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王锦思在北京展出多年来收藏的中日交流史料,以此纪念2008年3月1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介绍中日两国青少年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但是有人则认为,举办这种展览就是亲日行为,就是汉奸行为,并全面抹杀中日两国历史上所有交流活动的正面意义。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衣带水,也曾友好相处。近代以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近年来两国首脑互访频繁,两国交流日益密切,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此可见,我们理应牢记抗日战争和日本侵略罪行,但是也要直观深入了解中日交流的漫长历史。
中日交流2000多年,我国没有一座纪念馆,而反映50年的日本侵华历史,目前共有抗战题材博物馆、纪念馆150多个,还陆续有新馆建设。这些纪念馆举办日本侵略罪行展览,有力宣传了抗战历史,但是建馆特舍得花钱,买文物投入很少。而国外博物馆硬件、软件投入比例通常是1∶1,甚至软件投入更多。有些抗战纪念馆重复建设,内容雷同,而各有侧重、突出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的功能。可见还是应该继续加强抗战纪念馆的建设和充实,以便进行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我国缺少中日交流的展览,还没有一座中日交流或友好纪念馆。而几乎所有的中日交流全方位、成系列展览,都是单纯的复制图片,缺乏真正见证历史的珍贵资料和实物原件。
笔者王锦思常年致力于中国问题、中日关系、国际关系的业余研究,是中国成千上万个收藏日本侵略罪证者之一,也是唯一成规模、成系列收藏中日交流史料的人,拥有上万件藏品。这次展览和其他单纯的中日交流图片展览不同,这是实物和史料的原件展览,成规模、成系列,全面反映中日交流,时间跨度从秦朝徐福东渡到2009年中日交流,长达两千余年。鉴于我国还没有这种成规模、成系列、全方位反映中日交流的史料原件展览,本次展览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有学者甚至定义此次展览为“我国第一次展览”。
中日两国目前关系十分复杂,国内民族情绪高涨,“汉奸”骂名的泛化无限扩大,只要正确评价日本的有关言论和立场,都难免不被骂做汉奸。本次展览同样不能安然其外。对于和日本的正确斗争,我们愿意参与和支持;但是缺乏公正和正义的对日情绪表达,应该适可而止。
策划本次展览前,有人提议命名为“中日友好展”。但是考虑到诸多因素和主流民众的民族感情,展览不叫“中日友好展”,而是“中日交流展”,显得尽可能中立,并不带有倾向性。既便如此,中国政府和有关机构还是大力提倡中日友好,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可见,中日友好不是洪水猛兽。但是还有人质疑和批判本次展览,甚至恶毒攻击所有参与展览的人员和机构为“汉奸”,并认为历史上中日交流活动子虚乌有,或带有欺骗性。显然这种观念不利于我们正确看待中日历史,不利于和日本正确处理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在内的等诸多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许多人对本次展览表示支持,许多留言客观公正,富有哲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留言这样写道:“不能因为历史问题,阻碍了中日两国的交流和学习。”
举办本次展览,并不代表笔者王锦思无原则追求中日友好,只是这些展品和日本侵华罪证一样,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是真实存在的,有助于人们尽可能多了解中日关系的不同面相,见证中日关系经历的各种波折和为了中日关系良性发展、世代友好所做出的各种不懈努力,直观生动地告诉了人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合作互惠、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