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陈干群在朝鲜战场。
抗美援朝胜利归国后的三四十年里,我深深感到,无一不与“艰苦奋斗”结缘。经历过的一个个工作岗位的业务,都需要从头学起。如,本需具有一定艺术知识水平的迎接国庆10周年的军事博物馆布展工作;本需经过正规系统培训的高级参谋工作;本需具有一定外文水平的情报研究工作;本需具有一定政工基础的落实政策工作等等。我虽然不具备这些基础,但我经过努力较快地胜任了组织赋予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我的亲身体验,最基本的因素是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去工作和学习。我常会想到一句格言:知识、勤奋和坚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也曾有过不顺和苦恼,更多的是政治风浪的颠簸,但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坚守“正直善良做人”,没有随波逐流,虽然身心受到一定损害,却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我常会想到一位老领导的勉语:“向前看,天地无限宽!”
我很珍惜“文革”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回来后,一些受害的老同志认为我能够实事求是、公道办事而力荐我参与纠正冤假错案落实政策工作,一干6年的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使我懂得了许多党的历史,结识了许多党政军革命老前辈,学到了专业之外的许多知识与工作方法,也升华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境界。
离休后的近二十年里,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不断在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地工作学习和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的。没有假日、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量也是常有的。但我的亲身体验是,有益的工作、欣慰的成果、充实的生活,对自己动脑益智、开阔胸怀、焕发活力,大有益处。
“艰苦奋斗”是我一生的座右铭。它对个人来说是那么重要珍贵,把它延伸放大,更是无价的“传家宝”!
我们一定要永远牢记:“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这是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语录。
【陈干群简介】
陈干群,1934年12月生于赣南革命老区一个清贫教师之家。1949年8月参加革命。
其父陈辉琳,辛亥革命胜利后官费东渡日本留学,抱定“教育救国”的理想,一生从事平民教育,享有较高声誉。他竭力宣扬男女平等新思想,他的胞妹陈翠英和妻侄女肖菊英在他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两人参加红军之后牺牲)。1945年,陈辉琳惨死在侵华日军魔爪之下。
陈干群童年蒙父母教诲,少年历经磨练,深受传统道德思想影响,打下良好文化知识功底,立下艰苦奋斗和爱国爱民的志向。
新中国成立前夕,15岁的陈干群迫不及待地参加革命,首先被分配到担负剿匪斗争任务的第四野战军48军143师当了一名宣传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