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整整68年了。这场停停打打,持续了近三年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唯一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表面上是朝鲜北南双方为争夺统一权的内部战争。实际上,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一次严重对抗和较量。当年抗美援朝由谁挂帅领兵?这是与是否出兵朝鲜需要一并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考虑出兵朝鲜的统帅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在军队有很高的威信,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并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二、与首批入朝作战的国家战略预备队13兵团等部队有历史渊源。
一、毛泽东曾选林彪和粟裕,最终确定彭德怀。
林彪是毛泽东的首选。1950年8月间,毛泽东与周恩来曾商谈志愿军挂帅人选之事。毛泽东讲,“我考虑过了,让林彪入朝是最合适的。13兵团的4个军要扩大,9兵团、19兵团、3兵团、20兵团也要准备出国,几十万大军,不好管呐…….”周恩来也认为,东北是林彪的老根据地,多方情况他都比较熟悉。况且他在军队内有比较高的威望,由他率众出战是很合适的。后来林彪以每晚失眠,身体虚弱,怕风、怕光、怕声音为由婉拒了毛泽东的提名。的确,林彪的身体原本就不很强健,加之平型关大捷后因身穿日军军服被阎锡山部队误伤,到苏联治病多年。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曾指挥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大战役,身体精力消耗极大,当时正在大连疗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彪是不赞成出兵朝鲜的。1950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上充分发扬民主,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林彪说:“我们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别是我们还没有同美军较量过。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我们国家已经打了二十多年仗,元气还没有恢复,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林彪的一席话,说得很实际,也很直白。当时政治局多数与他有相同或近似的看法。很显然,毛泽东不会勉强命令不赞成出兵朝鲜的林彪领兵入朝。
粟裕也是毛泽东预选的一位爱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是陈毅,粟裕是他的搭档。陈毅资历很深,为人坦荡幽默,也很有文采,但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在军事指挥上,他是依仗粟裕的。粟裕曾指挥过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据史料记载,在指挥淮海战役中,粟裕曾七天七夜不睡,昏睡了三天后要鸡汤喝。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毛泽东欣赏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在7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便任命战功卓著的粟裕为“支援军司令兼政委”,7月10日的第二次国防会议上改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实际上是为他将来领兵赴朝做铺垫。粟裕虽与13兵团没有渊源,但毛泽东给他配备的副手则是资历远高于粟裕,并长期在林彪的四野工作,已担任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然而,粟裕却在7月14日复发高血压、美尼儿综合症,经中央批准,去青岛疗养。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举行。头天由西北匆匆赶到北京的彭德怀在会上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出兵朝鲜的战略构想。他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在红军时期,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和林彪领导的红一军团是毛泽东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攻击;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又率西北野战军肩负着牵制国民党主力,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担。纵观彭德怀的一生,他的确具有从不计较个人名誉,而且敢于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挑起最艰难重担的品格。毛泽东曾于1935年10月赋一首六言诗赞誉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听完彭德怀的发言,毛泽东顿感底气十足,他站起来坚定地说:“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当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上述决定后,林彪在会上表示服从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并且讲了这样的意见:告诉他原来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中准备入朝的部队,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决定。
10月8日,在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动。同时,电告金日成:“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
三八线是我们是否出兵援朝的一条底线。毛泽东后来回顾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毛泽东在发布命令后,要求彭德怀十天内做好出征的一切准备。
二、经过五次战役,美军终于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交战双方均付出惨痛代价。
彭德怀不愧为我军最优秀的统帅之一,他临危受命,于毛泽东发布命令之后的十二天,即10月19日,统帅我中国人民志愿军38、39、40、42军和3个炮兵师共计25万将士在冷雨霏霏之夜极为隐蔽地从东北的安东、辑安、长甸河口三处跨过鸭绿江。当时赴朝,并非是抗美援朝战歌中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至少入朝之初是秘密的。
10月25日,40军如神兵天将,与敌首次交战,11月5日胜利结束第一次战役。在军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英勇顽强的志愿军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有效制止了强敌的大举进攻,稳定了战场上的局势,使麦克阿瑟想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的妄想化为泡影。随后,我军利用敌人狂妄分兵冒进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一举夺取了战略和战役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使得北朝鲜转危为安,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经过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残酷的。在朝鲜半岛狭小的战场上,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人。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飞机轰炸密度、战场兵力兵器密度和伤亡比例,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录。就拿“联合国军”发动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来说,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万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进攻40多天,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火炮300余门,坦克200辆,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志愿军也投入了3个多师4万余人,各种火炮140余门。一个战役,双方投放的兵力如此之多,双方激战的火力如此密集,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