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爱之深,教之严”。直至陈氏去世,周恩来几乎没有一天离开过她。陈氏的教育,对周恩来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其影响是异常深刻的。四十年后,周恩来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他又说:“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 周恩来还说:母教的过分仁慈和礼让,对他的性格也是有影响的。
周恩来的温文尔雅、谦和忍让、彬彬有礼、行为严谨、做事勤奋的性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1907年,周恩来的生母万十二姑去世,第二年,嗣母陈氏也因病逝去。两位母亲的去世给周恩来沉重的打击,加上这时家境困顿,债台高筑,为了糊口,父亲到湖北去谋职。10岁的周恩来便领着两位年幼的弟弟在淮安残破的老家过活,肩负起一家之长的职责,过着艰难而凄凉的日子。这时债主络绎上门,周恩来便经常将家中的衣物拿去典当。封建家庭历来要面子,讲排场,各种礼仪往来繁多,即使家道已破落,但外头的场面还得硬撑着。
周恩来后来回忆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墙上贴一张纸,把亲戚们的生日、死期都记下来。到时候还要借钱送礼。东家西家都要去,还要到处磕头。”
沉重的生活担子,磨练了周恩来的性格,使他从小便养成了那种精明果断、做事干练有条理、善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能力;这种从小便担负起一家之长的艰苦阅历,同时也造就了他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与指挥若定的领袖气质与风度。这位“小当家人”,便是四十年后那个六亿人口的“大当家人”的雏形。
当地政府在周恩来故居旁还开辟了《邓颖超纪念园》,并辟有《伉俪情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图片精选展》。
据讲解员介绍及资料显示,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来过淮安,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瞻仰了周恩来故居,他满怀深情地说:“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今年3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他强调,周恩来同志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是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是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概括得多好啊!敬爱的周总理,历史永远记住您!人民永远怀念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