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又一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遵义会议决定,“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打鼓新场风波引起了毛泽东的思索。他向张闻天提出:战争情况瞬息万变,军事指挥不能处处按少数服从多数。需成立一个权威的军事指挥机构,以保证正确的军事指挥。
张闻天也觉得有理。
事隔一天,1935年3月12日,毛泽东提出的重组“三人团”的建议,居然得到一致通过。
这就是苟坝会议。“三人团”即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新三人团以毛泽东为首,取代了周恩来成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从此在党内、军内都有了领导地位。
[采访遵义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张黔生]
[采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耿晓红]
(解说)1935年3月12日,又一决定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命运的会议在苟坝召开时,蒋介石派了五架飞机到苟坝上空盘旋,但始终炸不到开会的房子。因为敌机从马鬃岭山后来,看不到山下的房子,无法投弹;从山前来,飞低了要撞崖。无可奈何,只好胡乱扔下些炸弹飞走了。
史料上是这样记载的:国民政府空军飞机五架于苟坝上空侦察轰炸。
这段名垂青史的史料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
20世纪80年代,苟坝会议的伟大意义和作用被地、县党史工作者所发现,一些珍贵的史料被发掘出来,一时成为省、地、县党史研究的热点,引起了中央高层参加过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的老革命家的极大关注。于是,苟坝的名声在外界越来越响。
2003年3月27日,也就是68年前中央红军撤出苟坝向云南进军日子,所不同的是当日风雨交加,而今天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满坝金色的菜花堆积。历史就这样巧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石仲泉,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春明,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百年潮》杂志社社长朱地,中央党校教授刘益涛,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荫明,贵州省党史研究室主任吴廷述,在遵义县委领导的陪同下,千里迢迢,来到了苟坝,来到了当年召开苟坝会议的地方---新房子。
中央党史专家们在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居住过的新房子,长五间,久久地凭吊,抚摸着一根根柱头,一块块板壁。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经过了68年的风雨,还清晰可见。专家们在标语旁照相留念。
一棵百年老树,沙棠树,当地叫沙包树,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它见证过神圣的苟坝、血腥的苟坝、奋发的苟坝。
苟坝,一个无名的山村,因了那段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历史,而名垂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