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巴什寺西寺遗址
苏巴什寺西寺遗址
克孜尔石窟鸠摩罗什像
克孜尔石窟被近代德国文化盗贼盗剥的窟
克孜尔石窟壁画
韩乐然先生1946年呼吁保护石窟壁画的亲笔题刻
韩乐然先生画像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光荣证书与烈士证书
2017年12月9-10日,新疆大学科技学院阿克苏校区浙江援疆教师团,利用周末参观了新疆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南疆的二个遗产点: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西北20公里处,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库车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台地上。苏巴什佛寺遗址于3 - 1 0 世纪持续沿用,是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建筑群遗址。它是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重要佛教建筑群遗址,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以出土的丝织品、古钱币、器物和文书等遗存佐证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发生的多种文化和商贸交流。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遗存包括佛教洞窟及窟前建筑遗迹。克孜尔石窟是3 - 9 世纪开凿于天山南麓古龟兹地区的佛教石窟寺,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它既是龟兹石窟的代表,也是佛教石窟寺从印度北传中国后,地域位置最西的一处石窟群,受到了印度、中亚乃至中原北方佛教艺术的多重影响,既可称作西域地区佛教石窟寺的典范,又是印度与中原北方石窟的媒介。它以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明显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由西向东的传播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即龟兹风格,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
苏巴什佛寺遗址上的戈壁黄草、断壁残垣,克孜尔石窟的鸠摩罗什铜像、窟内残存的壁画,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近代以德国斯坦因为代表的文化盗贼对中国宝贵文化遗产大规模的无耻掠夺与破坏,见证了数千年历史铸就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特别是克孜尔石窟第10窟,更是见证了一带一路世界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宝贵的红色基因。
克孜尔石窟第10窟,该窟约为公元5世纪开凿,为僧房窟,由侧甬道和居室组成,居室内残存壁炉和土坑等生活设施。居室正壁留有我国朝鲜族画家韩乐然先生1946年在克孜尔石窟考察工作期间呼吁“保护石窟壁画”的亲笔题刻。居室门对面,现在悬挂着韩乐然先生的画像、1956年毛泽东亲笔签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纪念证、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
韩乐然,1898年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龙井村一个朝鲜族农民的家庭,是我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人民艺术家。他是中国第一位朝鲜族中共党员,也是中国美术界第一位中共党员。
1920年去上海,考入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3年底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被派回东北工作,先到奉天创办了私立美术学校,以教授美术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并与梅佛光一起组织了启明学社,为国民党的外围组织。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出过力。1925年8月离开奉天来哈尔滨,以普育中学(即哈尔滨第三中学)美术教员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在普育中学发展傅天钧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底,离开哈尔滨去齐齐哈尔。之后去苏联学习,然后去法国、英国、瑞士、荷兰和意大利写生、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