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不灭的希望之灯,就是周恩来。”事实上,不仅仅是张学良一个人,冯玉祥见到周恩来后,也折服于周恩来的渊博学识和坦诚人格,并写下了自己“吃饭太多,读书太少”的感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宁肯让造反派从自己的身上踏过去,也不允许粗暴地对待陈毅。1975年6月9日,周恩来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去参加贺龙的葬礼,颤巍巍地对贺龙的遗孀薛明说:“我失败了,我没有能救他。”
周恩来一生中珍爱着他的每个朋友,关怀着他们每个人。他浓郁的人情味,感染着他们每个人。他不仅满腔热忱地爱着他的朋友,而且更爱他的人民。当他去世时,全中国的人民都在为他哭泣,首都天安门广场汇成花圈的世界,人们用最具激情的诗表达对他的钟爱。许多党外人士谈起周恩来时都说:一提起共产党就想起周恩来。许多文艺界、文化界人士在评价周恩来时说:周恩来是一个完人。党史界人士还提出过“周恩来精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恩来睁开眼睛对医务人员轻轻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去照顾其他生病的人吧!他们更需要你们。”直到死还仍在想着别人,这便是周恩来。
在西方人的眼里,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让所有知道他的西方人心仪景仰。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称赞周恩来:“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美国另一位作家史沫特莱说:“周恩来是一位让人十分敬重的人……蒋介石夫妇对周恩来也十分敬重。”蒋介石希望把周恩来从中共中拉出来,但“始终未能得逞,因为他概不介意个人的安乐、财富和权势”。还有一位美国官员谢伟思提到周恩来时说:“想想中国昔日的政治惯例,居高位的人,总是倚势坐大,攫取权力,飞扬跋扈,捞取财富,把亲戚朋友安插到要职去,而周恩来值得敬重的原因,正在于他没有这样做。”还说,“周的婚姻也是忠诚的表现。他在1919年与邓颖超相遇,数年后结婚,两人相处和谐,从来没有任何流言蜚语,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模范夫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写道:“这次访问给我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下半旗为他的去世致哀。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还不曾为任何人的去世下过半旗,一时间,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广场上聚满了许多国家的外交官员,他们都在为此而气愤,他们愤怒地质问着:“我们国家元首去世都没有下半旗,中国的一个总理去世为何要下半旗?”喧闹声惊动了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他缓缓地走向众人,神态严肃而平静地说:“为周恩来下半旗致哀是我的决定,原因仅有两点,其一是:中国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国家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使用的人民币数量更是不计其数,可是作为这个国家的总理,在其死后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其二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人口10多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4,但这个国家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留下一个孩子。诸位请注意,如果你们哪个国家的元首只要在死时具备这两条中的一条,一定为他下半旗致哀。”
刚才还吵闹不停的人群一下子完全静了下来,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悄悄地走开了,他们无话可说,他们被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完全倾倒了……
|