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历史教育,强调传承红色基因。
2014年12月23日,习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16年7月1日,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8年3月8日,习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团审议,庹勤慧(湖南)等代表在分组会上特别提出中小学研学旅行要重视红色主题研学,比如“伟人故乡行”品牌红色研学旅行组织,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政治站位,旗帜鲜明地高举习总书记“不忘初心”大旗,一切为了“传承红色基因”。习总书记在会场再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在坚定信念上下功夫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党中央站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大计的战略高度上推出的重大举措。其目的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依托红色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
中小学研学旅行要立足红色资源,根植红色基因。
一、红色研学是研学旅行之魂
2015年教育部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国中小学生品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部分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基本品德素质良好,心理品质阳光健康,但好逸恶劳、任性不感恩、敏感脆弱、缺乏责任感仍是当今学生的四大弱点。
百分之34.2的中学生认真思考过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百分之65.8的中学生偶尔思考或从未思考过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百分之10.1的中学生看不到自己有什么价值;百分之21.5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活得有点价值;认为自己活得比较有价值和很有价值的中学生只占百分之38.9和百分之29.4。中学生自杀事件近年来常见诸报端。甚至发生好学生凶杀严格老师,孩子弑杀母亲的惨案。
2018年12月2日晚9时,湖南沅江市六年级学生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砍杀多刀,残忍地将母亲杀死,惨不忍睹!
一件件痛心事情,反映教育行政部门的缺失,思想品德教育的缺位,唯分数论给国家、给社会、给家庭带来种种不可估量的隐患!
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城乡,无论富贫,现在已经进入全民“富二代”时期,学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缺生活缺信念,不缺风景缺意志,不缺繁华缺感恩。固然大好河山,令人赏心悦目;传统文化,令人陶醉,但唯有红色历史教育触及灵魂,让人深思,让人哭泣,让人奋进。
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六年级某学生在2017年清明期间参加“伟人故乡行”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营活动,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艰苦而辉煌的历程,让她激动,让她哭泣。回家后她给习近平爷爷写了一封信,《我心中的伟人》,表述了她对“伟人”的认识——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而奋斗终生的优秀儿女都是“伟人”。2017年6月10日上午有关部门告知,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过信访系统,转达中央领导对学生参加“伟人故乡行”研学活动的大力肯定,并鼓励某同学继续参加此类红色研学教育,做又红又专的好学生。
红色研学是学生研学旅行之魂,内涵丰富美好的红色研学旅行,就是一堂活生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一场思想之旅、心灵之旅、精神之旅、情怀之旅。
我们该清醒了,再不能讲大道理,讲大空话了,趁研学旅行补补这一课,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二、把握问题的导向,直面红色资源的弱势地位
中小学研学旅行从2013年试点到2017年全国推广,各界有识之士纷纷点赞,拍手叫好!可红色研学总是那么难以落到实处?
习总书记讲述了发生在湖南的两个感人肺腑的红军故事—— “断肠励志”和“半床被子”,给“伟人故乡行”研旅营指明了方向。从2013年开始,组委会成员先后去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等省30多个国家核心红色经典景区调研,主要是挖掘核心经典区的“小故事,大情怀”,动员资本建设食宿营地。
