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周红兵: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 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组图)
2018-02-27 10:24:16
作者:周红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摘要]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要求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走在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前列、做示范。文章论述了《若干意见》《规划》的出台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也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总纲。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是伟大的历史使命。特殊历史地位和独特比较优势使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成为当然。21世纪以来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成为现实。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与对接,把赣南苏区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样板区、高标准的示范区。

    [关键词]赣南苏区  振兴发展  国家战略  区域合作  联动机制  一带一路  革命老区  扶贫攻坚  示范区

    一、《若干意见》《规划》的出台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也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总纲。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开头就强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特下发此文。经国务院2014年3月11日批复、国家发改委同月20日颁布的《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亦强调:原中央苏区被称为新中国的摇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60多年后,原中央苏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是处在欠发达、竞争力弱、基础设施落后梯队和大片区域。因此,《若干意见》《规划》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适用西部政策,通过政策洼地,形成发展强大引擎;《若干意见》《规划》也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总纲。

    《若干意见》《规划》的战略定位即主要目标: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笔者专此撰写《全力打造中央苏区文化“航母” ——对原中央苏区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思考》,发表于《赣南社会科学》,《苏区振兴论坛》等转载)、著名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苏区研究课题笔者还撰写了《试论赣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精深开发与效益创造》《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恢宏实践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略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被历次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或发表于《赣南社会科学》《苏区振兴论坛》等)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若干意见》《规划》共同的赫然醒目之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首要战略定位即首要目标是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寄予赣南苏区人民的厚望,也是赣南苏区人民的责任和担当。赣南作为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要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赣南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新机制、新路径、新举措,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实施与对接,着力推进赣南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

    二、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是伟大的历史使命。

    (一)特殊历史地位和独特比较优势使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成为当然。

    赣南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赣南苏区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至今赣州市(即赣南)所辖1市3区14县中仍有兴国、宁都、于都、寻乌、会昌、安远、上犹、赣县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江西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百分之三十二;11个县(市区)即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加石城县、瑞金市和南康区被纳入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范围,占江西省被纳入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7个县(市区)的近百分之六十五。

    赣州市2014年底,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05.06万人。至“十二五”期末,累计脱贫14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0.6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减少34.82万人,省定贫困村减少187个;“十三五”期间,有105万贫困人口,贫困村93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3460个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三,占全省贫困村总数2900个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一。所以,振兴发展赣南苏区,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作用。

    然而,赣南的比较优势使得赣南苏区具备了比周边地区、较全国的平均水平发展得快一些的客观条件,使得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成为必然。

    1、传统的五大优势。赣南的传统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

    一是人多地广优势。目前,赣南人口970余万、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赣南人多地广,客观上造就了市场容量大,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这些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二是客家优势。客家是汉民族的创造了中国近代史并称为改变世界的优秀民系。1.3亿客家人衍播全球且有广泛的联系。习近平高度评论客家人:“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习近平2000年11月20日在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上致词)客家人是“一带一路”的主力之一,尤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埠”人。客家人爱国亲乡、融合各地、遍布五洲四海,是连接海内外经济文化社会的独特桥梁和纽带,亦是维系强化中华民族的重要经络和脊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地域历史以来就是客家的大本营。赣南是客家的摇篮,也是全球客家最大的聚居地,且是客家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客家精神主要表现在:崇先报本,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穷则思变,勇于开创;团结协作,海纳百川。客家精神是革命的精神,客家精神是一种激励人向上的精神,客家精神还是和睦亲邻、繁荣社会的精神。这既是当年创建中央苏区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当今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是资源优势。赣南地上地下资源富澹,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称。2015年,赣州稀土、钨新材料及应用产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赣州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已达到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以上,钨和稀土产业的地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比重。另外,赣南还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第一的脐橙主产区。丰富的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区位优势。赣州是连接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四省的枢纽城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板块的交通要道,与南昌、厦门、广州、深圳、长沙距离均在400公里左右,是这一区域几何中心,具有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条件和优势。区位优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是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重要法码。

    五是生态优势。赣南是赣江、东江的源头,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生态造就了赣南盛产高品位的绿色天然食品。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曾经为了获得经济高增长率,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在新的发展阶段上,赣南就显示出独特的发展优势。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都在追求绿色发展。这意味着,在未来30年的绿色发展中,赣南占据着无可比拟的有利地位。

