缤纷,波澜壮阔,记载下无数英杰。
回眸20世纪60年代,在中华大地上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其声势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群众在学雷锋活动中所凝聚的崇敬英雄的热烈程度,充满着民族向心力。
有人说,在共和国历史上,迄今有两个人获得诗的赞美和歌的吟唱为数最多,一个是领袖毛泽东,一个是士兵雷锋。毛泽东指点江山,开天辟地,从漫漫长夜中把中华民族引向光明,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世纪伟人。而普通一兵雷锋,并非站立历史舞台的出口处,“大风起兮云飞扬”,演出一幕幕悲壮的历史活剧。
然而,他却用无数平凡的小事,用无悔无憾的人生,开创了一代新风。以至人们把美好的祝愿、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事物都与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至今仍在深深地怀念那个年代。
雷锋的效应也再次释阐,人们留给生活的痕迹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私产和几品官衔,也不在于散发着油香的铅字和歌功颂德的牌匾,那深藏在世人心中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丰碑,才是日月风尘侵蚀不朽的永恒纪念。雷锋和许许多多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英雄一样,并不在乎他们生命本身的长短。他们的业绩和精神形成的能量,辐射世代,超越时空;他们的生命过程里,那些超乎生命过程之上的永恒的精神,永远放射着光华,是无法丢弃也无法割断的。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镌入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点燃了千千万万人们心中的火花和激情。在雷锋精神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如今已成为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最忠实、最可靠的柱石和栋梁。
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命的图腾与涅 。可以说,丢失了英雄,就失去了维系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之桨。更可以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英雄而不知拥戴和崇拜的国度,是永远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英雄以强化的人生价值和人格魅力,给人以超越时空的启示。人类文明之舟载着他们的业绩和思想,从昨天走向今天。他们给人类精神之树添上了一圈又一圈年轮,他们的精髓作为一种结晶,已沉淀在人类精神文明的河床之中。不能只看到高大的树干和茂盛的绿叶,而看不到一圈圈的年轮;不能只看到被时代长河卷走的东西,而看不到沉淀下来的闪光的结晶。
岁月不会让一切离我们愈来愈遥远。走过昨天、跨越今天、又将拥抱明天的雷锋精神,如同传统之河中的民族精神一样,已绝非一个局限性、历史性的概念。雷锋精神不仅不会被时间的长河所湮灭,反而会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富有时代的色彩和魅力,并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身上延续,在延续中丰富,在丰富中发展,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