在调研红色研学过程中,发现目前主要有七大困难:一是党政干部对红色教育的态度,二是政策难落实到位,三是教育部门对红色研学的态度,四是旅行社混乱运营,五是研学导师证的发放问题,六是研学旅行的食宿营地建设,七是研学评价问题。
一是党政干部对红色教育的态度。
“伟人故乡行”组委会成员在湖南宁远考察营地建设时,碰到一个小学毕业从广东创业多年回到老家投资红色研学营地的小老板,从外表看,很不修边幅,上身烂背心,下身短裤,一双拖鞋。他谈到这样一个令他困惑的情况,在海拔1200米崎岖险峻的山顶上,崇山峻岭中有几间老土砖房,三个红军墓,三个从深圳创业回来的大学生常年生活在那里,暑假期间还有北京、上海的大学生甚至海归留学生来这里,他奇怪,那些人是否有毛病?组委会成员驱车30多公里爬到山顶,红军歌曲飘进心灵,满屋的烈士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原来是红色基因在净化他们的心灵,红色精神在激励他们前行。这个小老板也严肃地告诉大家,“听到红军歌曲,我有种冲动,想入党”。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恰恰相反,有个党报的负责人,听说做红色教育时,却不屑一顾,说是走回头路,现在这种搞法,会回到“文革”时代。可见,红色教育在民间有市场,在某些党政干部心中却是“口是心非”。
二是研学政策难落实到位。
新的政治形势下,相当多国家工作人员不作为,或被动作为。一方面严肃查处红包、礼金,干部缺乏工作驱动力,更谈不上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追责制度让绝大部分干部不主动作为,也不想作为,能回避就回避,能推脱就推脱。因为做事越多,责任和风险越大,所以,现在干部热衷文件落实文件,热衷于大嘴喊口号,热衷于嘴巴层层传达。
三是教育部门对红色研学的态度。
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部门口号叫得响,工作难到位。比如个别市强调基地(营地)必须联合体,营地不可以单设。红色资源地作为基地,理所当然,但硬性规定红色基地必须捆绑营地才能批准开展研学旅行,这样就存在现实困难。这些红色景区不但没有建设营地的场所,而且是国有单位,没有门票收入,他们没有投资的驱动力。民间资本只能在远离核心红色景区的地方建设营地,可是这样独设的营地,难以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那么红色主题研学旅行也就不可能进行。
那么在红色基地研学,学生食宿就必须到其他基地(营地)进行,而这些地方又要另行收取研学费(拓展费)。比如有个农庄研学基地,在水沟上搭上几根竹竿,学生摇摇晃晃走过去,说是“过铁索桥”,在山顶上挖了几里路,说是“长征”,就是这样的“红军体验”,收取每生380元,回扣旅行社280元。这样一来,红色研学费用必然由低价变成超高价,致使红色研学无法出行。
四是旅行社混乱运营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该由教育部门来主导。可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文件和细则后大多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搭起研学旅行舞台,放任学校和旅行企业唱戏 。绝大部分旅行社只“旅”不“研”,或者乱“研”,他们习惯了“身体”旅游,怎么能转向“精神”旅行?他们装模作样,研学教材一套套,研学问题无数条,研学作业一大推,完全偏离研学旅行的本质。而红色研学在研学旅行乱象中处于极度弱势。红色资源都是历史资源,没有参与性、没有观感性、没有娱乐性,学生一般不会主动选择,承办机构没有门票、活动费等回扣也不会推荐,在校长“勾兑”下的家委会也不会选择。
五是研学导师证的混乱认定
反复查阅教育部的研学旅行文件,没有看到“研学导师” 这一说法。然而有经济嗅觉的人士打着“教育部下属部门,学会,协会” 、“某某部委培训中心” 、或域外或香港注册的“中国某学会、协会、中心”等五花八门的旗号,请一些不入流的“研学大咖”胡言乱语发挥一通,个别培训机构想当然,给参与者“专业指导”,胡编乱造几本学生研学“教材”,附设500多个问题作业,俨然在课外研学基地要比学校课堂还“牛”,迎合一些门外汉“速成专家”的虚荣,6000元买回一张“研学导师证书”,这种培训乱象正在全国剧演。举办者乐此不疲,培训收益远远超过研学旅行收入。
六是研学旅行的食宿营地建设问题。
教育部等11部委仅对研学基地提出了要求,没有提及营地建设标准,而营地建设却是“重中之重,难上之难”。没有营地,学生安全无法保障;没有营地,学生费用负担沉重。可以说,没有营地,研学旅行就是一句空话。
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出“新建、改建、扩建、利用”四条腿走路,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 新建,改建,扩建牵涉到发改委、国土和建设部门等部门;利用农村的大宅院、流转地上的商业用房做营地,可没有土地证,就办不了消防许可证,也办不了住宿和餐饮许可证。
研学营地究竟属于学校教育的延伸还是专业的酒店宾馆?营地究竟可否与基地分设?
营地是教育部门独立审批还是公安、教育等有关部门联合管辖?现在属于管理上的两难境地。
七是研学评价问题
教育部文件规定,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现在学校研学旅行不做评价,反而旅行社出台五花八门的“研学手册”,评价体系混乱,不能也不可能作出研学的教育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