    2、《若干意见》《规划》出台后形成的政策优势。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若干意见》《规划》的出台,一下子使赣南由“政策塌陷地”,变成了“政策制高地”。

    一是《若干意见》《规划》将赣南变成了革命老区中的“特区”。《若干意见》《规划》为赣南苏区量身定制了特殊政策,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8个方面给予了系统的政策支持。这些特殊政策,使赣南革命“老区”变成为“特区”,而且成为革命老区中的“特区”,享受比当年特区更优惠的待遇。比如,《若干意见》提出:“建立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赣南18个县(市、区)的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对口支援。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在赣南发展,开展帮扶活动。”“对口支援”政策即由国家发改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至2015年12月,39个对口支援单位已出台国家层面支持赣南苏区的政策文件达106个,162项具体政策或标准已经落实,35项国家层面批复的试点示范事项加快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龙南、瑞金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赣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赣州进境木材国检监管区和定南公路口岸作业区建成运营,赣州成为江西乃至全国拥有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这些对进一步促进赣南扶贫开发,建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若干意见》《规划》将赣南变成了中国东南部的“西部”。《若干意见》提出“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它使赣南的政策条件全面“西部化”,是赣南制度后发优势的重要体现。政策就是真金白银。据税务部门统计,“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后,以2011年为基数,国家鼓励类企业的所得税率,由现在的百分之二十五下降10个点,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仅此一项,赣南有近5000家企业受益,减轻税收负担2.77亿元。所以,政策就是机遇,机遇就是投资价值:在“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评选中,赣南从全国1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与广州、天津、合肥等省会城市一起,荣膺“2012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是江西唯一、也是周边即赣湘粤闽边9市(地级)唯一。《若干意见》实施头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逆势而上,成为支撑江西经济社会稳增长的“强引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32.87万户农村家庭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对生活有了更多更美好的期待。政策的倾斜,也使投资者关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热情升温。据统计,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头两年,就新增企业6800多家,较政策执行前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政策的“洼地”效应初步显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投资吸引力大为增强。在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光彩事业赣州行、赣台经贸合作交流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中,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签约投资项目2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2013年,赣州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超出全省平均增速8.5个百分点。至2015年,赣南苏区全面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基本到位。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赣州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逆势上扬,12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0个指标增速快于全国水平,8个指标增速快于全省水平,增幅在全省排位基本实现前移。这年,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实现新突破。其中,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均首次突破2000亿元,分别达2194.34亿元、2205.51亿元,增长百分之9.5、百分之16.6,均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800亿元,分别增长百分之9.2、百分之11.5,亦均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百分之10.6,增幅跃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百分之12.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五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这充分说明,赣南的制度后发优势明显发挥出效用。

    3、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形成的宝贵政治优势。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7句话、28个字”的苏区精神: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苏区精神是赣南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赣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伟人毛泽东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在什么都在,精神一垮什么都垮。俗话说:富家做事靠钱财、穷家做事靠精神。

    赣南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法宝是以苏区精神培育形成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以身作则,模范带头。

    近些年,赣南发展取得的成绩,靠的就是赣南各级干部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带领老区人民群众像当年创建中央苏区一样奋斗出来的。

    (二)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使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成为现实。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赣南苏区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赣州市实行市县两级单位与1419个贫困村、市县乡三级干部与30.82万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全年减少贫困人口 34.82万人。

    2016年3月,制订了切合赣南实际的赣州市“十三五”规划: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围绕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加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两年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任务,确保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

    1、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得以改善。21世纪头10年里,国家和省共投入赣南苏区扶贫资金达13.0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2万个,展开14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重点实施了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1.12万公里,1450个贫困村到乡公路已基本硬化,解决了29.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至2015年,赣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规划内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提前一年全部解决,278.4万人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完成农村低电压治理41.39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7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56座,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若干意见》提出的中期目标基本实现。

    赣州市“十三五”规划的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创造更多生态保护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

    2、产业化扶贫水平不断提升。21世纪头10年,赣南脐橙、生猪、蔬菜、油茶、毛竹、花卉等六大扶贫重点产业已具一定规模。至2015年脐橙种植面积已达到157万亩,产量达到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实现脐橙产业总产值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解决了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2015年获批设立300 亿元的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开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化扶贫的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

