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龙山,凤凰花开得正艳。雨洗过,树绿山青,生机勃勃。伫立龙山西麓的张威烈士纪念亭下,望天外云卷云舒,忆九十年前的夏天,年仅26岁的张威烈士在这里写下“母亲大人:儿死唉,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的绝笔信后慷慨赴死,英勇就义!用生命去诠注一名共产党人头可断,血可流,革命信仰不能丢的壮举。气壮山河,光耀日月!
张威,陆丰市东海镇游槎村人,一九○二年出生,少年时在县立第一高小读书,一九二三年夏毕业于海丰陆安师范。一九二四年夏秋进广州国民政府政治训练班学习,并参加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四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张以二十四情报组组长身份,被先派回陆丰,策应东征军,同年五月社会主义青年团陆丰特支成立,张威担任书记。陆丰县农会成立时,张被选为县农会执委、宣传组织部主任,他还兼任国民党陆丰县党部代表。一九二五年农历九月,张威由农会公举代任陆丰县长,同年十一月初辞去县长职,专事陆丰团特支书记。一九二六年一月调任广东农民协会汕头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工作,同年五月回陆丰继任县团特支书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张威同志与海陆丰地委宣传委员李国珍一起积极筹划暴动,并领导了“五一”武装起义,被选为临时政府委员,后由于敌刘炳粹进攻,张威率队退出陆丰城,坚持在牛路、东山村等附城地方斗争,后转入新田参将府,联络紫金刘琴西,组织新田、河口等地农军准备反攻陆城,九月参与领导第二次夺取政权斗争,再次被选为县政府的执行委员,退出县城后,具体负责组织陆丰人民策应南昌起义军工作。十月,工农革命军陆丰团队成立,张威任陆丰团队副团队长,与谭国非等配合红二师领导第三次起义,起义后被选为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中共陆丰县委书记。同年十二月调任紫金县委书记。一九二八年夏任海陆惠紫四县军事暴动委员会陆丰总指挥,一九二八年三月敌人入境后,张奉命回陆丰,领导陆丰西北人民进行斗争,同年六月十七日与蔡俊赴陆丰东南布置夏暴斗争。一九二八年七月十八日不幸在南塘潭头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八月三日(农历六月十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二十六岁。以上是革命史籍中对张威烈士简历的介绍,可见他短暂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历尽艰辛的一生!史料上一个词的记载,史实上却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征程!通过在张威烈士的家乡调查当年的革命史料,我们了解到更多更感人的事迹。
负笈龙山信马列 豆蔻年华显英豪。
张威年少时在县立第一高小(即现龙山中学)读书时就接触到“五.四”运动新思潮,一九二二年暑假与郑镜堂(郑重)、黄振新、陈自强、颜国璠等进步青年一起发起,于同年十二月正式成立陆丰协进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新文化,学习研究马克思学说,以后又暗中联系各地转入秘密活动的农会,与不法贪官污吏进行合法的斗争。提出:“愿同志共牺牲!驱驰城狐社鼠清陆城,坚我宗旨,竭我血诚,共祝吾陆光荣!”的口号,积极传播反帝反封建新文化,为引导群众关心国家、社会,协进社抓住当时民众对公营织布厂账目不清意见大的情况,发动了清算公营织布厂账目的斗争。该厂经理彭少山长期舞弊贪污、中饱私囊。无账可查。他作贼心虚,闻讯挟账潜逃。清账斗争虽未达目的,但继任该厂总经理陈辅民摄于协进社的群众威望,不得不亲自拜访郑重、张威等协进社领导,说明账目的来龙去脉,要求分清责任,并表示今后经营账目如实逐日进账,以便民众检查监督。自此以后,协进社便载誉陆城,蜚声社会。在风起云涌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张威不仅是学生运动的领袖,也是陆丰社会革新活动的倡导者。
寻求真理上省城,东征杀敌挂先锋。
