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祥(1910-1935),又名林茂生,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乡林家湾人(时属河南省商城县南乡)。林承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靠租种地主家的五亩山田为生,过着半年粗粮半年糠的苦日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林承祥9岁便开始给地主家放牛。
离林承祥家不远有个岳王庙,一位名叫方竹村的老先生在哪里设馆教书。林承祥每次把牛放饱后,自己坐在学馆外的窗口下听方先生讲书,用棍子在沙土上学习写字。时间久了,方先生被林承祥勤奋好学所感动,便把林承祥请到了屋子。当得知林承祥因为家里穷,出不起学钱时,方先生决定免除林承祥的学费钱,让林承祥只管好好读书。虽然林承祥免费攻读,但终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半便辍学回家帮助父亲下田干活了。
1928年,大别山地区革命运动轰轰烈烈,18岁的林承祥加入了卷棚桥农民协会,经常参入革命宣传、进行减租减息的斗争。一天晚上,林承祥找到恩师方先生说:“方先生以前也是穷人,何不参加农协会呢?只有穷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打倒地主,杀尽贪官污吏,铲除反动军阀,推翻封建制度,广大穷人才有真正的出头之日……”方先生对林承祥的观点很是赞许,不久方先生真的参加了农民协会。
1929年5月,在商南起义胜利后的第三天,林承祥赶到斑竹园,找到了红32师师长周维炯,积极要求参加红军。但由于当时人多枪少,林承祥按照组织要求回到老家,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赤卫队,协助农民协会工作,帮助红军站岗放哨。8月,红32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保存有生力量,转移到外线作战。林承祥领导的赤卫队负责掩护群众转移,帮助红军家属转移粮食、牲畜,深受群众赞许。9月,红32师回师商南,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林承祥任赤城县一区六乡赤卫队队长。10月,林承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林承祥同志由赤卫队员编入红军,由于作战英勇,不久被提拔为红4军12师交通排排长。在洗马畈战斗中,林承祥同志在通过敌人封锁线传达命令时,不幸受伤,手肘被敌人子弹打穿,但他坚持完成了任务。战斗结束后,林承祥同志在南溪红军医院进行治疗,但伤未痊愈便急于返回前线,途径金家寨时,被皖西北道委留用,担任皖西北道委交通连连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林承祥同志在苏区保卫战中再次负伤,回到老家吴家店养伤。10月下旬,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和红27军军长刘士奇率部转战来到赤南县包家畈,全歼尾追之敌两个团。林承祥同志闻讯,立即率赤南县三区赤卫军星夜赶到包家畈,见到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同志,要求重返部队。郭述申同志向林承祥分析了根据地局势,并指示林承祥同志集合地方零散武装成立游击师,保卫苏区。不久,赤南县三区战斗营和各乡赤卫军在斑竹园桥口集合,成立了赤南县一路游击师,林承祥同志任游击师师长。此后,一路游击师先后取得了白沙岭、蜜蜂洞、枫香树等战斗的胜利,有力地保卫了苏区。
1934年春,国民党54师在吴家店地区疯狂围剿红军,实行“安民”政策。林承祥同志的父亲林英才被敌人逮捕杀害,三个孩子被活活饿死,一家7口人,只剩下3口人了。
1934年11月,一路游击师一部400余人编入红25军,随军北上抗日。红25军离开后,鄂豫皖苏区已无主力红军,保卫苏区的任务就落到了游击师身上。豫东南道委在斑竹园小河金家湾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赤南的反围剿斗争。会议刚开一半,国民党梁冠英部的一个团就包围了金家湾。林承祥同志指挥担任会议警戒任务的师特务队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成功掩护了参加会议干部的转移。但不久,根据地很多地方都被敌人占领,一些地方民团也跟在国民党正规军后面充当爪牙,积极围剿一路游击师。林承祥同志率部每天都要与数十倍的敌人周旋,师政委田继露、营长廖跃庭、余耀赤等优秀干部先后牺牲,根据地形势异常严峻。
1935年2月,一路游击师在斑竹园金刚山与敌54师的两个团遭遇,战斗打响后,柯建华、郑家贤两个民团也赶来增援,经过一天血战,虽歼敌100多人,但游击师自身伤亡也很大。师特务队长方礼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林承祥同志左手被子弹打穿,但仍坚持指挥战斗。天黑之时,敌人又调来两个营,妄想把一路游击师“一网打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