    赣州市“十三五”规划的产业脱贫工程:大力发展以脐橙为主的果业、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生猪、牛羊、家禽、水产、茶叶、白莲、烟叶、刺葡萄等区域特色产业,扶持解决30.56万人脱贫。

    3、贫困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赣南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石城、瑞金2个西部政策延伸县(市)进入科技扶贫示范县。21世纪头10年里,实施科技示范项目93个,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15个,累计培训贫困地区农民21万多人次。实现了赣南省级以上扶持贫困村每村至少都有1名中专生或中高级技工的培养目标。

    赣州市“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教育脱贫工程: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定向培养乡(镇)农技人员。转移就业脱贫工程: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金蓝领工程”、“订单”培训等,探索推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扶持解决15万人脱贫。

    4、贫困群众生存环境日趋改善。赣州市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稳妥有序的移民搬迁扶贫,21世纪的头10年里,累计完成移民搬迁11.6万多人,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702个;2015年又完成移民搬迁5万人,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160个。

    赣州市“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搬迁脱贫工程:大力推进异地搬迁项目,支持新建住房及配套设施,帮助解决后续生计问题,用3年时间完成15万人搬迁任务;从根本上改变这部分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

    5、贫困群众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赣州市对特殊贫困群众实施社会保障政策,“十三五”规划又更进一步完善。赣州市“十三五”规划的社会保障政策性兜底脱贫工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临时救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扶持解决44.5万人脱贫。

    三、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是赣南苏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伟大举措及其定位。

    《若干意见》《规划》要求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走在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前列,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的样本和窗口,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探路子、树标杆、做示范。

    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是伟大的历史使命、也是一项全新的伟大实践,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应该努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这就必须根据《若干意见》《规划》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部署,以扶贫开发新阶段的新目标为导向,以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新思路,高目标定位,高标准建设,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和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要求即“两不愁、三保障”,促进赣南苏区生产条件大改变、生活条件大改善、社会事业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等方面先人一步。

    当前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推进打好六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对接“一带一路”,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因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和对接“一带一路”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接“一带一路”是营造更广阔深远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需要从特色产业培育、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扶持政策完善等多方面,突出六个重点来推进示范:

    (一)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扶贫上作示范。

    这就要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上与对口支援赣南苏区的39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和省对口支援部门对接、市县区互动、开放对接、集群发展,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户持续增收和区域跨越发展上示范。

    1、建立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在打造扶贫开发产业集群方面突破传统思维障碍,迅速壮大扶贫产业集群规模。在加快脐橙、油茶、花卉、畜禽、蔬菜等传统扶贫主导产业的提档升级时,要长短结合、选准产业,不断巩固提升脐橙、油茶等长效产业,着力发展蔬菜、百香果、猕猴桃、刺葡萄、黄鸡、生猪等见效快的种养业;抓好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乡村扶贫企业、扶贫车间,确保贫困户收入稳定、脱贫可持续。要降低门槛、优化帮扶,一方面让产业扶贫的奖补门槛更切合实际,另一方面要着力降低贫困户贷款门槛。要完善机制、利益共享,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劳务输出等形式进入产业链条,实现增收脱贫。还应允许跳出农业发展产业,将扶贫资金投向有发展前景的工业优势产业、旅游扶贫产业以及工商物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项目,提高非农产业集群的在扶贫产业建设中的份额,使示范区扶贫产业建设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产业扶贫的亮点区域。

    2、建立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在扶贫产业的空间布局方面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设扶贫产业园区和片区。以扶贫产业为纽带,注重跨区域合作,集中连片开发,提高集约、集聚发展能力,实现“借梯登高”。通过信息同享、龙头同用、市场同体、产业同步、项目同兴,打造跨村、跨乡甚至跨县的扶贫产业园区和片区。同时,应力争国家、省骨干企业的相关项目向产业园区布局,强化产业重大项目支撑,并注重与粤闽湘产业的开放对接,在承接辐射、融合共生中,为扶贫产业招商引资提供高端平台。

    3、建立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在增强贫困农户的市场拓展能力方面,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贫困农户”的链式扶贫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完善税费减免、建设用地、信贷倾斜等扶持政策,使扶贫龙头企业真正有能力、有动力“带农户闯市场,保农户稳增收”。

