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琼同志纪念室在虹口区一中心小学重新启用后, 张琼同志的出身地——湖南省汝城县津江村开放了朱舜华(张琼)故居。至此,在湖南和上海两地均设有纪念、缅怀我国最早的女党员、最早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革命前辈张琼的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琼(1902~1981),原名朱舜华,湖南省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人。1914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19年在毛泽东、杨开慧的帮助下,冲破学校和封建官僚家庭的阻挠,参加“五四”运动,加入新民学会。1922年,由杨开慧、刘少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与中共党员贺树结婚。二三十年代从事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多次遭国民党迫害。以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解放后,张琼历任上海市教育工会秘书组秘书、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区人民政府文教科科长、副区长,区政府视察组副组长。多次被选为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1950年8月,张琼参加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获得上海市初等学校优秀教师称号。1958年参加全国勤工俭学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多次接见。张琼热爱学生,常为家境贫寒的学生代付书籍费用,买学习用品,添置棉衣、棉鞋,并用稿费在学校设立学生公共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张琼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1956年撰写《和家长谈谈在家庭中怎样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一书。经常向干部、教师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情理并茂,催人奋进。张琼争取社会力量整顿发展补习班,开办广播学校和儿童晚班,兴办民办中小学,主持创建上海市第一所少体校和虹口区少年宫。
张琼深入基层,接近群众,关心爱护干部。生活简朴,常将自己节余的钱周济同志和老区群众。将珍藏的图书无偿捐献给国家。把“文化大革命”后补发的3200多元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缴。
“文化大革命”后,张琼不顾年老体弱,抱病撰写《把一切献给革命事业》、《叛逆者的道路》、《人活着干什么》、《我是怎样选择道路的》等文章,并为上海市教育局举办的教师培训班作录音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