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的董瑞宗
不足十平米的书房内,墙上地下四处挂满了堆放着董瑞宗的书法作品
橱内摞满了手抄的古典名著
一位今年76岁的老人,从1994年开始,以非凡的毅力,用毛笔手抄完成了16部中国古典名著,计1260万字,线装成册1056本,摞起来有3层楼高,被收入《切尼斯中国纪录大全》,成为手抄名著“中国之最”。
这位老人就是山东省优秀教师、“老有所为贡献奖”获得者董瑞宗。
“红小鬼”立志:为国而学
1934年10月,董瑞宗生于山东省莒县峤山镇前集村的一个革命家庭,父亲董玉民在崮山区、北四区为共产党组织从事地下工作。6岁时,董瑞宗开始在本村上私塾,主要学写毛笔字,背三字经;后来又进洋学堂,上洋学的第一课是“人”,第二课是“日本人”,第三课是“中国人”,第四课是“日本人真可恨,占中国地杀中国人”。从萌芽的教育中,就在董瑞宗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了他奋发图强的志向。
受大人的影响,8岁那年,董瑞宗让父亲带着他来到崮山区公所,父亲管理粮库,他就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帮着区公所烧水,有时还给区长张约洗脚,大家都叫他“红小鬼”。父亲负责为大店脱产干部发放粮票,有一次不慎将四个区的干部餐票弄丢了,有人怀疑他是特务,受到上级审查。那时,董瑞宗全然不知父亲出了问题。不久,父亲便带着他从区公所回家了。回家后,父亲一直为村里干工作,董瑞宗就继续参加儿童团的活动,并在村里上民校。由于父亲曾跟着八路军在外干工作,日本鬼子来扫荡,村里人多不愿和他们家人躲避在一起,使董瑞宗自小饱偿了受人欺凌、冷落的苦难与艰辛,他决心为了国家强盛而学习,长大后做一名有作为的人。
学而育人,报效国家
1949年,董瑞宗加入了共青团,并插班进入三年级学习。1950年,正读四年级上册的董瑞宗在父亲的支持下去报名参军,他们在莒县城南的于家庄集训,可听说由于上级考虑新兵到朝鲜参战没有经验,后来训练团被解散了。当兵没成,回到家的董瑞宗在老师李富运的介绍下,去张家围子上高小。1952年,他考入了设在大店的山东省立师范,那时上课主要学语文、练书法,体育、音乐课都没有,董瑞宗就坚持每天用元书纸写一张毛笔字,并且开始临摹柳帖。正是从那时起,练就了董瑞宗扎实的书法功底和毅力。
师范毕业后,1955年董瑞宗被分配到地方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莒县黄山、柏庄等学区负责人,整风反右时期,他开始担任峤山中心校政治辅导员,在教政治课的同时,还兼着为学生上书法课。他把自己的所学,总是一丝不苟、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们。“文革”期间,董瑞宗由于从小就对党和军队有着深厚感情,一个人宁愿在家练字也不愿上街游行,更不愿参加什么帮派活动。他先是被打成“保皇派”,后来又被说成是“逍遥派”,最后却成了“积先锋”。“八大”的人找到董瑞宗,派民兵在门口站岗,让他写“大字报”,写完后民兵用地排车拉走,然后再用车把纸拉来,让他继续写,后来还刻钢板。那些年月,虽然董瑞宗有了练习写字的机会,可也是他最困惑、最痛苦的日子。十年浩劫过去后,董瑞宗又重新回到了心爱的讲台,他如旱苗得雨,把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思想和对书法的感悟,一股脑地倾泄给学生。1979年,董瑞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使他的教学之路几次达到巅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并多次受到莒县、日照市政府表彰奖励。
1992年,董瑞宗从峤山中心校调至莒县特教学校,退居二线。此时,他仍笔耕不辍,并报名参加了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和莒县老年大学,勤习书法。为了节约,他用报纸和学生废旧试卷练写,写完后扔在苹果筐里,隔一段时间就有收废品的商贩来收拾走。直到1994年4月,董瑞宗退休了。他想,自己干了几十年教育,写了几十年毛笔字,难道就这样下去吗?不行,还得干!还得为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
“抄书行动”变为“精神悟化”
在香港回归倒计时800天的那日,董瑞宗通过看电视新闻,忽然萌生了一个改变他晚年的想法:用毛笔手抄中国古典名著!通过这种个人行为,来表达自己对盛世雪国耻的激动与喜悦,以此带动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坚强的恒心和毅力,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说干就干,董瑞宗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买来一大批笔墨纸砚,开始手抄《红楼梦》。为了赶在香港回归之前完成,他披星戴月,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一直抄到晚上十点,累了就休息一小会儿,渴了饿了匆忙啃个馒头喝口茶。自从开始手抄名著以后,董瑞宗原来抽烟喝酒的嗜好也自然而然戒掉了。家里的房子窄,他就把厨房改造成书房,老伴只好在院子里搭个棚子做饭。夏天,小屋里温度高达32℃,董瑞宗汗流夹背,身上起了痱子,但他仍乐此不疲,抄完一回就用线装订一册,然后再在页首标注上香港回归倒计时日期。为了便于常期保存,隔一段时间,老伴还要帮着他把抄完的线装书拿出来晒晒。由于长时间的握笔疾书,在抄到《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时,董瑞宗的右手大拇指便时常感到麻木,医生告诉他不能再这样抄下去了,可他回家后就学着改用左手抄。刚开始,左手不听使唤,右手还老是想去夺笔。为了克服这个因难,董瑞宗就把右手用绳子捆住,强行固定,此举令左手不得不进入状态。由于左手是逆峰行笔,写的字老干、苍劲,右手写出的字则通顺、贯气,掌握了各自的技巧后,他开始尝试左右交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在历时610天后,董瑞宗以非凡的毅力,手抄完成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文心雕龙》三部古典名著。在手抄古典名著的同时,他还从1997年7月开始,将完成的作品装入几个大书箱,先后自费到临沂、济南、徐州、北京等30多个城市的300多所大中小学校进行书法义展,行程万里,参观师生达150万人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澳门回归前夕,董瑞宗又先后手抄完成了《西游记》、《水浒传》、《史记》、《唐诗宋词》。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患上严重眼疾和腿病的董瑞宗又相继手抄完成了《三言》、《二拍》等名著。至此,这位70多岁的老人已手抄完成了16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总计1200余万字,超世界基尼斯纪录400万字。其作品融古汇今,汲取众家之长,独成一派,楷、行、隶各见其长,草书更是神化自若,气韵天成、线条优美、苍劲矫健,被收入《96’中华当代翰墨作品精粹》、《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精品大宝》、《99’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等上百部书画集,并荣获“金鹅奖”,先后在美国纽约、北京、孔子故居等地展出,部分作品还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个人被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宋庆龄基金会授予“跨世纪人才”。
早在1992年,董瑞宗就曾和老友朱凤利共同订了一个不成文的约定,要写到八十岁。如今虽年至古稀,但仍壮志不已。他说,等到八十岁后,如果还能行,要再定第二个八十计划!是啊,15年来,董瑞宗不计个人名利与得失,就是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量变引起质变,通过手抄名著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行动,悟化为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怀。这不,这位老人又在用他手中的毛笔开始临摹《兰亭序》,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年60岁生日,我要临写600份《兰亭序》,还想把我的手抄名著献给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