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河南临颍2009年5月20日(韩德坤)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城郊行政村,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视线,直至今日,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南街靠什么红遍中国,驰名海外呢?
一、南街经济的崛起让政府刮目。南街地处平原,没什么矿产,也没什么特产,一千亩耕地,还有百余亩荒片,农民出身的王宏斌,率领三千口父老乡亲,靠玩“面蛋”、玩“泥蛋”,硬是在黄土地上打造出经济神话,南街村紧紧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组建了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而后年产值突破16亿元。经济的迅猛崛起,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和支持。随后,政府政策上的倾斜,银行资金上的扶持,使南街发展的后劲更足,速度更快,走集体道路的头十年,竟然创造了经济增长2100倍的人间奇迹。是当地政府给南街插上了奋飞的双翼,崛起的南街也为当地政府赢得了荣誉。可以这样评说:南街是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幸运儿”。
二、坚持毛泽东思想备受媒体关注。赵本山《功夫》小品里有句话很经典,说“一个厨师不研究菜谱研究起兵法了。”王宏斌,一个国家大一企业的董事长,不苦心钻研经济,却玩起政治来了,这就很有点与众不同。尤其是在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的八十年代末,南街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用毛主席语录教育人,用革命歌曲激励人的三种做法竟然营造出一方净土,让世人为之惊目,媒体为之关注。尤其是西方媒体的介入,更提升了南街的知名度。全国十大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南街,香港电视台滚动播出独家采访节目,国外记者走马灯似的你走我来进进出出。南街就这样身不由己的被政府捧着,被媒体炒着走向公众。我想,媒体当时三番五次来南街无非是想弄明白一个问题:走集体道路的南街为什么也能致富。这个问题当时很敏感,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弄不好南街会犯政治上的错误。然而,无论媒体怎么炒作,中央还是保持沉默,政府依旧大力扶助,南街经济继续提速。不管“白猫”也好,“黑猫”也吧,南街这只“猫”的确捉住了“老鼠”。是毛泽东思想成就了南街,南街发展再也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三、共产主义小社区让专家再也坐不住。南街要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这个响亮的口号,宏伟的目标一经南街传出便舆论大哗。现在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共产主义遥遥无期,南街现在就要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带着这个问题,北京的专家来到了南街,他们要和王宏斌讨论共产主义小社区更名的大问题。他们明确告诉王宏斌,这个提法不科学,共产主义不可能在一个村率先实现。王宏斌就和理论家来了个面对面,双方争论了一下午,最终谁也没说服谁。理论家自有学说证明,王宏斌也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共产主义既然是全党奋斗的总目标,我南街探索一下也没什么不可。这个理论上没有弄清的“乌托邦”,南街竟然让世人萌生了希望,看到了“图景”。共产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也没见过,谁也说不清,要说南街现在过的就是共产主义,和周围别的村庄一比,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想想当年邓小平谈姓“资”姓“社”的问题时的那些话,无聊的争论确实没什么意思。不过,这个南街特有的现象还真的一度吸引了众多学者、理论家的眼球。
四、南街村民的“共产主义”生活令百姓羡慕。媒体谈见闻,专家说理论,官方学精神,老百姓来南街就是要看究竟。百闻不如一见,他们不相信报纸,不全信传闻,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慕名而来,他们决心用自己的眼睛看清、摸透、弄真。他们看到了村民公寓,听到了革命歌曲,了解了南街教育,目睹了养老就医。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有所育,“孤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古之“小康”、“大同”,今天在南街得到了证实。在南街,最穷的人有了最好的居所,最可怜的人得到了最好的照顾,最无经济来源的人解了后顾之忧,有什么更好的东西比这还令人信服?媒体能掀波澜,老百姓会说尽是扯淡。谁为老百姓造福,谁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羡慕南街,老百姓希望南街越来越好。南街能坚持到现在,一部分靠民众的拥护,是老百姓始终不渝的坚持,才使南街经风沐雨而临危不惧,傲然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