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罗应怀同志历任华中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华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供给部政治委员、直属政治部主任,华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鲁南、孟良岗、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他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组织力量为济南战役进行物资准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仅山东省就出动了五十万支前民工,准备了一亿四千万斤粮食,动员了一万八千辆小车,一万四千副担架,有力地保障和支援了前方作战。1974年2月,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负责协助首长开展干部调整、机关管理、组织协调其他重大事件的处理等工作,勤勉务实,实绩突出。1948年7月,参与组建华东军区后勤部,任政治部主任,积极选调干部,组成了精干的机关工作人员队伍,有力保障了几个大的战役的后勤供应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罗应怀同志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后方勤务部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罗应怀同志在福州军区工作十八年,正值建国之初,国民党集团积极准备反攻大陆。罗应怀率领机关工作人员钻山沟,下海岛,勘察地形,为军区仓库医院的选址、战备工事修筑以及战时保障体系的构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军区分管海空军期间,积极协同军兵种联合作战,多次成功反击国民党军队的海空挑衅。1975年5月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受命处理总后勤部驻重庆办事处“派系”争斗问题,他紧紧依靠上级党委,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历时三个月时间,使这一棘手难题得到解决,受到各方的称赞。1977年11月调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分管干部、纪检工作。当时军区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干部众多,他组织人员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作出决定,平反昭雪了大批冤、假、错案,解放了大批干部,军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任用干部公正廉洁、不徇私情、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在军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逐步理顺了军区的干部人才梯次,为肃清“文革”流毒,保持军区干部队伍的纯洁与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参与组织红四方面军战史修改工作,使800多万字的战史资料顺利出版,为我军战史资料建设做出了贡献。他思想解放,深明大义,1982年在《红旗》杂志撰文《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干部年轻化》,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受到军委首长的表扬。
罗应怀同志1985年6月免职,1998年7月离职休养。离开工作岗位后,他注重学习,勤于思考,一如既往地关心党、国家和军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担任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肢残人协会主席,不顾年迈体弱,深入老、少、边、穷地区,继续为老区建设及残疾人事业做贡献。1996年为了重修朱家岗烈士陵园,他多方奔走,募集资金300余万元,使陵园修葺一新,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捐资10万元,在他曾经战斗的地方江苏省泗洪县修建希望小学,坚持12年资助重庆市万州区两名儿童完成学业。每逢国家遇到重大灾难,他都非常关心,积极捐款捐物。他还经常为官兵讲传统,撰写了回忆录《九死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应怀同志是全国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主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八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罗应怀同志在党的培养下,由一名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少年成长为我军高级将领。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光明磊落,坚持真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先后12次负伤,其中6次重伤,被评为一级伤残,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李先念同志称他是“九死一生”的战将。他英勇善战,胆识过人,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政治工作领导艺术。他胸襟开阔,光明磊落,恪尽职守,公而忘私,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作风正派,关心部属,在机关和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廉洁奉公,生活简朴,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老红军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罗应怀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人民军队的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风范、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将永垂青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罗应怀同志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