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次会议
位于赣西南的东固革命根据地,被陈毅元帅誉之为“东井冈”,被毛泽东评价为“李文林式”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根据地相提并论。但是,长期以来,这块红色根据地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和介绍,至今鲜为人知。7月21日至22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中共青原区委、青原区人民政府、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办承办的“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青原区隆重举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军科院、总参通信部、国防大学、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南京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党史专家、学者就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地位作用等问题,作了认真而富有成效的探讨。
与会专家学者撰写并提交论文54篇,他们一致认为,于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举行专题学术研讨会,隆重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认真探讨和总结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召开这个研讨会,意义是重大的。这次会议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多年来所召开的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是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次会议。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要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东固革命根据地自1927年9月开创,至1929年12月成立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止,为期两年零三个月,经历了创建、巩固、发展三个阶段,全盛时期人口15万,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在这块浸透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曾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举行过著名的“东固会师”,并先后诞生了七、九纵队,红二、四团,红六军、红二十军等革命武装和正规红军、从红二、四团到红六军是驻港部队前身的重要源流之一。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之一。以东固为中心的红色区域,创造了苏维埃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多个先例和第一。她以公开的武装斗争同秘密割据相结合,实行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以农军为基础同争取、教育、改造绿林武装相结合,走出了创建革命武装“统一战线”的新路子。土地革命时期,是赣西南革命斗争的中心和立足点,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歇脚地和东征基地,同时为“工农武装割据”进行了可贵探索,提供了新鲜经验。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李文林式”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方志敏式”根据地相提并论。毛泽东盛赞东固山为“第二个井冈山”,陈毅元帅誉之为“东井冈”。当年的东固区,还曾被评为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仅1933年—1934年间,24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占当时青壮年2800人的85.7%,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东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其创建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巨大,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蔡玫、廖国健)
专家荟萃 成果丰硕
出席这次研讨会的各方面的领导、党史专家、学者达200多人,其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学者70余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这次研讨会上,无论是参会的50多篇论文,还是大会的交流演讲,专家学者们都紧紧围绕着会议的核心观点,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福建党史研究会会长蒋伯英、西北大学教授张万禄、中央党校教授刘晶芳、中央档案馆研究员石维行、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大勇等专家,都着重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作用、影响及其历史贡献,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剖析;华东师大政法学院教授唐莲英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如历史阶段划分、功过评价、东西井冈问题进行了阐述;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陈伙成、陈力研究员和中央党校党史部原教授黄少群、井冈山干部学院科教部博士牛保良则着重分析阐述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鲜明历史特点,认为东固斗争的“秘密游击割据”是“工农武装割据”初级阶段的最佳形式,强调这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国化的一个典型;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万建强研究员则立足历史与时代的交互和沟通,阐述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以及它对现实社会创新、创业、和谐发展的深刻启示;王健英教授对“李文林式”的割据和建军特点、马洪武研究员就东固革命根据地对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影响、赵云云教授就“二•七”陂头会议、刘勉教授就曾山的革命活动、舒龙教授就毛泽东在东固的革命实践等问题进行了专题阐述。(廖国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