一九二四年夏秋,张威受组织推荐到广州国民政府政治训练班学习,在广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来开展工作,斗争的方法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一九二五年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委派张威以二十四情报组组长身份,先回陆丰侦察敌情,发动、组织农民、原协进会会员策应。东征军到达海丰的第二天,张威就到海丰向周恩来、彭湃汇报敌情分布情况,同时汇报陆丰已秘密组织“十人团”“贫人党”等农民组织,充当向导、侦察、挑夫等支前工作,一些农民已准备了土枪、刀、尖串准备参加战斗。两次东征,陆丰农民“实际参加”、“积极参加”“出的力很大”。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的报告及决议案提出:“……革命军第二次出兵东征,惠阳、海陆丰、五华、紫金一带几万农友,在一块儿与革命军共生死,……”张威是陆丰支援东征的组织者。
中流砥柱当县长,清正廉洁是楷模。
一九二五年农历九月,张威由农会公举代任陆丰县长,同年十一月初辞去县长职,前往汕头广东农民协会汕头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工作;一九二七年九月参与领导第二次夺取政权斗争,再次被选为县政府的执行委员,退出县城后,具体负责组织陆丰人民策应南昌起义军工作。十月,工农革命军陆丰团队成立,张威任陆丰团队副团队长,与谭国非等配合红二师领导第三次起义,起义后被选为陆丰县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中共陆丰县委书记,即全国第一个苏维埃的县委书记。在乱云飞渡的这段岁月中,张威听从党的号令,冲锋陷阵,不顾个人安危,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就是这样手握全县军事、财政大权的领导,坚持公私分明,廉洁自律。据游槎村老干部张清俊介绍,张威的母亲生前曾跟人讲起:张威当了县长,只给过她二个银元。一次是他从广州回来的时刻,给了她一个银元,后一次是二七年冬至晚,张威与胞兄张祖耀(赤卫队队长,二八年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在清俊家吃晚饭,(冬至在陆丰是一个大节,张清俊父亲跟张威是堂兄弟,就请他们兄弟吃晚饭)席间兄弟俩讨论革命的问题争辩得很激烈,过后队伍就开跋了。张威出发前又拿一个银元给母亲,以作持家之用。当时一个银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叁佰至伍佰元。这就是早期共产党人的金钱观,孝敬母亲尽赤子之心,却不能违背纪律!
营救周恩来,忠诚建奇功。
一九二七年周恩来在陆丰金厢脱险,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件大事!而据后来统计,当年在陆丰脱险的有: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等30多位少将以上军阶的领导人。在所有历史资料中都没有出现张威参与营救工作的记载。也许在那斗争艰难且危险的特殊环境中,没有人留意去写下史料、或根本无法写下史料,倒是通过其他史料互相印证,张威不仅参加了当年的营救行动,而且是整个营救行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一、当时陆丰的党组织是健全的且有战斗力的。这从一九二七年十月二日周恩来特派刘立道来海陆丰征集二千兵员和募集一万银元这一指令执行的情况就可看出,当时用两夜一日的时间就征集到800人,四日上午出征,同时三十人挑箩担送大银,说明当时陆丰的党组织是健全的有战斗力的;二、史料记载,几天后的十月八日,周恩来入住黄秀文家,随即,黄秀文将首长患病需要治疗,治疗后要出海脱险的情况向当时在东南片指导工作的陆丰县委委员、宣传部长陈谷荪汇报。从史料上这珍贵的几个字的陈述中,可知接下来的整个营救工作是由陆丰县委组织和领导下实施的,时任陆丰县委书记的张威是营救工作的核心领导。三、周恩来乘船脱险是一套无缝对接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非缜密策划安排不能成功。当他身体康复可以出海了,因金厢没有可通航香港的大船,是由洲渚村的赤卫队员黄明东预先到海丰的大湖雇请一条可载五吨的“彪刀”船,约定深夜开到金厢对开海外的“乌礁”脚下等待,约定向海岸照三下手电为号,用小船将周恩来接出来,在“乌礁”脚换乘大船,雇船费一百个大银。这一系列工作不是一个普通赤卫队员黄明东所能做到的,特别是一百个大银的船费不是一个小数目,不是黄明东敢拿主意的。另,笔者近日在游槎村调查中,了解到这一百个大银是张威派游槎村的赤卫队员送到金厢的。所以,笔者认为当时陆丰党组织负责人张威是领导组织了整个营救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