    (二)全力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互促进,在区域扶贫上做示范。

    这就要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高标准谋划,整合资源、集聚扶持,在加强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发展环境上示范。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水少电等,曾是长期制约赣南苏区发展的瓶颈,这些年把加快重大交通、电网、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示范区扶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高标准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根本改善示范区发展环境,并实现与粤闽湘的全面对接。

    赣南苏区在道路交通方面,至2017年1月赣韶铁路、赣龙铁路复线建成通车,昌赣客专正建,赣深客专、兴泉铁路正式获批,高铁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赣韶铁路、赣瑞龙铁路建成通车,开通赣州到厦门动车,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78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5公里。瑞寻、隘瑞、赣崇、龙杨、昌宁、寻全、兴赣、宁定等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43公里,新增800公里,建设改造国省道2884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通国道。赣州黄金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14条,与国内直辖市及热点城市通航实现无缝对接,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

    “十三五”规划:赣州黄金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提升港区服务功能;同时,新建4C级瑞金飞机场;铁路建设及运营里程达到1300公里以上,赣州进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600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油)路,形成覆盖城乡的比较完备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打造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快速交通物流通道。同时,加快全市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建设,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实现对内对外的畅通互联。为增强赣南苏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要集中财力,倾斜扶持,加大中央、省市财政扶贫资金和专项资金投入。针对现行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移民搬迁、沼气、水利等项目补助标准与实际成本相差太大,还应尽力争取国家提高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提高农村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标准,并统筹安排、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行业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构建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的精准“大扶贫”格局。

    (三)把人口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人口素质提高上做示范。

    这就要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人力资源开发和公共服务改善双驱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上示范。以往较长时期里,赣南苏区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不仅体现为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更体现为贫困人口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和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善民生福祉的保障,体现为一种发展型贫困。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精准扶贫:

    1、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针对产业科技水平低的问题,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完善科技培训推广体系,使从业贫困人口掌握更先进、集成式的新技术;针对就业、创业能力弱的问题,加强对贫困农户的职业教育和创业扶助,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村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新生劳动力,建立中长期免费培训和补助制度,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职业技能。

    2、加快加大遏制返贫现象的步伐和力度。即加快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贫困人口的民生福祉,破解因学、因病致贫问题。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还是贫困面积小的零星插花地带都有返贫现象。但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
前些年,由于未脱贫人口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虽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依然难以改善。从农户返贫的原因看,有的是因灾返贫、有的是因病返贫、有的是因子女教育费用迅猛上升返贫、有的是结婚大操大办返贫、有的是因生态恶化返贫、有的是因扶贫项目效益短期化返贫、有的是因市场风险返贫、有的是因乱集资、乱收费返贫、有的是因聚赌而返贫等等。这些导致返贫的因素,虽然对不同农户返贫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所导致的结果大体是相同的——重新返贫。

    扶贫的关键在于如何促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一致,遏制返贫现象,实现农村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故精准扶贫要树立可持续扶贫观念,探索“贫困人口——扶贫资源——自然生态”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模式。

    3、着力完善特殊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即着力完善以农村低保、五保、新农合、新农保、临时救助等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政策性补助标准,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尤其要实现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并健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和特殊群体关心帮扶制度,维护病、老、孤、残、智障等特殊群体的发展权益,从而实现开发式扶贫、保障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的有机结合。赣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点围绕“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确保扶贫和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二要提高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的受益水平,2017年上半年要全面落实县域内贫困家庭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同步结算。三要加快实施易地搬迁扶贫,2017年全市要完成5万人搬迁任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赵高铕:新年扬帆闹春意 文化自信看南梁——2018年“春节”黄金周假期,南梁红色文化游备受公众青睐和追捧(组图)
·下一篇:无
·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 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组图)
·特稿: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 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 全力打造全国革
周红兵: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 全力打
特稿:营造“苏区振兴”区域合作与联动机制 全力打造
赵高铕:新年扬帆闹春意 文化自信看南梁——2018年“
特稿:新年扬帆闹春意 文化自信看南梁——2018年“春
王伟伟:妈妈从大巴山走来(组图)
特稿:妈妈从大巴山走来(组图)
每天节省一把米
张越:海纪馆春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组图)
特稿:海纪馆春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